商容是商朝纣王时期的著名贤臣,主掌礼乐。
因忠直敢谏,而深受百姓爱戴,却遭纣王厌恶被贬黜。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其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后骑青牛西行,著《道德经》。
有人认为,“商容”是一官职,商末、春秋时期均有。
也有人认为,商容是长寿之人,从商末活到了春秋时期。
尽管,商容和老子两人,大概率非同一时代,但传说却说商容是老子的老师。
在笔者看来,这其实相当于是后人给老子李耳,找了一位拥有光辉形象的老师。
当然了,这还间接说明了,后人认为老子吸收了部分商容的思想。
换言之,两者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脉相承”性。
总之,在不少古人看来,商容和老子渊源颇深,故多有典籍记载。
《高士传》卷上《商容》原文
魏晋时,皇甫谧所著《高士传》,其卷上《商容》中,写道:
“商容,不知何许人也,有疾。
老子曰:‘先生无遗教以告弟子乎?’
容曰:‘将语子。过故乡而下车,知之乎?’
老子曰:‘非谓不忘故耶?’
容曰:‘过乔木而趋,知之乎?’
老子曰:‘非谓其敬老耶?’
容张口曰:‘吾舌存乎?’
曰:‘存。’
曰:‘吾齿存乎?’
曰:‘亡。’‘知之乎?’
老子曰:‘非谓其刚亡而弱存乎?’
容曰:‘嘻!天下事尽矣。’”
以上《高士传》卷《商容》原文翻译
商容,不知道他是什么人。
商容生病了,老子去看望他,问道:
“先生没有什么遗教告诉弟子我吗?”
商容说:
“正准备对你说呢。过故乡而下车,你知道吗?”
老子说:
“不就是说不要忘记故人故乡吗?”
商容说:
“过乔木而小步跑,你知道吗?”
老子说:
“不就是说要尊敬老者吗?”
商容张开口,说:
“我的舌头还在吗?”
“还在。”
“我的牙齿还在吗?”
“没有了。”
“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老子说:
“不是说刚强的容易消亡而柔弱的容易生存吗?”
商容说:
“哈哈!天下的道理都在这里了!”
天下三大道理
显然,在古籍里的商容看来,质朴而深刻的天下三大道理,那是熠熠生辉。
此天下三大道理,即不忘故人故乡、尊敬老者、刚强的容易消亡而柔弱的容易生存。
首先,不忘故人故乡,这一信念根植于,对过往的珍视与对根源的尊重。
它教会人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来路,保持一颗感恩与怀旧的心,这是维系人情与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
其次,尊敬老者,这不仅是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智慧与经验的尊崇。
老者,作为时间的见证者,与知识的积累者,他们的每一句教诲都蕴含着宝贵的人生哲理与生存智慧。
毫无疑问,老者的话,总是值得人们虚心聆听,并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
再者,刚强的容易消亡而柔弱的容易生存,这一哲学观念深刻揭示了,自然法则与社会规律中的柔韧之道。
它启示人们,在面对挑战与困境时,过于刚硬往往难以持久,而适度的柔韧与顺应则能更有效地应对变化,保持生命的韧性与活力。
毋庸置疑,商容的这些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来者(包括老子在内)前行的道路。
事实上,其学生老子(李耳),不仅深刻领悟并继承了,老师的智慧精髓。
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创新,继而将这一思想体系发扬光大。
显然,老子提出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观点,正是对“柔弱胜刚强”理念的生动诠释与升华。
说起来,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倡导以柔克刚、顺应自然的管理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乃至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璀璨明珠。
若传言属实,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其老师——商容的功劳。
对此,大家理应知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