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Introduction
本场“中外多发性骨髓瘤连线平台”线上会议,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琤琤医生担任大会主席及讲者,澳大利亚ICON癌症中心和阿什福德医院Stanley Cheung医生、上海曜影医院周莉莉医生、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和黄廷芳综合医院Melissa Ooi Gaik Ming医生担任讲者。分别带来了“CAR-T疗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新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概述-澳大利亚视角及当前临床试验”、“BCMA-CAR-T细胞疗法治疗伴有髓外病变的高危多发性骨髓瘤”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UH)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分享”的主题汇报。讨论环节由国内外诸多血液科专家参与讨论,共同聚焦免疫治疗,深入探讨CAR-T疗法在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中的实际临床应用。
开场致辞
傅琤琤教授:欢迎各位出席“中外多发性骨髓瘤连线平台”系列学术研讨会,很荣幸能与各位权威专家相聚云端,共同探讨MM领域最新治疗进展和治疗体会。本次会议将重点聚焦不同国家地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最新发展,特别是BCMA CAR-T细胞疗法在不同临床情境中的应用与突破。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三位资深领域专家,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学术分享!
CAR-T疗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新研究
傅琤琤教授:MM仍是一种以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难治性恶性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多数M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经历耐药和疾病复发的挑战,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缓解持续时间将会变得更短。实现完全缓解(CR)并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被视为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重要治疗目标。面对这一现状,2022年中国权威指南均推荐CAR-T作为复发/难治性(R/R)MM的治疗选择。BCMA是理想的CAR-T靶点。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2023年伊基奥仑赛在国内获批上市,为R/R MM成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FUMANBA系列研究结果表明,Equecabtagene Autoleucel的疗效不受患者基线sBCMA血浆水平影响,同时在肾功能障碍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展望未来,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有望成为高危新诊断MM的患者的新治疗方向,为这一特殊人群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
多发性骨髓瘤概述-澳大利亚视角和当前临床试验
Stanley Cheung医生:概述了澳大利亚MM的诊疗现状,他首先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医疗系统和医保政策,并指出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学恶性肿瘤,实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虽然当前有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等多种治疗药物,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患者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复发,甚至是因为复发导致死亡。而复发的MM病例治疗比较复杂,这取决于先前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由于部分限制因素,目前大多数复发患者正在使用达雷妥尤单抗,CAR-T细胞疗法或双特性抗体等治疗选择仅限于学术研究。未来澳大利亚的待解决的治疗难题包括开放更多的治疗选择,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纳入MRD检测标准;综合考虑患者因素,例如年龄、ECOG状态、疾病因素和患者生活方式等;以及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偏远地区患者面临的就诊挑战等。希望未来能与中国的专家合作,将CAR-T治疗引入澳大利亚。
BCMA CAR-T细胞疗法治疗伴有髓外病变的高危多发性骨髓瘤
周莉莉医生:分享了本医疗中心的三例具有髓外疾病的高危MM病例,通过Equecabtagene Autoleucel(Equecel)细胞治疗实现了完全缓解。第一例为一名57岁男性患者,伴有双突变,尽管多线治疗失败,但选择BCMA CAR-T治疗后,实现完全缓解,顺利出院。第二例为一名51岁女性患者,也伴有双突变,经历四线治疗后复发。患者首次诊断即为高危且伴有髓外病变,后续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接受CAR-T治疗时,虽然CRS为3级,但未出现ICANS,3个月后达到CR,PET-CT显示正常。随访至今,患者一切正常。第三例为一名60岁女性患者,早期诊断为高危MM。首次复发时发现巨大的髓外肿块(20厘米×13厘米),诊断为高危MM,浆母细胞型。考虑疾病进展速度和极强的侵袭性,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二线治疗选择了CAR-T治疗,经过3个月治疗患者实现了CR。目前已经随访12个月,PET-CT检查一切正常。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UH)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分享
Melissa Ooi Gaik Ming医生:该病例为51岁女性高危R/R MM患者接受BCMA CAR-T治疗的病例。患者经过多次治疗方案(包括D-VTd、Ven-Kd及特立妥单抗)后,再次出现完全复发。由于新加坡没有CAR-T细胞治疗,计划在中国解决患者的进一步治疗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寻求探讨:1、患者连续使用双特异性抗体后,是否还会对BCMA CAR-T产生应答?2、患者的最佳桥接治疗方案?3、如果患者完成CAR-T治疗,后续的维持治疗考虑?
讨论环节
泰国、印尼及香港的多位医生也共同参与到讨论环节,各位专家围绕Melissa Ooi Gaik Ming医生提出的3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大多数暴露于BCMA靶向治疗的患者,对CAR-T的总体治疗反应率虽然会有所下降,但仍具备一定疗效。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检查患者的BCMA表达和T细胞耗竭情况。关于桥接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对血象影响小的药物是关键。淋巴细胞清除方面,传统的FC方案可作为一种选择,但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以减少对骨髓的抑制。CAR-T治疗后的维持治疗对延长缓解期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并指出CAR-T前应尽量减少肿瘤负担,尽早收集健康的T细胞。
会议总结
近年来,MM的治疗领域迎来了重大突破,其中CAR-T细胞免疫疗法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本次会议聚焦于CAR-T治疗与MM的最新研究动态,四位嘉宾分享了其在R/R MM治疗中的宝贵经验,强调了Equecabtagene Autoleucel(Equecel)在侵袭性强、疾病进展快、伴有髓外病变的高危患者中的优秀表现。专家们指出,对于多次进展的高危MM患者而言,疾病控制难度非常大,而BCMA CAR-T治疗在临床实际应用案例中经受住考验,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与所有标准治疗相比,它可以达到最佳的MRD阴性率和更深的缓解程度,持续时间更长。即使在高危、伴有髓外病变的人群中也是如此。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就BCMA CAR-T在既往接受过BCMA靶向治疗的患者中的反应、疗效,以及CAR-T治疗前、后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总体而言,随着CAR-T细胞疗法的持续进步和完善,我们坚信能为这一患者群体带来生存状况的改善。这一系列会议为推广和优化CAR-T治疗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并期待未来有更多同行加入,携手共进,推动该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