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贯穿一切的线索,如何补救?

文摘   文化   2024-04-29 11:59   广东  

并不是每次田野都能找到贯穿一切材料的线索。实在找不到,还有补救方案。

首先,可以借助理论取巧,粘合材料比如,赞德人的巫术魔法和神谕也没呈现出连接一切的基本事实,但作者的做法比较巧妙听到巫术,第一反应是质疑它是什么,在哪里?作者就考察巫术的物质开始。接下来,如果人体内没有特殊的巫术物质,人又如何发出巫术?别人受了巫术,怎么办?被指责发出巫术,如何回击?中了巫术如何消除症状,如何求助于神谕? ... 这是普通人面对事情可以理解的逻辑也是一个从外部强加的逻辑,但可以把田野中搜集到的资料衔接起来。只是读起来有点奇怪:作者宣称巫术世界有不可预期的情境性,而他呈现情境性的方式是可预期的万能逻辑程序。

尔人的章节结构是同构关系,前章讲生态,中间章讲亲属关系,后面几章讲政治关系亲属制度中的裂变制度,同样出现于政治关系中 ...

西太平洋航海者》各章之间的材料没有必然关联比如,出发前给船做的巫术和航海过程中交换行为没有直接关联),但借助时间流程,作者展示了库拉相关的所有事件:做独木舟,独木舟做仪式,出海中的交换,遇到灾难怎么办、大型交换怎么做 ...

野鬼时代则是空间同构的方式,各章顺着身体-房屋-庭院-村庄-峡谷-遥远神秘国家依次扩大

当然,田野是一个发现新世界的过程,历史上有不少著作按世界相遇的方式来呈现。它们显得不那么专业,不出现在传统课本,但非常有趣呈现作者在当地的互动过程。读者既看到当地社会也看到了作者所由来的世界,还看到了两个世界交织演绎而来现象。

这种呈现方式展示了田野的现场信息,放弃了很多现场背后的社会结构资源分配方案社区历史价值观念 ... 为此, 它在人类学史上处于边缘但这样的书告诉你真实的人类学家,或是真实人,当地的遭遇。早期人类学家好多是夫妻档一个是职业人类学家,另一个要么是作家,要么是艺术家,一起做田野回来人类学家有板有眼写民族志,按照当时理论规范另一位不关心人类学,就写田野互动过程,在人类学之外受欢迎,却在人类学内不为人知,比如伍尔夫夫妇在台湾研究童养媳,妻子后来写的田野故事(Margery Wolf 1992. A Thrice-Told Tale: Feminism, Postmodernism, and Ethnographic Responsibility.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我的一位老师Alma,她丈夫是作家人在非洲做了一年多的田野一天半夜,一条大蛇进到他们屋子,她老公发现什么地方不对劲,打开手电筒就发现了蛇,蛇冲过来,他就用手电筒砸中蛇头。还好蚊帐致密坚硬蛇钻不进去。两口子提心吊胆到天亮,一大早蹑手蹑脚走到外面叫大家帮忙。邻居进来家里到处找那蛇正盘在一个笼子里睡觉,被惊醒,就昂起了头。我老师的丈夫想用锄头锄它邻居一把抢过来,唰地一声就把蛇头锄下来两人还把蛇挂在脖子上,到院子里拍了一张照片。

第二件事更惊险一个平常的夜晚老师的丈夫出去上个厕所月光下发现密密麻麻的蚁群朝村子过来赶紧冲进邻居屋子示警,但不会说当地话各种比划,满头大汗,心急如焚。人们莫名其妙。他一上头,就把邻居拖到屋外。那人一见蚁群,立马起来全村抓紧行动,把家家户户的柴灰炭火堆成线,让蚁群转向绕开村子

我老师的博士论文写的是当地的孩子养育。之后,他们一起写了田野经历,The Parallel Worlds,这成为美国好多英语系几十年来创意写作的教材

在民族志里面,日常互动、思维碰撞等在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被零星呈现。讲述田野经历,在故事中传达文化碰撞,更适合让人类学走向普通人。推荐两本有关世界相遇的都是马蒂厄写的。他爹是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他是艺术家,他在诺奖得主手下读生物学博士在日复一日的实验室生活中,有一天突然觉得,如果我不做这个研究,有一天它也会被别人做出同样的结果。在生物学研究上,我可有可无。但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属于我的,如果我不好好关心一下我是谁应该活成什么样子如何度过这一生那就不会有任何人关心这些问题他退学去了尼泊尔,跟当地和尚学了一段时间,然后出家了寺庙度过了20多年研读佛经。后来,他回到巴黎,跟他父亲展开了一场佛学和西方哲学的对话,就是《僧侣与哲学家》。他后面又跟物理学家对话,写了《量子与莲花》。两本书都是双方相互引发对方阐述各自世界里的生命、宇宙到底是什么。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MIT的心智与生命研究所组织了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精神分析师和世界其他文明的代言人,比如萨满、中医师、瑜伽师、佛教徒等展开了一系列对话,探讨不同文明如何探讨世界以及人类生存的状况,比如人的意识、梦、死亡、宇宙本源等。类似的探讨对人类学来说是常态,但民族志这种呈现方式难以通向大众。

互动、对谈式的呈现方式要求很高,它需要双方能够相互刺激去谈出精彩的内容有点像是算命,问得越高明,回答得越精彩。世界相遇,演绎交织,不断产生新事物,这既是世界发展的常态,也可以是一种写作方案。比如Marcel Griaule 的两本书:Conversations with Ogotemmêli1965)和 The Pale Fox1986)。

往期精彩文章


如何整理田野资料?



无为而无不为
读书, 写作, 思考, 生活, 做完整 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