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论文答辩总结

文摘   文化   2023-05-24 08:51   广东  

今年份答辩结束。当天三十多度高温,下午雷暴雨,带来一阵清凉,似乎预示着一年中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有几个地方值得总结。首先,如何表达民族志的整体性?最简单粗暴的做法是展现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平均用力,以前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宗教 ... ),现在是现象的流程。这是门外汉的水平。至少,应该在整体背景中凸显某个能牵出整体中各种脉络的层面。凸显才有重点,也才能有论点。

进一步,看到整体意味着事物有丰富的层次和过程。田野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整合的结果,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调动不同层次,而学科或理论视角则用来界定层次和过程。因此,事物随界定它所依据的背景(与该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以及界定这种联系所依据的学科和理论视角)而变。比如家这个概念,在婚姻和亲属关系中,在区域宗教组织中,在税收和人口治理中都有所不同。它们各有其完整性,即外显的人际关系、意义价值、以及房屋结构。

深入探讨整体性就触及到二十世纪确立的人的整体性的四个层次:社会文化是一个整体,社会烙印身体,社会性与生物性合一,自然与社会协同演化。

最深刻的研究则从还原论走向整体论,探讨整体的整体属性,它不能由整体的构成部分及其间关系来界定,而需要追溯它所由来的历史。这要求太高,列维-斯特劳斯和路易·杜蒙开拓了两条路径。

其次,呈现材料的具体方案。同学们习惯于把个案从其背景中切割出来,用来例证想法。这是采风式田野的结果。至少,得呈现几个完整的事件或个案,引出社会过程及其元素之间相互转化的机制。

比如,论文中充斥着对话语的例证式引用。不能仅从字面来理解那些公众人物的话,必须放入到对话场景、人物之间的关系、交往历史,以及当时的任务等情境中... 意义依赖情境。

第三,鉴别理论的有效性,以及每一理论都要求了某种资料呈现和分析方式。比如,时下流行于东亚的ANT理论,要求有明确的民族志材料呈现每个actor转译的内容和效力,否则就流于陈词滥调。大忽悠之所以是大忽悠,首先是因为不考虑实践(真以为自己是爱因斯坦或哥德尔了)。其次,无视历史,以为自己横空出世。计算机天才图灵半个多世纪前就解决了大忽悠叨叨不休的问题,还把它变成了操作方案,成为今天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基础。

最后,师门两只小猪顺利通过答辩,可喜可贺!美中不足的是,答辩现场只有两颗脆脆鲨,出门还被老张咪西了过去!

往期精彩文章:
终于完成了今年的论文答辩
2019 论文答辩问题汇总

无为而无不为
读书, 写作, 思考, 生活, 做完整 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