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星火点亮千行百业——科大讯飞深度报告【浙商计算机】

文摘   2025-01-16 00:01   北京  

分析师:刘雯蜀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3020002

分析师:陶韫琦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4090010

来源:浙商证券计算机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5年1月15日发布的报告《讯飞星火点亮千行百业——科大讯飞深度报告》,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投资要点

摘要


1、一句话核心推荐逻辑


科大讯飞是国产AI大模型龙头厂商,AI+教育、医疗、汽车等行业全面布局并已进入商业化变现阶段。未来预计AI应用渗透加速带动公司各主营业务线营收及盈利能力超预期。


2、赛道β和公司α如何看?

1、赛道β:AI+行业应用商业化进程加速,行业内厂商受益AI赋能经营效率有望提升。随着AI大模型的持续迭代,我们认为AI在教育、医疗、工业等细分赛道的市场规模均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时,我们跟踪海外7AI应用厂商的财务表现,发现AI赋能下,2024Q3厂商平均毛利率81.33%YoY +0.48pct),达21Q3以来的最高水平;合计销售费用率31.7%YoY -1.3pct);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4.48亿美元(YoY +34.4%), AI赋能经营质量提升效果显著。

2、公司α:公司坚持“平台+赛道”战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多维度业务生态体系。在大模型商业化方面,2024年公司通用大模型中标项目达91个,合计中标金额(以项目披露金额计)达8.48亿元,中标平均金额达到931.66万元,三项指标均位居第一;在智能硬件市场方面,经我们测算,公司布局的AI学习机、智慧黑板、智能AI批阅机产品市场规模均有望突破千亿元,同时对标海外AI应用厂商,AI有望推动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因此我们认为,科大讯飞也有望依托AI大模型赋能,步入“对内提质增效+对外打开增长空间”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3、主要的预期差

【与前不同的观点】

以前认为:公司处于AI业务拓展期,在研发端处于饱和投入状态,同时原有G端、B端业务受下游经营压力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及盈利压力较大;判断依据:2024H1,公司信息工程、数字政府行业应用的业务营收规模分别同比下滑21.76%36.33%
现在认为:一方面国家政策端对拖欠账款、地方政府化债等问题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公司G端教育、智慧城市业务有望好转;另一方面,公司AI+行业应用相关软硬件有商业化成效,未来盈利能力有望释放。判断依据:公司Q3及前三季度销售回款同比增长显著,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有所好转,同时AI相关的软硬件营收同比实现良好增长。
【与众不同的观点】
市场认为:AI大模型仍处于迭代期,在各行业场景下的商业化渗透仍处于尝试阶段,因此担心2526AI大模型应用对于公司营收增长的贡献不达预期。判断依据:2024年公司AI大模型相关项目中标金额约8.48亿元,占2023年总营收比例仅约4.3%
我们认为:一方面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AI在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均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对标海外AI应用厂商,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AI赋能下实现内部经营效率的提升和盈利能力提升。判断依据: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七家AI应用厂商平均毛利率、平均ROE以及自由现金流水平同比均显著好转。

4、潜在催化剂
1)星火大模型迭代,带动“AI+”产品竞争力提升;2AI+行业垂类产品及服务发布。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 AI 大模型技术领域持续迭代,叠加 AI+行业应用业务生态 的不断完善,整体经营有望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营收 234.69/ 297.33/ 368.5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9.44%/26.69%/23.97%,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8/9.04/13.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5.80%/85.41%/52.91%,对应 EPS  0.21/0.39/0.6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政府预算不及预期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3、技术研发不及预期;4、大模型商业化不及预期。


财务摘要




1 公司践行“平台+赛道”战略,大模型赋能进入高质量成长


1.1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核心高管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中国移动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截至2024年三季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科大讯飞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03%;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直接持有公司5.55%股权,其次为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3.25%,公司整体股权结构保持稳定。



公司核心高管经验丰富。公司创始人刘庆峰博士,于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8年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业硕士学位,20037月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业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在语音合成等领域做出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并于1999年创立科大讯飞公司,担任公司总裁。多年来,刘庆峰博士在智能语音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

公司核心高管团队在智能语音行业深耕多年,领导公司团队在竞争中扭转了中文语音市场几乎全被国外IT巨头垄断的格局,占据了80%以上的中文语音主流市场,并连续七次夺得国际英文合成大赛冠军,目前科大讯飞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语音公司。


1.2 坚持“平台+赛道”战略,AI大模型为核心构建多维行业生态体系


公司坚持“平台+赛道”战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多维度业务生态体系。公司依托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讯飞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 708  AI 能力及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持续构建;同时,科大讯飞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运营商、汽车、金融等重点赛道,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根据地并在 AI 学习机、智能办公本、智能录音笔、翻译机、智能助听器、讯飞听见等C端消费者产品上形成了领先的品牌优势和可持续流水型收入。



目前公司以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为核心业务板块,同时运营商、智慧汽车、智慧医疗等业务板块全面发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智慧教育、智慧城市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5.1230.1211.8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7.66%32.30%12.72%,构成公司三大核心业务支柱。同时公司在运营商、智慧汽车、智慧医疗等领域均有全面布局。



1.3 “产品+解决方案”协同发展,多行业G/B/C端构建全面服务矩阵


AI赋能公司GBC三端教育业务,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落地持续推进。公司因材施教已累计在超过 60 个市、区(县)级应用,有效辅助师生减负增效,通过信息化提升区域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依托智能助教帮助教师减轻批改、常规备课负担;同时构建以生为本的学情画像,提升教学精准性,实现以学定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截至2024H1,公司智能评卷技术已累计在14 个省市高考中实现正式交付应用,英语听说中高考累计覆盖25个省市高考、111个地市中考。


公司消费者及开放平台业务涵盖B端平台服务及C端标准化产品。公司开发的讯飞开放平台持续为开发者、特别是在创新一线的创业者,持续提供技术、品牌、渠道、投资等各项扶持资源,助力开发者创新探索,截至2024年上半年,星火生成式智慧驾驶舱已服务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使客户的展厅和管理场景在智能化交互效率上显著提升。在企业数字化业务方面,星火生成式智慧驾驶舱依托大模型技术和 AI 能力,通过与虚拟人对话的交互方式,可轻松实现企业数据问答、知识问答、虚拟员工自动讲解等功能,极大提升了获取效率,深度赋能企业在展厅形象宣传、数据获取、智能汇报等多个业务场景。
消费者业务始终以用户为核心,深入洞察用户需求,稳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星火大模型的助力下,消费者业务持续加强 AI 技术在软硬件产品的应用落地,不断更新迭代高效、便捷的软硬件产品及服务,持续保持行业领先。2024618 全周期内智能办公本、翻译机、录音笔系列 GMV同比增长 43%,多个品类在京东、天猫双平台连续摘取销售额冠军,赢得更广泛消费者青睐,用户满意度与产品好评率持续攀升;软件方面,讯飞星火、讯飞输入法、讯飞听见APP等软件产品,同星火大模型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助力办公更高效、生活更便捷。


从医院到家庭,讯飞智慧医疗已覆盖用户健康全场景。公司利用AI技术赋能从基层医疗机构到医院、患者和居民及区域管理机构的医疗体系。目前公司提供从健康风险预警、早筛、诊断、治疗、康复效果随访、诊后管理与慢病管理全流程覆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智慧医疗业务主要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及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4 公司是国内智能语音龙头厂商,AI应用多赛道位居领先地位


全球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已超过300亿美元,科大讯飞位居一线厂商队列。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智能语音技术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10.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351.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1%,并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9.2亿美元。
从全球智能语音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Nuance、谷歌和苹果位居前三,市占率分别为31.6%28.4%15.4%,科大讯飞以8.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五,为国产厂商龙头。


国内智能语音市场规模超400亿元,公司稳居国内龙头地位。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我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69亿元,预计同比增长22.8%。从市场份额看,2024年科大讯飞以44.2%的市占率稳居我国智能语音市场龙头地位,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于百度(27.8%)和苹果(15.4%)。



细分赛道看,公司各场景下均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教育行业,讯飞AI学习机线上下销售表现亮眼,星火大模型赋能下功能矩阵持续完善。公司自20235月首发基于星火认知大模型的AI学习机T20/T20 Pro以来,线上下销售表现出色。20241-9月讯飞AI学习机在京东和天猫学习机品类销售额位居行业第一,新产品T30 Pro单品销售额也位居天猫、京东双平台第一。
根据奥维睿沃数据统计,按2024年上半年中国学习平板线上品牌销量计算的市场份额看,科大讯飞在京东、天猫以及抖音平台的份额分别达到34.5%27.8%10.0%,分别位居平台第一、第二和第五,整体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医疗领域:公司各项业务签订合约价值量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位居国内AI+医疗服务市场龙头地位。截至2024531日,公司在基层医疗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和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业务的在手签订合约价值量分别为0.67/0.40/0.16/0.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90.4%/441.4%/194.1%,均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3年公司以5.9%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AI+医疗服务市场龙头地位。


汽车领域:公司目前稳居国内车载语音供应商龙头地位。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41-4月,按车载语音搭载量统计(不含进出口和选配),科大讯飞以217.24万套装机量和42.3%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一,领先赛轮思(20.3%)、思必驰(12.8%)等厂商,龙头地位稳固。



2 AIGC加速渗透细分行业,有望赋能企业营收及盈利质量双增


2.1 全球AIGC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行业应用方兴未艾


预计到 2032 年,全球生成式 AI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AIGC将推动软件及行业应用高速增长。根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预测,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398.34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30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从增速看,2022-2032AIGC在教育、药物研发、网络安全、广告营销以及IT服务领域的年化增速预计超过50%
预计2028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大模型之家、钛媒体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28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预计到2028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095亿美元,2022~2028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7.12%



预计至2028年我国大模型市场规模接近1200亿人民币。根据大模型之家、钛媒体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1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0.0%。预计到2028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179亿人民币,2022~2028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0.11%,市场规模快速成长。多模态大模型带来AI全新应用场景,多模态内容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成长。第一财经数据显示,预计至2025年,中国多模态内容市场规模将达到833亿元,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65.02%。多模态大模型内容将主要应用于商业定制、医疗、游戏、教育和影视领域。



细分市场看,预计至2032年全球AI+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537.1亿美元。根据Vision Research预测,2023年全球AI+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33.7亿美元,并预计至2032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537.1亿美元,2023-2032CAGR约为36.03%

受益于产业政策叠加AI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4%。未来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加速落地,预计我国AI+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25%以上的年化增速,至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300亿元。



2029年全球工业A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83亿美元。BlueWeave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工业AI市场规模约为31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583亿美元,2022-2029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2.07%我国AI+工业应用有望加速渗透,2025市场规模超140亿元。根据德勤数据预测,至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1亿元,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67%

全球汽车智能语音市场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AI赋能下用户需求有望加速释放。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汽车智能语音市场规模约为32.9亿美元,并预计至2031年该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04.8亿美元,2024-2031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00%




2.2 政策推动下,公司传统业务及AI大模型业务均有望高质量增长


2.2.1 政策推动下公司经营不确定性因素消退


相关政策出台有望助推企业应收账款问题解决。2024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文件指出,要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项目资金监管、定期检查资金到位情况并跟踪资金拨付情况。截至2024Q3,公司应收账款达到140.03亿元,同比增长17.3%2020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同比显著增长,未来受益于政策推动叠加公司自身营收结构优化和现金流管理强化,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有望持续好转。



11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的决议。《议案》指出,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预计到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2.2.2 AI大模型应用政策持续加码

AI+行业应用相关政策持续出台,有望推动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国家政策层面高度重视AI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近年来,教育部等主管部门通过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等多重举措,不断推动AI教育发展,利用AI技术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造。
我国政策端持续引导并推动AI+医疗行业应用落地。AI医疗是中国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为更好地规范和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指导和规范类政策,旨在完善AI医疗应用标准体系,同时更大力度地探索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和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应用。
AI+工业领域,国家多次发布政策强调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加快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赋能。政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柔性制造、机器人协助制造、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深层次应用场景的探索,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在制造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同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2.3 技术迭代+供需侧产生合力,AI+行业应用持续催化


北京时间1221日凌晨,OpenAI1212场直播”的最后一天发布了o3推理模型,o3完整版mini,可将模型推理时间设置为低、中、高,模型思考时间越高则效果越好。在评估AI系统推理首次遇到的极其困难的数学和逻辑问题能力的基准测试ARC-AGI中,o3在高推理能力设置下取得了87.5%的分数,在低推理能力设置下的分数也高达o13倍。在为期12天的系列直播中,OpenAIo3推理模型外,还推出了完整版o1大模型,o1模型回答用户提问时可形成类似人类思维方式的内部思维链条,从而明显提高回答专业问题的准确性;OpenAI还正式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Sora Turbo,能够通过文本直接生成最多20秒,最高1080P的视频,同时支持文本+图片/视频生成特定视频内容,使得模型的生成效果更加可控。
本次发布会期间,OpenAIChatGPT应用中推出了多项生产力工具。其中,Canvas内置在ChatGPT中并可起到Agent的作用,主要用于编程、写作任务,会提供意见、审核和执行具体的功能,可以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而Projects功能作为一个项目合集,包含了文件与指令上传、自定义对话、Canvas、网络搜索、对话管理、实时协作等最新实用高效的产品。同时,OpenAI发布了实时搜索、高级视频对话、屏幕共享等功能,ChatGPT有望从单一的AI对话工具,迭代成高效的协作平台,对国内AI大模型+行业应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需求层面,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规模及经费投入规模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23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869.83亿元,同比增长7.30%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67%,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在经费支出方面,2023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达到5315.20亿元,同比增长9.52%,增速同比自2021年以来持续提升,反映出国家层面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



我国小学&中学财政性教育经费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中学、小学财政性教育经费规模分别达到1.43万亿元、1.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5.6%2015-2022CAGR分别达到7.51%6.74%,经费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2023年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23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中,中小学市场规模达到2174.77亿元,同比增长8.38%2019-2023CAGR8.11%,中小学占整体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超30%



在智能教育产品层面,我国学习平板销售量保持快速增长,但渗透率相较于海外市场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洛图科技,2024Q3单季度我国学习平板(学习机)线上全渠道销量为122.6万台,同比增长38.0%;销售额达到35.7亿元,同比增长51.7%;均价为2907元,同比提升9.9%。同时根据洛图科技预测,2024年中国学习平板全渠道(包含线上线下)的销量有望达到588万台,预计同比增长24.6%AI等智能应用的赋能下, 消费者对教育硬件的需求刚性有望持续增长,进而推动学习机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学生端的学习平板覆盖率低于5%而美国市场中,2022-2023学年学生教育智能硬件的覆盖率已达到84%,其中36%的只能在学校使用,而48%的智能硬件可以带回家使用。如果按48%的渗透率计算,我国从幼儿至普通高中合计人数达2.30亿,则学习机空间可达到1.10亿台,按均价2907元计算得到总市场空间可达到3156.39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202411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旨在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指引提出,通过图文、语音等人机交互方式,利用医学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技术,提高诊疗精准性,优化医患沟通,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改善就医体验。此外,指引还强调智能预问诊的应用,通过采集患者病史信息辅助生成电子病历,提高医生诊疗效率和医疗质量。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截止2023年底,中国行业大模型的个数占比已经超过8成。以医疗与金融为首要落地领域,分别占比达到21.9%12.8%,医疗健康场景成为AI大模型的重要应用场景。


汽车座舱领域语音控制功能持续提升,AI赋能下汽车语音功能持续完善。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241-4月,我国汽车(不含进出口和选配)语音控制功能装机量合计达到513.2万套,2月以来单月的语音控制功能渗透率持续提升。分功能看,20241-4月,各语音功能中,语音分区域唤醒、语音免唤醒、连续性语音识别和可见即可说四类功能的装机量分别达到469.8242.9230.2109.8万套,同比分别增长52.7%112.1%129.1%206.7%



2.4 远期看,对标海外AI+应用厂商,AI有望深度赋能各项财务指标

对标海外AI+应用厂商业务进展,AI大模型有望深度赋能业务。我们选取PalantirDatadogSalesforceAdobe等七家美股AI应用厂商,其生成式AI布局已涉及大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CRM)、教育、医疗等行业场景,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们认为在AI赋能下,各家公司的财务指标及经营状况均有所好转,反映AI对于厂商自身提质增效的显著成果。未来随着AI+行业应用在其下游客户中的加速渗透,有望在营收端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并释放利润空间,因此,作为国内AI+行业应用的龙头厂商,我们认为科大讯飞也有望依托AI大模型赋能,步入“对内提质增效+对外打开增长空间”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营收情况看,PalantirDoximity单季度营收增速已呈现回升态势。2024Q3单季度,PalantirDoximity营收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0.0%20.4%Palantir2023Q2Doximity2024Q1以来单季度营收增速持续增长,而其余厂商增速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我们认为目前AI+行业应用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营收端尚未看到明显的提速趋势。


AI赋能下美股应用厂商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提升。从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看,2024Q3海外AI应用厂商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24Q3单季度,PalantirDatadog以及Duolingo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达到100%以上。2023年以来,随着AI的赋能,PalantirDatadog以及Duolingo先后实现了净利润的扭亏为盈,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海外AI应用厂商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2024Q3,七家AI应用厂商中有四家单季度毛利率同比实现提升。按算术平均数计算,七家AI应用厂商的平均毛利率从23Q380.85%提升至24Q381.33%,同比提升0.48pct,在AI赋能下毛利率水平达到21Q3以来的最高水平。


AI赋能厂商费用率及现金流情况持续优化,2024Q3单季度,海外7AI应用厂商合计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1.7%/18.0%/7.9%,同比2023Q3下滑1.3pct、增长0.4pct、下滑0.3pctAI应用厂商合计的销售费用率从2021Q4以来保持优化趋势,从2021Q439.5%下滑至2024Q331.7%,反映出AI融合各厂商产品应用带来的市场推广效率提升。
现金流情况看,2024Q3单季度海外7AI应用厂商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54.48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各家厂商现金流情况同比均有增长,其中PalantirServiceNowDoximity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超100%


ROEFCF Margin指标同比均实现显著增长。2024Q3,以算术平均数计,我们选中的美股AI应用厂商平均ROE4.57%,同比2023Q3提升1.41pct,环比Q2提升0.41pct7家厂商的单季度ROE同比均有0.5pct以上的提升(Salesforce最少为0.52pctDuolingo最多为2.48pct)。
从自由现金流水平FCF Margin(自由现金流与总营收的比值)来看,考虑各家现金流情况存在季节性特征,我们统计2020-20245年单Q3的情况,2024Q3Adobe之外其他厂商FCF Margin均有显著提升,其中DoximityPalantir分别同比提升38.59pct33.68pct7家厂商平均FCF Margin2023Q320.39%增长至2024Q333.45%,提升13.06pct


我们认为在AI赋能下,垂类应用厂商的盈利及现金流质量均实现显著提升,因此也推动了海外AI应用厂商的估值提升。对标海外厂商,未来随着公司基于星火认知大模型在下游行业场景中的加速渗透,公司有望实现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的双重提升。


3 国内AI大模型及行业应用龙头,加速推进AI商业化进程


3.1 公司央国企大模型项目中标稳居龙头,C端用户生态持续繁荣


公司在认知智能领域积累十余年,已成为智能语音技术龙头厂商。2011年公司承载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任务,2014年公司推出“讯飞超脑”计划,明确提出要让机器像人一样具备能理解会思考的能力。202212月,公司启动了认知智能大模型为“1+N”专项攻关。“1”即通用的认知智能大模型,“N”即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落地,包括教育,办公、汽车、人机交互以及医疗等。
202356日,公司正式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经过一年多的持续迭代,至20241024日的星火4.0 Turbo,大模型综合性能超越GPT-4 Turbo公司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以来,经过多轮迭代,其中20231024日发布的讯飞星火V3.0大模型,通用模型实现对标ChatGPT(中文超越、英文担当),而20241024日发布的讯飞星火V4.0 Turbo,在综合性能方面实现对GPT-4 Turbo的超越,公司在大模型核心能力方面保持饱和研发投入,大模型壁垒不断夯实。


2024年全年,公司在通用大模型领域中标数量位居第一。2024年全年,公司的通用大模型中标项目达到91个,合计中标金额(以项目披露金额计)达8.48亿元,中标平均金额达到931.66万元,三项指标均位居第一。公司中标下游行业主要为通信、能源、金融等。公司中标项目中,数量占比最大的是应用类项目,其次是大模型类项目。应用类项目中排名靠前的应用场景是数字人&客服、知识问答&知识平台、智能编程等。未来随着公司在企业客户群体中的覆盖度持续提升,叠加AI模型在客户内部应用场景不断延伸,有望实现B端大模型业务的加速成长。


抢抓市场重大机遇,携手行业头部企业打造星火大模型B端应用生态。公司基于星火认知大模型与行业头部客户携手打造专用大模型,通过通专协作完成多种任务,旨在使用更少的算力和更高的效率打造专属大模型,目前已成功打造多个行业价值引领的场景大模型。

公司携手行业头部企业打造垂类模型以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其中,公司携手中国石油打造的33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成功打造8个大模型+18个应用场景,构建能源化工领域的AI检索和问答引擎,而助力中国海油打造的“海能”模型,构建了5个专业场景模型和6个通用场景模型,聚焦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和日常办公中的痛点难点,赋能海洋能源行业焕新。



星火认知大模型发布以来,开放平台用户生态持续增长。公司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以来,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752AI产品及能力,总应用数超过268.4万。开发者团队总数从20235月的409.4万增长86.2%202410月的762.2万,大模型相关注册开发者团队数量达到76万(企业开发者45万,个人开发者31万),讯飞星火开发者生态加速繁荣。



公司积极布局C端软件+硬件业务生态,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营收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实现营收61.85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开放平台、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营收分别为39.38/16.17/6.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6%/22.4%/17.1%2018-2023年三项子业务CAGR达到41.92%/14.74%/24.64%,开放平台生态保持快速增长。

2024H1,公司开放平台、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营收分别为23.45/9.00/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9%/56.6%/1.6%,在AI大模型赋能下,公司智能硬件业务规模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开放平台与消费者业务收入增长44%,其中智能硬件收入增长41%,开放平台收入增长50%2024年双十一期间,公司智能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65%,翻译机、AI会议耳机等品类在线上渠道销售表现亮眼。




3.2 公司大模型能力对标GPT-4 Turbo,应用产品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20241024日,讯飞星火大模型4.0 Turbo正式发布。星火4.0 Turbo七大核心能力全面超越GPT-4 Turbo,在数学能力、代码能力上超过GPT-4o,在由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OpenAI等国内外权威单位发布,涵盖理解和推理、综合考试、数学和科学、代码等不同任务类型的14项主流测试集中,讯飞星火4.0 Turbo在其中9项测试集中实现超越,效率相对提升50%
在数学能力和代码能力方面,根据实用数学任务构建测试集CAppliedMath-1.0,讯飞星火4.0 Turbo在计算、财务、金融、度量等多个维度的任务中均超过GPT-4o水平,已完成超长思维链、树搜索和自我反思评价等算法验证,预计今年底可实现类OpenAI o1的高难度数学能力显著提升。根据代码生成HumanEval测试集上的效果对比,讯飞星火4.0 TurboC++能力上超过GPT-4o。在真实应用场景中,基于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构建的iFLYCode-Eval-2.0代码实用场景测试集,讯飞星火4.0 Turbo在代码生成、代码检错、单元测试等任务上都超过了GPT-4o


202310月,公司正式发布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上亿级的医疗专业知识和脱敏病例、上亿级的Token的医学文献数据,公司发布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通过了由中国信通院牵头并联合20余家产学研用机构发布的全国首个医疗健康领域大模型应用技术标准的测评,旨在打造每位医生的AI诊疗助理、每个人的AI健康助手。


截至2024626日,基于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的智医助理,累计已经给出8.2亿次的辅助诊断,涉及的电子病历超过3亿个,一共修正了147万次的错误诊断,识别出7267万的用药错误和不合理处方。在个人的AI健康助手方面,公司推出的讯飞晓医APP,累计达到1200万的下载量,用户好评率98.8%,用户推荐率42%,讯飞晓医APP可以看1600种常见疾病,识别2800+种常见药品,理解26万个药品相互作用,并且能够理解6000+项常见检查的报告内容。


20241024日,公司正式发布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2.0实现医疗海量知识问答、医疗复杂语言理解、医疗专业文书生成、医疗诊断治疗推荐、医疗多轮交互、医疗多模态交互等六大医疗核心场景能力的重大升级。同时公司正式发布基于星火医学影像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医学影像助手,在智能质控环节,智能医学影像助手可帮助影像技师快速评估图像质量,及时纠正检查问题;在智能诊断环节,可以帮助影像医师快速生成诊断报告,解释溯源并多期对比;在智能读片环节,可接入医学影像大模型,通过相关问答,帮助临床医师制定诊疗方案。


3.3 公司财务情况持续好转,未来有望进入高质量增长期


公司依托讯飞星火大模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公司进入AI 2.0时代,一方面聚焦智慧办公、个性化学习、智慧政法等核心赛道,进行规模化扩张,推动业务逐渐由项目化向产品化以及运营化转型;另一方面推行增量绩效与IPD改革,提高人员产出及经营效率;2023年公司推出讯飞星火大模型,再度赋能升级原有业务,同时为公司长期成长再添新动力。


公司盈利能力企稳好转,2024Q3单季度毛利率指标同比有所提升。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2.7%3.1%,同比分别提升1.9pct0.5pct,随着宏观环境的好转,公司盈利能力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营收和毛利分别为55.25亿元和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6.7%2024Q3单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0.90%,同比提升0.31pct,呈现好转态势。


公司抢抓AI大模型机遇,研发端保持饱和投入,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有所优化。近年来公司积极拥抱AI大模型及行业应用浪潮,在研发端持续保持饱和投入力度。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2%/6.0%/20.5%,同比分别下降0.95pct、下降0.45pct、提升0.65pct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达到35.07亿元,同比增长29.27%


公司销售回款及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同比显著好转。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回款60亿元,同比增长33%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回款为150亿元,同比增长25%,应收账款管理保持良好可控。2024年单Q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0.09%,现金流同比好转有助于支撑公司经营健康稳步推进。


公司人均创收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人均创利有所好转。2023年公司人均创收、人均创利分别为136.88万元、4.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43%22.79%2016-2023年公司人均创收CAGR约为13.65%,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3.4 产品矩阵扩充贡献新增量,算力+具身智能奠定远期成长动力

3.4.1 智慧硬件赋能课堂教学,AI批阅机实现教师减负增效


公司持续推出学校场景下的AI+教育硬件产品,星火智慧黑板与AI批阅机有望深度赋能课堂交互及教师工作效率。2024130日,公司发布星火智慧黑板,并于1024日升级发布星火智慧黑板2.0。产品发布以来,星火智慧黑板已经在全国4.2万所学校应用,1.3亿节课堂数据显示,数字化板书、结构化微课、语音笔调用、虚拟人问答等功能备受师生青睐。


20246月公司发布星火智能批阅机,可实现智能批改、学情分析和个性作业三大功能。智能批阅机在多学科题型能实现95%以上的批改准确率,测评结果显示,智能批阅机可将90分钟的作业批改时间缩短至5分钟,并且1分钟完成学情统计,学生错题解决率从50%提升至73%,可将作业批阅、教师教研和个性化指导联动在一起。
星火智能批阅机暑期试点表现亮眼,扩科扩班趋势明显。2024年暑期星火智能批阅机在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等省市启动试点,覆盖近百所试点应用校的初高中11个年级学科。试点数据显示,星火智能批阅机的校周作业批改量从第一周的292份快速增长至第8周的7869份,随着周数的增加,扩科扩班趋势明显,并且平均批改准确率达到99.5%,产品用户价值得到不断验证。


AI等智能化手段赋能下智慧黑板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打开。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智慧黑板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亿元,市场增长主要来源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以及AI等科技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经我们测算,AI赋能下智慧黑板市场规模可达千亿。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班级数量分别为283.55万、113.98万个。普通高中在校生2803万人,我们假定每个班级40人,则预计普通高中班级数约为70.08万个。我们参考希沃推出的SEEWO智慧黑板BF86EA定价(采购价为每台3.85万),AI智慧黑板单价1/3/5万元的情形下,我国小学、初中以及普通高中的合计市场空间每1%渗透率可创造4.68/14.03/23.38亿元市场空间,AI赋能下智慧黑板市场规模增长有望超市场预期。


星火智能批阅机潜在市场规模超千亿。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小学、初中以及普通高中学校数分别达到14.35/5.23/1.54万所,我们假定每个年级配备1台智能批阅机以测算市场容量,我们参考佳能(CanonDR-G2110款专用高速文档扫描仪/阅卷机的定价(单台根据配置在10-15万元不等),考虑公司的星火智能批阅机在硬件基础上有望搭载学情分析等大模型应用,价值量有望高于传统阅卷机。在单台星火智能批阅机价格为10/15/20万元情形下,经我们测算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1064.1/1596.2/2128.2亿元。


3.4.2 公司发布“飞星二号”平台,引领全国产算力平台发展

自“飞星一号”平台上线以来,讯飞星火大模型持续引领全国产算力平台发展。20231024日,公司正式上线首个全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飞星一号”,在星火大模型持续引领下,公司解决了500多次基础软硬件问题,模型训练适配优化平台耗时从90天缩减到15天,新增30多项框架和平台特性,优化了150+基础、通信和融合算子。
20241024日,公司宣布由科大讯飞、华为、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飞星二号式启动。公司表示,飞星二号带来新模型新算法的持续适配和智算集群规模的再次跃迁,持续探索无人区、引领国产大模型底座的发展。



3.4.3 “讯飞超脑2030”计划稳步推进,具身智能有望贡献远期成长动力


公司启动“讯飞超脑2030”计划,旨在让人工智能懂知识、善学习、能进化,让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20221月,公司推出“讯飞超脑2030”计划,旨在从源头技术层面向更通用的人工智能进阶,加强软硬一体人工智能建设,走进亿万消费者家庭以解决实际生活场景下的刚需。根据公司规划,“讯飞超脑2030”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022-2023年:公司目标让软硬一体机器人发展为外骨骼机器人,做宠物型的机器智能硬件,使其具备理解人多模态的认知能力。公司计划发布专业虚拟人家族,在医疗、教学等更多的领域帮助用户,而在技术层面掌握仿生机器人本体技术、多模态感知机及表达技术和主动对话技术;

第二阶段2023-2025年:目标让外骨骼机器人进入生活,公司预计未来10年每个家庭将拥有一个机器人,并计划发布陪伴虚拟人家族和软硬一体机器人,攻克多传感融合运动控制技术、多模态情感理解及特效学习等技术。

第三阶段2025-2030年:目标让懂知识、会学习的陪伴机器人进入家庭,且数字虚拟人能够自我学习和进化。公司旨在用软硬一体化的实际能力,推出能够自我学习的陪伴机器人和自主学习虚拟人,实现复杂场景融合决策与柔性驱动、跨模态融合自主学习以及常识推理和联想决策等能力。



星火大模型发布以来,公司加速具身智能领域技术迭代。202310月,公司以人形机器人为牵引,推进了关联“视觉-语言-动作”的多模态具身大模型,模型可实现复杂任务拆解准确率95+%、开放场景物体寻找成功率85+%,强化学习泛化抓取成功率提升30%,实现了认知大模型具身智能和运动智能的良好整合。

20246月,公司机器人平台进一步升级,机器人超脑平台2.0极大地提升了具身智能和相关的理解能力,包括任务规划和前端摄像头、麦克风一体化的模块。



我国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延伸,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打开。根据亿欧智库数据统计,2023年人形机器人开始在下游商业场景中逐步应用,未来随着在各类现实生活场景中的理解和响应能力的持续提升,有望从专用转向通用,同时规模效应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成本降低,进而打开市场空间,在商业服务、智能制造、社区家庭等各类场景中实现对人的替代。根据赛迪研究院预测,至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3.2亿元。




4 未来主要的预期差


【与众不同的观点】

市场认为:AI大模型仍处于迭代期,在各行业场景下的商业化渗透仍处于尝试阶段,因此担心2526AI大模型应用对于公司营收增长的贡献不达预期。判断依据:2024年公司AI大模型相关项目中标金额约8.48亿元,占2023年总营收比例仅约4.3%

我们认为:一方面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AI在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均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对标海外AI应用厂商,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AI赋能下实现内部经营效率的提升和盈利能力提升。判断依据: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七家AI应用厂商平均毛利率81.33%YoY +0.48pct),为21Q3以来的最高水平;厂商合计销售费用率为31.7%YoY -1.3pct);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4.48亿美元(YoY +34.4%);平均ROE4.57%YoY+1.41pct)。

【与前不同的观点】

以前认为:公司处于AI业务拓展期,在研发端处于饱和投入状态,同时原有G端、B端业务受下游经营压力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及盈利压力较大。判断依据:2024H1,公司信息工程、数字政府行业应用的业务营收规模分别同比下滑21.76%36.33%

现在认为:一方面国家政策端对拖欠账款、地方政府化债等问题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公司G端教育、智慧城市业务有望好转;另一方面,公司AI+行业应用相关软硬件有商业化成效,未来盈利能力有望释放。判断依据:公司Q3及前三季度销售回款同比增长显著,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有所好转,同时AI相关的软硬件营收同比实现良好增长。


5 股票上涨的驱动因素


预期差的跟踪检验指标1)经济复苏拉动公司G端业务需求增长,现金回款好转;2)公司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在各业务场景下的应用产品和服务持续扩充,有望贡献更多业绩增长点。

驱动股价上涨的催化剂:1)星火大模型迭代,带动“AI+”产品竞争力提升;2AI+行业垂类产品及服务发布。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营业收入:公司作为AI大模型及行业应用龙头厂商,依托星火大模型布局AI应用生态,未来有望受益于AI应用落地而保持高质量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持续提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44%/26.69%/23.97%,对应营收分别为234.69/297.33/368.59亿元。

教育领域:公司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已形成覆盖G+B+C三端的完整业务矩阵,未来有望AI赋能及智慧硬件商业化加速而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教育领域营收同比增长率为19.75%/24.53%/24.56%,对应营收分别为70.07/87.26/108.69亿元。

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领域,公司提供数字政府、智慧政法等行业应用服务,未来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而保持稳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智慧城市营收同比增长率为-10%/5%/5%,对应营收分别为35.40/37.17/39.03亿元。

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公司依托星火大模型,布局开放平台用户生态以及智能硬件产品矩阵,2024年上半年经营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我们预计未来随着AI商业化的持续加速,相关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公司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2024-2026年增长率为43.25%/39.81%/31.01%,对应营收分别为88.60/123.87/162.29亿元。

运营商:公司面向运营商客户提供5G+AI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未来有望受益于下游行业客户需求保持稳健增长,预计运营商业务2024-2026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0%/10%,对应营收分别为19.91/21.91/24.10亿元。

智慧汽车:公司面向下游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化汽车音效解决方案,未来在AI大模型赋能下公司相关产品方案核心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预计智慧汽车业务2024-2026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0%/45%/35%,对应营收分别为10.43/15.13/20.42亿元。

智慧医疗:公司智慧医疗业务覆盖基层医疗、医院服务、患者服务等场景,未来有望受益于AI+医疗行业应用保持持续增长,预计智慧医疗业务2024-2026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18%/20.72%/21.16%,对应营收分别为6.43/7.76/9.41亿元。

其他业务:我们预计公司其他业务2024-2026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10%/10%,对应营收分别为3.84/4.23/4.65亿元。

毛利率:公司聚焦于AI应用领域,已形成完善的业务生态,未来有望受益于AI与产品应用的进一步融合,推动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而实现毛利率水平稳步提升,预计公司2024-2026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2.79%/43.11%/43.37%

费用率: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提升以及运营能力的优化,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率有望保持平稳优化态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17.32%/17.01%/16.85%,管理费用率分别为6.78%/6.46%/6.30%,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25%/17.91%/17.62%



我们采用相对估值法,考虑公司盈利能力仍处于修复阶段,并且AI仍处于商业化初期,行业内厂商盈利能力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使用市销率PS对公司进行估值。可比公司遵循行业及业务相关性标准,选取智能硬件厂商汉王科技、漫步者,以及AI应用厂商佳发教育、昆仑万维、万兴科技共五家公司,结合可比公司的财务数据,最终得到2024/2025/2026年可比公司的平均PS 6.01/5.16/4.41倍,因此我们给定公司20255.1PS,目标市值1516.3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7 风险提示


1、政府预算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存在大量例如因材施教、智慧方案等 G/B 端业务, 如若政府财政预算承压,或将影响公司业绩表现;

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大量公司逐步布局自身的大模型产品,未来行业竞争或将加剧。

3、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目前 AI 技术整体处于萌芽阶段,如若公司产品迭代不及预期或将影响后续商业化变现能力;

4、大模型商业化不及预期:大模型当前仍属于新兴产品,未来商业化进程仍在探索阶段,未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计算机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计算机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计算机蜀你最牛

计算机行业研究公众号,

关注这一个就够了


计算机蜀你最牛
计算机行业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