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刘雯蜀/刘静一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3020002/S1230523070005
来源:浙商证券计算机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4年11月24日报告《广州交通新蓝图,轨交业务迎重大利好——佳都科技点评报告》,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摘要
核心逻辑
广州政府发布交通规划新蓝图,预计2035年广州地铁总里程较现有里程数翻三倍,有望带动公司业绩超预期。
超预期逻辑
1、市场预期: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数在2023年末达到10166公里,是2015年末地铁运营里程数的三倍。在财政收入承压及2015年以来地铁运营里程数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市场预期全国地铁建设节奏减弱,担心公司轨交业务成长性。
2、我们认为:未来广州市地铁建设展望乐观,景气度持续,有望为公司轨交业务增长注入较强驱动力。公司是轨交领域排头兵,历史上承建多条广州市地铁线路机电工程任务,有望充分受益于广州此轮轨交建设规划,远期有望带来每年近10亿元的利润增厚。
1) 驱动因素一:新增地铁线路机电工程建设增量
根据广州市政府规划,预计2035年地铁总里程数达到2013公里,对应55条地铁线,相较于当下新增39条地铁线,对应1350公里里程。参考历史地铁建设项目中机电工程建设价值量,我们预计平均每公里机电工程建设投入1亿元,对应1350亿投入。根据规划未来10年完成,每年投入规模约135亿元。假设公司市占率60%,净利率8%,则对应每年6.5亿元利润增量。
2) 驱动因素二:地铁站点运营业务增量
地铁线路投入运营后,政府补贴及老旧站点维护压力增大,站点运营需求应运而生。公司地铁站点运营业务根据站点数量按年收费,平均250万元/站/年,类似于订阅模式。广州地铁站数量2035年有望达到931个。假设公司市占率70%,净利率20%,则对应每年3.2亿元利润增量。
3、检验指标:1)广州市新增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逐步推进;2)公司轨交业务订单快速增长;3)公司运营地铁站点数量持续增加。
4、催化剂:1)广州市地铁规划细则发布;2)公司新签地铁订单超预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
1)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1.00、82.30、101.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3、2.08、5.04亿元。
2)估值:使用市盈率PE对公司进行估值。选取千方科技、数字政通、国投智能作为可比公司,结合可比公司的财务数据,给予2026年34X估值。
3)股价空间:目标市值为170亿元,对应目标价为7.95元,现价空间4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广州地铁建设节奏不及预期、公司站点运营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财务摘要
1 广州地铁建设需求有望迎来爆发
2024年11月6日,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对广州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和海域空间进行了整体规划。其中针对综合交通领域,2024年11月18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3-2035年)》,提出至2035 年实现“3060”时空目标,即:中心城区至南沙新区、东部中心、外围综合新城30分钟互达,市域至大湾区城市60分钟互达;中心城区晚高峰车速≥25公里/小时;中央活力区次干路和支路的机动化与慢行空间达到1:1;中心城区45分钟通勤时间内居民占比超过 90%”。
1.1 未来10年城市轨交里程翻3倍
远期来看,未来10年城市轨交里程有望翻3倍。根据广州市政府规划,预计2035年城市轨道线路总里程数达到2013公里,共计55条线路。目前广州地铁总里程数量约663公里,共有16条运营线路,2035年的建设目标相较于当下新增39条地铁线,对应1350公里里程。
中期来看,广州地铁四期建设规划方案出炉,率先拉开“十五五”轨交建设序幕。根据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发布信息,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规划线路共8条线(段),线路全长175.5公里,总投资约1720.8亿元。
短期来看,2025年有望迎来轨交交付高峰。以广东省轨道交通建设节奏为例,轨道交通的建设分为土建和机电建设两个环节,一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时间为4-8年不等,土建和机电建设的价值量比例约为3:1。参考广州市2020-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受到此前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有所延迟,广州市现存地铁建设项目有望在2025年迎来竣工小高峰,预计单年竣工地铁里程数为133公里,2020-2027竣工里程总数约为475公里。我们认为此次广州综合交通规划有望承接2025年的竣工高峰,拉动地铁建设的新一轮增长。
1.2 城市轨交建设有望为公司带来6.5亿元利润增量
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深耕多年,是国内同时掌握四大核心系统技术并拥有相应工程业绩的系统集成及产品公司,具备机电总包的技术实力,业务覆盖地铁、城际铁路、有轨电车、BRT等轨道交通领域,并以广州、武汉、成都、青岛、天津为根据地,向全国辐射超过17个城市,形成全国性的城市轨道交通业务分布,并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公司基于AI和大数据技术自研华佳Mos智慧地铁管控平台,可实现地铁车站全栈数据打通,对从客流信息、行车信息到运营指标、运力配置,再到客运服务和运营事件等重要运营数据进行汇集、分析、管理,数据涵盖视频、日志、信号、事件等多种类别,目前已在广州18/22号线、长沙6号线全线交付应用。
公司在广州地区城市轨交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有望直接参与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交线路规划建设。2021年公司联合白云电器等共9家企业联合出资成立的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目标打造规模产值领先、行业带动力强、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总承包和专业系统集成平台,公司在产业投资集团中出资占比26%,是第二大股东。目前公司已参与广州地铁四号线、六号线、九号线一期、十三号线首期、十一号线、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知识城线BT等项目建设,技术能力获得充分认可。
参考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历史投资规模,我们预计每公里里程对应的机电建设投资额约为1亿元,则新增里程对应总机电工程投资规模约为1350亿元。我们假设整体规划在10年内完成,则平均每年的投资规模约为135亿元。考虑到公司在广州地区城市轨交领域的良好卡位和影响力,我们假设公司获得60%市场份额,则对应每年增量收入为81亿元。我们假设城市轨交建设稳态净利率为8%,则对应每年的利润增厚空间为6.5亿元。
2 建设后市场:城市轨交站点运营有望加速激活
随着城市轨交运营总里程数的增加,站点运营需求有望被加速激活。 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入不敷出是普遍状况,随着运营里程数的增加,政府补贴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早期建成的线路使用年限增长,所需的修理费和牵引动力费逐年增大,对应运营开销增大,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运营的收支差。
公司通过引用AI及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对轨交站点的智慧运营,帮助轨交公司实现降本增效。具体包括:
降低地铁工作人员数量,从而降低职工薪酬支出:包括减少地铁售票窗口人员和设备检修人员数量;
智慧节能解决方案减少能源成本开销;从牵引供电、通风空调、智能照明等多个系统,提升节能降耗水平。通过光伏发电等绿色新能源应用,优化能源结构;以数字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实现智慧化节能管控和调配;
智慧运维解决方案,降低维修费:可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设备和车辆状态监测平台,规划资产维护及置换策略,优化维修资源配置。
公司地铁站点运营业务根据站点数量按年收费,类似于订阅模式。根据我们在《以数字孪生为基,构建多模态 AI 应用大场景——佳都科技首次覆盖报告》中对于站点运营市场规模的测算,我们假设每个站点每年运营服务费用约为250万元。参考2023年底广州地铁线网总里程653公里,对应302个站点,我们预计2035年广州地铁总运营里程数量达到2013公里后,总站点数量有望达到931个,则对应每年站点运营总市场规模为23亿元。我们假设公司市占率为70%,则对应每年增量收入为16亿元。我们假设站点运营稳态净利率为20%,则对应每年的利润增厚空间为3.2亿元。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1)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1.00、82.30、101.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3、2.08、5.04亿元。
2)估值:使用市盈率PE对公司进行估值。选取千方科技、数字政通、国投智能作为可比公司,结合可比公司的财务数据,给予2026年34X估值。
3)股价空间:目标市值为170亿元,对应目标价为7.95元,现价空间44%。维持“买入”评级。
4 风险提示
1) 广州地铁建设节奏不及预期: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规划与建设规模的缩减以及节奏放缓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2) 公司站点运营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站点运营业务为新型业务,可能由于下游需求释放节奏缓慢而导致公司站点运营业务收入及利润不及预期。
3)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损失部分市场份额,从而导致营收及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计算机蜀你最牛
计算机行业研究公众号,
关注这一个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