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疱疹性咽峡炎,这张流程图帮大忙

学术   2024-12-15 20:01   浙江  

本文摘录了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治疗总体原则部分相关内容,完整内容请查看阅读原文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特征性咽峡部损害和病原学检查即可作出疱疹性咽峡炎诊断。


1. 临床诊断病例


(1)流行病学史


常见于婴幼儿,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临床表现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突发咽痛和发热,体格检查典型体征为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灰白色疱疹或溃疡。


2. 病原学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采集患儿临床标本(咽拭子、粪便、血液等),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做出病原学确诊:


(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


(3)急性期血清肠道病毒 IgM 抗体阳性;


(4)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 4 倍及以上升高。



治疗



1. 治疗原则


普通病例门诊治疗,有并发症者(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为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流程图


2. 一般治疗


(1)支持治疗


①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 2 周。


②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③ 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④ 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2)对症治疗


① 退热治疗


发热患儿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体温 38.5 ℃ 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等药物降温。


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应确保充足的水分。


② 补液治疗


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③ 止惊治疗


密切观察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如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发生高热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治疗。首选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地西泮。也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抗惊厥。


3. 病因治疗


(1)抗病毒


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此类药物是抗 DNA 病毒药物,对 RNA 病毒无效。


(2)抗菌(不推荐)


部分病例病初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 C 反应蛋白升高;建议次日复查以上指标,若明显下降或正常,无细菌感染的依据,则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若 CRP 升高或复查 CRP 不降反升、发热时间长(≥ 4 d)的患者考虑合并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可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


内容来源:用药助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关于「疱疹性咽峡炎」完整内容



丁香园儿科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更懂中国儿科医生。前沿、用药、指南、病例一网打尽,轻松玩转儿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