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页PPT | 集团信息化能力建设:IT组织管理、IT制度管理、IT资产管理、IT项目立项管理、架构管理与标准管理、IT绩效

科技   2024-10-28 21:53   广东  

集团信息化能力建设优化路径研究:核心能力逻辑关系、IT组织管理、IT制度管理、IT资产管理、IT项目立项管理、架构管理与标准管理、IT绩效管理及运维管理的综合策略分析它通常包括战略指导型、分散式、集中型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组织结构和资源状况来选择最合适的管控模式。

信息能力成熟度则是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种标准,它通过评估企业在信息技术规划、执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和表现,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分为不同的成熟度等级。这有助于企业识别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强项和弱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推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成熟度模型通常包括多个维度,如战略一致性、资源管理、服务交付等,每个维度都有其对应的成熟度级别描述。

(一)信息化管控总体设计

信息化管控的总体设计原则及目标是确保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提高管理效率和业务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1.1 设计原则:

  1. 符合集团的发展战略:信息化管控体系应与集团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支持业务目标的实现。

  2. 遵循集团的整体管控模式:信息化管控应与集团的管理模式相匹配,确保各级组织间的协调一致。

  3. 能够有效推动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管控体系应能够促进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实现既定的建设目标。

1.2 信息化管控模式建议:

  1. 战略指导型IT管控:适用于需要集团层面进行战略指导和决策的组织,下属单位在执行层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性。

  2. 分散式IT管控:下属企业或部门在IT管控、系统建设、运维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集团层面主要提供指导和支持。

  3. 集中型IT管控:集团对IT规划、建设和运维工作进行集中管理,下属单位执行集团的决策和标准。

1.3 管控模式建议的具体内容:

  • 为什么管(目标和指引):以实现信息化战略作为管控体系设计的目标和指引。

  • 管多深(管控力度):确定集团与下属单位在信息化管控中的职责划分,明确集权与分权的平衡。

  • 管什么(管控内容):明确信息化管控的范畴,包括规划、执行、监控等各个领域。

  • 谁来管(组织保障):建立各层级的信息化配套组织,明确人员技能要求。

  • 怎么管(落实措施):制定必要的管理流程、制度和细则,确保管控措施的实施。

(二)信息化能力成熟度

信息化能力成熟度分析是一种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为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方向。以下是对信息化能力成熟度分析和信息化整体能力成熟度的描述:

2.1 信息化能力成熟度分析:

信息化能力成熟度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IT战略定位:评估企业IT战略与业务战略的一致性,以及IT在实现业务目标中的作用。

  2. IT创新与趋势研究:衡量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纳和创新能力,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响应速度。

  3. IT收益管理:分析企业如何管理和实现IT投资的回报。

  4. 信息化沟通管理:评估企业内部关于信息化的沟通效率和效果。

  5. 架构管理与标准管理:检查企业是否有一套完整的IT架构和标准,以及这些架构和标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6. 项目建设实施管理:评估企业在IT项目规划、执行和维护方面的能力。

  7. 运行维护管理:衡量企业在IT系统日常运行和维护方面的表现。

  8. 信息安全管理:评估企业在保护信息资产、防范安全风险方面的能力。

2.2 信息化整体能力成熟度:

信息化整体能力成熟度是指企业在上述各个领域综合能力的评估结果,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初级水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刚刚起步,许多流程和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完善。

  2. 中级水平:企业已经建立了基本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但在某些领域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3. 领先水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表现优秀,具有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流程,能够有效地支持业务发展。

2.3 信息化能力提升优先级分析的关键因素:

  1. 需求紧迫度:评估各信息化能力建设需求的紧迫性,考虑业务运营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收益提升度:分析各能力建设对业务收益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潜力。

  3. 资源投入:评估实施各能力建设所需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成本。

  4. 实施难度:考虑在一定资源投入下,实现预定管控能力所需的时间和难度。

  5. 实施周期:预计实现预定或部分管控能力所需的时间周期。

  6. 实施风险:评估能力建设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资源风险、收益实现风险等。

2.4 集团信息化能力建设优化路径:

  1. 优先提升能力区域:选择那些收益高、成熟度较低且实施难度低的能力作为优先提升对象。这些领域能够以较小的投入快速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带来明显的业务改进和效益提升。

  2. 逐步提升能力区域:对于那些成熟度较高或实施难度较大的能力,可以制定中长期计划逐步提升。这些领域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投入,但对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

  3. 制定提升方案:针对优先提升的能力,制定具体的提升方案,包括技术选型、人员培训、流程优化等。

  4. 实施与监控:执行提升方案,并建立监控机制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以应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5. 评估与反馈:在实施过程中定期评估效果,收集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路径。

  6. 持续改进:将信息化能力提升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业务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集团信息化能力建设优化路径及能力建设

3.1 核心能力逻辑关系:

  1. IT组织管理(G1)

  • 定义和维护IT组织的架构和职责,确保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

  • 为其他IT管理领域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员支持。

  • IT制度管理(G2)

    • 制定和维护IT相关的政策、流程和标准,以规范IT活动,提高效率和合规性。

    • 支持IT资产管理、项目立项管理等,确保这些活动遵循既定的制度。

  • IT资产管理(G3)

    • 管理IT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

    • 与IT制度管理紧密相关,确保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合规管理。

  • IT项目立项管理(B5)

    • 负责IT项目的识别、评估和批准,确保项目与业务目标一致。

    • 依赖于IT资产管理,确保项目所需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 架构管理与标准管理(C1)

    • 制定和维护IT架构和标准,以指导IT项目和技术投资。

    • 为IT项目立项管理提供技术框架和标准,确保技术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 IT绩效管理(G4)

    • 评估IT活动的效果,包括项目、服务和资产管理。

    • 依赖于架构管理与标准管理,以衡量是否达到既定的技术标准和业务目标。

  • 运维管理(E1/E2)

    • 负责IT服务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

    • 需要遵循IT制度管理中定义的运维流程和标准,依赖于IT资产管理来维护IT基础设施。

    3.2 集团信息化能力建设优化路径:

    1. 评估现状

    • 对每个核心能力进行成熟度评估,识别优势和弱点。

  • 制定目标

    • 根据业务需求和战略目标,为每个核心能力设定优化目标。

  • 优先级排序

    • 根据需求紧迫度、收益提升度、资源投入和实施难度等因素,确定优化的优先级。

  • 制定行动计划

    • 为每个核心能力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所需资源、时间表和责任分配。

  • 实施与监控

    • 执行行动计划,并定期监控进度和效果,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 评估与调整

    • 定期评估优化效果,根据反馈调整优化路径,以应对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

  • 持续改进

    • 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评估和优化,以保持竞争力。

    112页PPT

    数智云库
    四大咨询顾问主理,分享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战略、供应链、智能制造和物流经验和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