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哀叹|文字的耻辱碑:献给一篇烂稿

学术   2024-12-06 10:33   上海  


今日大雪

“大雪”前一晚,我们一位小编看完一篇稿件后发出哀叹:“仿佛所有的生机都将被严寒所吞噬”。此文满篇胡话未作修改,仅针对她看的一篇小稿,不代表其他哟。

初见此文,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茫然。

我深深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又或者,这世间的写作艺术已被某种异次元的力量强行颠覆。我小心翼翼地翻了两页,又如在泥泞里挣扎,越看越心酸,越看越痛苦。

我才明白,这不是一篇普通的稿子,而是一场语言与逻辑的车祸现场,是文字尊严被无情践踏后的哀歌。

在这篇稿子中,词语仿佛无家可归,被随意堆砌在一起,既没有意义,也没有美感。作者像一个拙劣的厨子,随手抓来些不明来路的材料,混杂在一起煮成一锅令人作呕的文字糨糊。

他也许以为自己的语言充满灵性,却不知那堆堆叠叠的句子根本无法自洽。

全篇文章像一只无头苍蝇,飞行路线没有规律,思维方向毫无章法。一个观点还未成型,另一个话题已经粗暴闯入。文章缺乏结构的支撑,思想的筋骨全然瘫软,像一具失去灵魂的空壳。

这样的文字不是在沟通,而是在浪费时间,是对读者智商的公开挑衅。

如果逻辑是一种尊严,那么作者的这篇稿子无疑将其碎成尘埃。在这里,每个句子都仿佛在向另一个句子发出疑问:“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这里?”而答案永远是沉默,因为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

缓解一下情绪,出门转转拍了一张图。中文编辑校对网摄于工作室外的泰安路

一篇好文章,无论主题如何,都应具备基本的语言美感。而这篇稿子则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对语言怀有某种深仇大恨?语句生硬得像是从词典里硬拽出来的,毫无流畅感。形容词的堆砌如同廉价化妆品的滥用,徒增滑稽,让人怀疑这是某种刻意的恶趣味。

语言应当为思想服务,而非成为思想的负担。然而,在这篇稿子中,语言成了一种自我展览的工具,用以炫耀作者那苍白而虚假的才华。

比起上述种种,更让我无法容忍的是作者对创作的态度。这篇稿子毫无诚意可言。没有经过任何深思熟虑,没有对读者的基本尊重,甚至连最起码的自我检查都懒得做。每一个错字、每一个病句,都是作者对写作这门艺术的侮辱,也是对编辑这份职业的挑衅。

试问,当一个人连自己的文字都不珍惜时,他有什么资格要求他人认真对待?这样一篇稿子,就像一个偷工减料的建筑,倒塌是它唯一的命运。

愤怒过后,我更多的是一种悲哀。不是为这篇稿子本身悲哀,而是为作者背后的创作心态悲哀。或许,这是当今某些写作者的真实写照:他们急于输出内容,却从未静下心来真正思考。他们以为数量可以替代质量,以为辞藻的堆砌就是才华的展现。

写作是灵魂的修行,而非快餐式的消费。如果我们允许这样的烂稿频繁出现,那么不仅是写作者的堕落,也是整个文字行业的悲哀。

写出这些,不仅是针对这篇小稿子,更是对一种风气的警告。希望作者能够以此为戒,不要再对文字这片净土撒下垃圾。写作,或许可以失败,但不可以如此敷衍。

唉,编辑虽然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却是文字的守护者。我们所捍卫的,不仅是语法与修辞的正确性,更是对语言的敬畏,对思想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责任感。

中文编辑校对网

全心全意服务编校


中文编辑校对网
本网创办于2000年,是国内一流的语言文字应用类网站,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旨在分析各出版物中常见错字病句,规范版面语言,提高文字质量。本网站特设“编辑校对工作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