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运动处方、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和中西差别

美体   2024-11-14 06:43   河南  
一、什么是处方?

处方,俗称方子,提起它,人人都知道,生病了去看医生,医生提出的对付疾病的方案就是“处方”。可以说人人都接触过处方,不管你有没有留意,你的一生已经注定了和“处方”离不开、拆不断。

虽然处方在我们的生活中须臾不可离,但是提起开具处方的规范,可能很多人还真说不清楚。大体来说,一个处方主要包括“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药品的具体情况”两大部分。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所以不论是古代的中国人,还是当下的中国人,在对待生病这件事情上,那可是从来不含糊。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一部《黄帝内经》,里面包罗万象,其中对“健康”、“疾病”、“锻炼”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是丝毫不过时。《黄帝内经》里一共记载了十三个处方,有一个处方叫做“兰草汤”,针对病人的口中时有甜味、舌苔腻这种情况,这叫做“口甘之症”;药品的使用方法是用一味兰草,煎汁内服,可以清化湿热,消胀除满。大家看,“兰草汤”就是一个典型的处方。


二、什么是运动处方?

《黄帝内经》里讲到了四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中有一种叫做“导引”,它的意思是“摇筋骨、动肢节”,也就是“运动疗法”,可见“体医融合”在我国历史上早就源远流长了。《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中记载了一个治疗肾病的运动疗法:“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上面这段描述指出了治疗肾病的锻炼时间、运动方法、运动量和锻炼效果等,已经包含了现代社会通行的运动疗法中的基本要素。所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在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比如《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中的《立春正月节坐功图》,动作要求:宜每日子、丑时,叠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三次。可以达到:“风气积滞,顶痛、耳后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的效果。这个运动处方不仅有文字描述,古人还配图以说明动作的细节,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特别是隋代的《诸病源候论》这本书,共记载了能够治疗各种疾病的213个动作,所介绍的各种动作都非常简单,便于日常实施。例如治疗“风旋”,只有一个动作:“以两手抱右膝,着膺,除风旋。”仅八个字。治“大便不通”:“龟行气,伏衣被中,覆口、鼻、头、面,正卧,息息九道,微鼻出气。”寥寥14个字,把动作要领剖明无遗。
这说明中国古人对运动处方的研究早已达到了非常精深的程度。


三、中西运动处方对比

可惜的是,现代社会的人一提起“运动处方”,都以为运动处方是舶来品,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

教科书上是这样讲的:“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1954年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以及运动处方对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康复作用,运动处方开始受到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从而使这一术语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及认可。

事实上,中国古代早就有了“运动处方”之实,只不过是我们没有产生“运动处方”之名而已。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五禽戏”。按《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告诉他的徒弟吴普:“引挽腰体,动诸关节,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这是唯一一处进入二十四史的关于中国古代运动处方的记载,讲的是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五禽戏锻炼来恢复健康。

大众更最熟知的一个例子“八段锦”。八段锦的动作名称为七字一句,如果我们把“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看作是一个运动处方,那处方的目的就是“理三焦”,运动的方式是“两手托天”,运动量要求“沾濡汗出”,运动时间要求“子后午前做”,效果是“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我们再对比一下现行的运动处方的概念: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性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目的的方式。这和中国古人的要求真是不谋而合,只是中国古人和现代医学家在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术语来描述同样一件事而已。


四、什么是健身气功运动处方?

中国古代的运动处方在漫长的传统岁月里习惯被称为“导引术”,在现代社会则有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健身气功。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

按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经国家体育总局审定批准的健身气功功法,统一定名为“健身气功·功法名称”,并颁发证书进行推广,目前推广的功法共有九种。截止到2017年底,国内常年习练健身气功的人数已达500万人之多,国内健身气功社团组织已超过500个,健身气功站点总数超过3万个;境外开展健身气功运动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60个,习练人数超过200万人。

如果把九套功法比作“标准化产品”,那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就是“个性化产品”,是锻炼者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练习目的,针对某一问题采取的“专门化练习套路”,具有继承传统、活学活用、针对性强、容易推广等优点。因此,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就是指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康复保健为主要目的,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原则,在健身气功理论和实践指导下以处方形式为锻炼群体制订的运动方案。

制订健身气功运动处方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久坐少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腰椎、颈椎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从中医角度来看,无论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是颈、腰椎问题,其实质都与人的阴阳不平衡、脏腑功能不协调、气血不充足、经络不畅通等有关,所以健身气功运动处方主要是从中医角度致力于解决肝胆、脾胃、腰肾等常见问题,其中提到的术语为中医术语,不能与解剖学中的实质性器官划等号。

锻炼者应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手段或者现代医学检测方法,确定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病症特征,并选择合适的处方进行锻炼。

考虑到锻炼环境的差异、身体状况的不同等因素,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可以采取站式、坐式、卧式、徒手、器械、行进、原地等不同的运动方式,本书主要介绍了徒手站式和徒手坐式两种。

运动量由运动强度和持续运动时间构成。健身气功运动处方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套练习时间应在40分钟至60分钟之间,运动强度应在最大心率(220—年龄=最大心率)的40%至60%之间,自我运动感觉为微微出汗、肢体发热、但不疲劳。

如果练习者时间充足,且身体没有不良反应,建议每天锻炼一次。如果不能保证每天锻炼一次,至少每周不少于三次,可以隔天一练。

对何时进行运动没有具体要求,一般应在饭后一小时后进行锻炼,应选择清净、通风良好之处进行锻炼。

应对每次的锻炼效果进行记录,以七天或者十天为一周期进行总结,从自我感觉和实际检测两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并对下一周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进行调整。

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注意。客观方面如锻炼环境、练习同伴、练习时间等;主观方面如锻炼动机、意志品质等。

健身气功运动处方的实施目的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增强机能,主要的实施对象是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因此首先要根据处方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选择合适的处方进行锻炼。比如阳虚体质者应选择“多动少静”的运动处方,阴虚体质者应选择“多静少动”的运动处方;通过发“嘘”音以强肝,通过发“吹”音以固肾;等等。

健身气功运动处方无论是用于防治疾病还是健身康复都应本着循序渐进、难易适度、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由于人的体质的由弱变强、疾病的祛除以及身体的康复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健身气功运动处方的实施要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过程,并适时的根据身体条件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使锻炼效果逐步积累,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功能逐步改善,最终达到健身康复、防病治病的效果。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站桩内劲一指禅
南少林护寺神功:健身祛病效果好,安全、简单、得气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