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又生:初识宋以敏阿姨

文摘   2024-08-14 08:17   北京  


七月八日我和先生抵达北京,完成一个夙愿。

耳闻以敏阿姨的名字经很久。十几年前,我先生写了一本书《伯恩施坦努力还原伯恩施坦的历史定位,得到国际问题和党史研究专家何方先生的赏识。因书我先生与何方和夫人以敏有了交往。他两次拜访,都受到何方、宋以敏夫妇的款待。

2016年,我先生去京开会我随同前行,想一起去拜访何方老和宋阿姨。不巧的是,何方老身体不适,在医院就诊,错过了这次见面机会。转年,何方95岁高龄驾鹤西去再也见不到这位学界高人成为永远的遗憾,

何方老走后,我先生与宋阿姨一直保持联系,几次去京看望她。大疫三年,未能成行直到今年,终于可以到北京拜访宋阿姨。丁东邢小群老师是我们近几年结识的朋友,也是何方老和宋阿姨的忘年交,他们曾经与何方老共同完成了一部厚重的口述史

七月十日下午三时,我们四人一起来到宋宅。只有我与宋阿姨第一次见面。她见我第一句就说,你们专程来看我,我非常感激,天这么热,辛苦啦。我被她的话深深感动本来很热的我,感到迎面吹来清爽的风

宋阿姨给我的印象是,柔和谦卑良善正直。白发为老年的尊荣。这句话形容宋阿姨最贴切宋阿姨面容慈祥,说话轻声细语,气质非凡她处处考虑别人,为别人着想。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能温暖人心出口总是有理有据。与她交流,如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让我感受到美好与希望。她的眼神里闪烁着真诚与善意,笑容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激。

宋以敏阿姨生于1931今年已经93岁。她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父亲宋作楠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5年考取清华奖学金,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成为中国成本会计学领域的泰斗。父亲还是一位教育家,先后在中央政治学校、北京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宋阿姨先后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北平笃志女中、贝满女中,1948年考取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参加民主青年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即从事外交工作,研究国际问题达70年,已是这个领域硕果仅存的资深学者之一。

宋阿姨至今耳聪目明,步履矫健。与她交谈,深感她知识渊博,思维敏捷,一点也不逊于中青年。我先生送给她一本关于考茨基的近著,她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及时了,我要弥补以前的缺失。宋阿姨一直没有停止阅读,她还在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她关心国家前途,人类命运五洲四海,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当下的国际争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她都快刀破竹,一语中的。特别是对国际争端的历史背景,她如数家珍,条分缕析,让人豁然开朗。

如今,国人寿命普遍延长,九旬老人并不稀奇。有的儿孙绕膝,自得其乐;有的注重养生,颐养天年;有的失能失智,顽强地延长生命。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老人,鲐背之年还在创造,仍然在思考,在研究,在创作。周有光百岁高龄,向社会贡献新的思想和智慧,受到中国知识界的敬重。我觉得,宋以敏阿姨也是这样的人。

在何方生前,她对何老无微不至,把医食住行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给何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信息,让他的学术生命保持到最后一息。宋阿姨90年代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就熟练地掌握了电脑,熟悉了互联网。互联网进入中国时,年近古稀的她,自然成为最早的一批网民。与何方同龄的一些“两头真”老人,因为不会上网不能主动猎取外界的最新信息,感到极大的不便。而何方依靠宋阿姨在家上网,没有遭遇这种信息困惑,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何方老晚年,身体日渐衰弱,宋以敏阿姨以她的学术眼光和敬业精神,帮助何方草拟了多篇文稿。何方去世后,年逾八旬的宋阿姨,又促成何方先生最后一部著作的出版和修订再版。关于中国外交的专著,何方生前并未杀青,实际上是宋阿姨最后完成的。何方请刘英谈党史,留下珍贵的录音,也是宋阿姨整理成文的。知识界的同仁,写了不少追忆怀念何方的文章,宋阿姨将这些文字精心编辑,汇集成册,建立了一座精神的纪念碑。可以说,没有宋以敏阿姨,何方晚年的精彩,难以完整呈现。在一些人看来,宋以敏阿姨只是何方学术上的得力助手,我却想到了舒婷的一句诗: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九旬前后,宋阿姨又开始回首自己的一生。记忆从她笔下源源流淌,家事,国事,点点滴滴,无不浓缩着世纪风云,这又让我联想到齐邦媛撰写的《巨流河》。

可惜,我认识宋阿姨太晚了。否则,我会以早一点以她为楷模,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相关阅读:

日本研究往事——何方口述片段之二十五

宋以敏和《刘英谈党史》

丁东小群
原创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