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茶山博士。阿里、字节等大厂10年+,24年全家定居加拿大。
最近闭关中,一直没有更新内容,这不,又被催更了。老规矩,先汇报近况(🇨🇦海外生活体验),再聊下最近的感悟(AI工具体验)。
海外生活体验
🇨🇦 女儿四年级,在学校已经开始学法语了,日常也在用电脑写文章,每天活动量很大。有一天,学校突然取消了课外活动,原因竟然是有一头野生驼鹿(Moose on the loose)跑到了学校里面,蛮好玩的。孩子每天在学校,大的调性就是“玩”,女儿说她去学校,就感觉是换了个地方去玩一样,是好是忧,现在不好说,至少身心上还算是健康的。
🇨🇦 我在加拿大体验了几次公益活动,更加深入的感受了当地的文化。有一次,女儿学校举行“披萨日”,需要志愿者,我报了名,当天去了10几个家长,很巧,我被分到了女儿的班里,给女儿送披萨的时候,我还给她留了言,女儿说,她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留言,并在盒子上给我写了回信。虽然,全家身在异乡,周围多是陌生的环境,但生活的小细节,往往能给彼此带来很多温暖。我深信这一点,希望女儿也能感受的到。
🇨🇦 我们开始给女儿零花钱了,每周10美金。虽然不多,但毕竟是培养她对“钱”的理解和自我的管理。她自己也知道存钱了,看到好吃的零食,也知道自己盘算下是否值得买了。女儿的奶奶,也给她寄来了零花钱,因为明天是女儿的生日。真是个幸福的小家伙~
AI工具体验
最近,我给国内的几个AI创业公司,做了一些产品体验和服务策略层面的咨询。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内AI工具在产品形态上,延续了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惯性,在无意识的“堆砌”功能,反而忽略了把工具最核心的价值做到极致。
少即是多,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实际落地的时候,大家就总是希望“秀肌肉”,从而添加各种各样的辅助和拓展功能。最后,肌肉没秀成,却被高昂的“成本”所累。
复杂功能的叠加,背后是“成本”的堆砌;复杂页面的呈现,背后是“体验”的缺失。
我们对比下Chat GPT和文心一言的首页,大家觉得,Chat GPT没有能力开发“卡片”结构去呈现更多内容吗?或是Chat GPT没能创建写作、文档分析、网页分析、智慧绘图、多语言翻译的功能吗?
其实,文心一言作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一款AI工具,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通过这个对比,只是帮助大家理解“少即是多”的体验原则,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产品不同的理解。
说到这里,就简单share下少即是多的原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少即是多随处可见,苹果手机从最初只保留一个物理按键,到如今没有任何按键,就是少即是多的一种经典实践。谷歌的搜索页面,为了帮助用户聚焦和完成搜索任务,只保留了一个搜索框和一个logo,最大限度的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我们熟悉的星巴克,在它的APP点单流程中,提供了极简的定制功能,并最大化的简化了顾客下单的步骤,从而满足了顾客的差异化需求,也带来了线上订单的增量。
除了线上,少即是多也适用于线下的很多场景,我在韩国生活了近10年,在韩国,有一种餐厅只提供一种菜品的,这样的餐厅,它不追求丰富度,而追求的聚焦和极致,然而,正因为如此,唯一的那道菜品,反而能做的无与伦比,并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前来用餐,无形中也拉开了与其它餐厅的竞争差距。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工业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少即是多的原则,都对我们的产品、体验或服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少即是多,在人工智能时代,也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原则。我们熟悉的Chat GPT,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海量的信息,转化成为用户易于理解的、对话式的方式进行输入,从而帮助用户快速获取答案或完成任务。AI创意工具Midjourney,它通过简单的文本输入,可以生成复杂的艺术作品,让用户避免技术的干扰,并聚焦于创意本身。以上这些,都是少即是多的理念,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映射。
中西方对少即是多的理解和应用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如上图,具体不展开赘述了。对于那些准备出海,卷西方市场的产品,如何做对减法,实现本地化体验,则是成功出海的关键。
不难看出,“少即是多”不仅仅是产品设计的一个原则,更是一种智慧,它提醒我们,始终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
这就如同,
我们给女儿多少零花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帮助她理解“核心用途”。
其实,给用户多少功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用户记住你产品的“核心价值”。
好吧,今天就先聊这些,希望有些信息对你有所启发。
祝女儿生日快乐,祝大家圣诞快乐。
茶山博士
历史相关文章:
▽设为星标,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