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朗普胜选
事件概述
11月6日,近期美国进行了新一轮的选举活动,特朗普在此次选举中明显领先于对手哈里斯获得胜利。特朗普曾在演讲中反复强调美国经济糟糕、移民等问题,而这被认为是其获得部分民众支持的原因。其当选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
-(图源自网络)-
可供解析视角
议程设置:多渠道引导聚焦舆论热点
特朗普竞选时,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诸多涉社会问题、政策宣言及个人观点的视频,借平台内容“碎片化”呈现,议题引导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体,而是经多渠道影响民众,形成舆论热点。同时潜在社交机器人在议程设置中或起关键作用,其能速生大量支持内容,为特定议题造势,干扰用户对议题的判断。哈里斯和特朗普的支持者都可能操纵社交机器人引导热门话题,将特定观点经社交平台广传,使其成“主流”观点,强化议程设置影响力,左右舆论走向。
模因传播:信息借速扩散形成传播效应
模因传播即内容在网络中快速复制与传播,具自发性和高传播速度特点。特朗普竞选期间,借助Tiktok等短视频平台,以模因形式创传吸睛内容,此类内容短小精悍、幽默风趣,易激用户互动。Tiktok算法倾向推用户喜好内容,进一步增强模因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形成“病毒效应”,“信息病毒”靠夸张、简单标签化内容吸引用户,吸引更多人参与传播。模因传播在特朗普竞选策略里作用关键,打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直接与用户对话,引发支持者强烈共鸣,传播内容以更具参与感的网络结构在社交媒体平台铺展。
网红塑造:个性化形象打造汇聚人气支持
“网红化”是将政治人物经个性化、标签化、品牌化包装成“网红IP”,特朗普受益于此。社交媒体发展助推这一趋势,网红化的政治传播策略要求政治人物展“人设”,并结合社交平台互动特点持续与粉丝互动,塑“亲民”形象增亲和力,特朗普在Tiktok等社交媒体塑造出直率、叛逆且具个人特色的政治形象,迎合部分民众心理诉求,颠覆传统政治传播风格。其视频常用流行网络语言,吸引大批年轻观众,成社交平台主流话题。此外,“网红化”策略提升他与支持者互动频率。特朗普通过视频、动态等与粉丝直沟通,实现“零距离”互动效果,打破传统媒体限制,更有效获取选民支持,彰显此策略在现代政治传播中的独特价值。
2
姜萍舆论风波
事件概括
起初,姜萍在阿里数学竞赛中取得初赛 “全球第12名”的成绩,被视为“天才少女”,受到广泛关注,甚至有国外名校向她抛来橄榄枝。然而,11月3日公布的决赛成绩中,姜萍并未获奖,随后被证实其初试成绩是在老师“帮助下所得”,存在作弊行为。江苏涟水中专也发布情况通报,取消了涉事老师王闰秋本年度的评优资格。
-(图源网络)-
可供解析视角
后真相迷雾:舆论反转的情绪先行与真相滞后
姜萍舆论风波凸显了后真相时代特征。后真相理论指出,公众情绪和认知框架常先于事实影响舆论。姜萍获初赛佳绩被封“天才少女”,此标签迅速引发公众赞赏情绪,形成积极舆论。然而,决赛成绩及作弊真相曝光后,舆论急转直下。这表明在信息传播中,公众初期多基于情感认知形成舆论,未深入探究事实。当真相与先入为主的情感认知冲突时,舆论便大幅反转。这警示媒体与公众,面对信息需警惕情感先行,应通过多渠道核实,努力接近客观事实,避免被后真相迷雾误导。
流量漩涡逐速:新媒体场域规则变迁的速与浮
新媒体发展使信息传播加速且广泛。姜萍初赛消息一出,众多自媒体等为获流量,未充分核实便快速传播,致事件热度飙升。这种对速度的过度追求及流量至上导向,改变了新闻场域规则。新闻报道倾向于快速抓取热点、博眼球,而忽视深度挖掘与全面呈现。如对姜萍事件,初期多渲染“天才少女”形象,未深究成绩真实性。这使得新闻传播呈现“速”与“浮”特点,易误导公众,损害新闻公信力。因此,媒体在适应新媒体速度优势时,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平衡速度与质量,为公众提供真实、全面、有深度的报道。
反转新闻之策:“让新闻飞一会”与“有机阅读”
对此在面对争议较大的问题热点事件时,应保持“让新闻飞一会”与“有机阅读”的理性,加强自身媒介素养。“让新闻飞一会”要求公众和媒体遇热点事件不急于判断。姜萍事件中,若初期公众能等待更多信息披露,而非盲目追捧,可减少后续心理落差。“有机阅读”倡导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新闻。公众不应局限于单一信息源,媒体也应持续跟踪、深入调查,提供全面报道。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公众构建完整认知框架,理性看待新闻事件,提升媒介素养,以应对反转新闻时代的舆论波动。
3
第25个记者节
事件概括
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节日,旨在表彰和致敬新闻人在记录时代、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可供解析视角
新闻专业主义:坚守原则与创新实践并行
新闻专业主义始终是新闻行业的基石,涵盖着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核心原则。在第25个记者节来临之际,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记者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主体,必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底线。无论是在日常报道还是面对重大事件,都要确保所传递信息的真实可靠,杜绝虚假内容的传播。秉持客观性,以中立的立场呈现事实,避免主观偏见对新闻的影响。同时,保证公正性,对待不同事件主体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歪曲。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仅仅坚守传统的专业主义已不足够。记者还需积极创新报道方式与手段,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行业挑战:新媒体浪潮下的机遇与困境
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闻行业迎来了诸多机遇与严峻挑战。一方面,新媒体为新闻传播开辟了更为便捷、快速的通道,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范围。记者能够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让公众更及时地了解世界动态。但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棘手问题。信息过载现象日益严重,大量碎片化信息充斥网络,使得公众难以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虚假信息更是泛滥成灾,严重干扰了公众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对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构成了巨大威胁。面对这些挑战,记者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包括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掌握、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等。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优势,在海量信息中挖掘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以适应新闻行业在新媒体浪潮下的发展变化。
社会认知:增进理解与强化支持共促发展
社会对记者的认知与支持对于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众对记者的认知和评价直接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形象与发展态势。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公众可能因个别不良现象对记者群体产生误解,未能充分认识到记者在传递信息、监督社会、传承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对此,社会各界也应给予记者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强化对新闻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记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记者提供安全保障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社会各界还可积极参与新闻行业发展,如提供资源支持、合作开展新闻项目等,共同推动新闻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满.2024年总统大选与美式选举政治例外论的危机[J/OL].统一战线学研究,1-13[2024-11-08].
[2]韩学文.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格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报业,2024,(18):178-179.
[3]艾岚,柴雪琦.数字新闻情感转向的发生动因及传播机制研究[J].中国编辑,2024,(09):82-89.
25级模拟冲刺四套卷
25级新传考研备考攻略
24级新传考研真题解析
有往2025新传院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