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答题语料带来的是国际传播专题,将从当下国际传播的困境、国际传播路径、国际传播最新案例三方面来为大家介绍。
在新媒体时代,一些西方国家更是依托逐渐成熟的写作机器人和语音、文字识别技术,利用“机器人水军”壮大自身的宣传羽翼,这使得本就不平衡的国际信息流通秩序更加失衡。
我国对外传播概念依旧停留在民族-国际(nation-statse)的叙事逻辑下,矩阵不够强大。对外传播力量主要依靠CGTN等中央媒体,一些省、市级媒体、民间组织难以发挥其影响力,无法形成复调传播的声势。在新媒体时代下,受多元主体的复杂传播声浪的影响,这些单一的传播力量更难以发挥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多以单向“对空演讲”式的传播思路向世界宣讲我国形势与发展。这就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政治话语体系难以融入世界主流话语体系中,被外国予以曲解不认同。
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进入21世纪,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传播技术开始重塑全球传播生态。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国际传播进入“数字智能时代”,并且传统国际传播的单一性和被动性正在被多元整合和实时互动所取代。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界限逐渐模糊,信息传播权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保护和国际舆论的引导。
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传播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准确分析用户的语言习惯,创作出适合用户的语言内容,打破国际传播中因语言不同而产生的交流隔阂,提升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用户对传播内容的深度理解。
面对海外用户的对抗式解读,我们要放大文化接近性、减小“文化折扣”,打造适配对象国本土语境的中国方案与定制化传播的中国故事。为此,新闻工作者应同一些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合作,切实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语境与现实情况,让我国的传播方案能够与当地的文化背景相适应。
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需要建立一种与全球共在的空间想象和传播观念,从信息的传递、仪式的建构转向场景的传播。数字时代的历史性突破则在于,为无法实现身体共在的人类塑造了一种全球性的在场感,凝结成为命运休戚与共的“我们”。
我国的外宣媒体还可以借助官方网站、Twitter、YouTube平台等矩阵传播渠道联动宣传。同时还可参考目前已开通的包括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多语种服务的“中国一带一路网”设立多语种账号,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受众能够关注并看懂我国外宣多语种账号矩阵叙述下的中国故事,扩大受众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讲故事是叙事语态的变化,政治话语、媒体内容、艺术展示都需要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转变,改变传统的宣教语态,用“绣花针”的理念来挖掘细节,既需要新闻式的义正辞严、权威公信的话语表述,也需要网络短视频中的提炼浓缩、细节放大和情感共振做补充。
2024年08月20日,首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一上线便在全球掀起了现象级热潮,“黑神话旋风”不仅引爆国内游戏市场,还一度在海外火热“出圈”,不少外国玩家和网友都被这只“中国猴子”硬控在原地,引发了对《西游记》等中国神话故事的强烈向往。根据VG Insights最新数据统计,《黑神话:悟空》海外销量至少占比23%,连马斯克都在社交媒体发帖“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3A游戏!”《黑神话:悟空》无疑是当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优秀典范,让中华文明的基因随着游戏“出海”,在世界蓝海上泛起更多“涟漪”。
“City不City啊”“好City啊”……前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个说话语调搞怪,喜欢中英文混搭的外国博主“保保熊”火了,他来中国旅游,和妹妹聊天时总会用到一句“city不city”。“city”博主迅速走红并非个例,如今在中国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大批外国网红。这背后折射的是,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扩容,外国人免签来华的情况越来越多,一波又一波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他们也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主动介绍中国文化,主动做国际传播的文化使者,向世界展现了可爱、可亲、可信的中国形象。
1分钟吸睛入戏,2分钟跌宕反转,3分钟演尽爱恨情仇……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凭其“短、平、快”的特点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373.9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而海外微短剧市场空间可高达648亿美元。目前中国公司已经成为海外微短剧市场重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其中中文在线海外子公司旗下的ReelShort一度登上美国iOS娱乐榜第1名、总榜第2名。“海外本土题材+中国短剧叙事结构”已经成为海外微短剧的通用模式。
名人名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要在视野上由“中国”转向为“世界”,在传播主体上由“我”转向“我们”,在传播重点上从“历史”转向“现在”与“未来”,在叙事策略上由“宏观大场面”转向“微观细节”。
基辛格:要建立真正的世界秩序,需要一种全球性的、结构性和法理性的文化,这就是超越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视角和理想的秩序观。”
托马斯·杰弗逊:共和国的公民接受的是理性和说服力而不是暴力的引导,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吉登斯:全球化社会关系的发展,既有可能削弱与民族国家(或者是国家)相关的民族感情的某些方面,也有可能增强更为地方化的民族主义情绪。
西斯·哈姆林克指出,全球传播是全球政治的需要,是全球经济的关键扮演者,是全球文化的表达与交流的执行者,是军事行动的依靠。
往期链接
答题语料01|帮你多拿20分的语料专题又双叒来啦,关于媒介技术你要掌握这些语料!
2025级作业批改班上线
25级新传考研备考攻略
24级新传考研真题解析
有往2025新传院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