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等 | 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探索——聚焦“血液学期刊联盟”创新发展

学术   2024-09-11 17:00   天津  

点击蓝字关注

了解更多精彩

ABOUT

(点击查看思维导图)



GB/T 7714-2015


CITE

杨洋,江雨莲,刘爽.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探索——聚焦“血液学期刊联盟”创新发展[J].科技与出版,2024(8):44-50.


摘   要  

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势在必行。文章从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促进期刊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以及提高期刊品牌影响力与学术地位等方面,阐述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丰富的医学专科学会资源,对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论述。最后,以我国首批成立的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平台之一 “血液学期刊联盟”为例,分析其集群化发展的实施路径,为我国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 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期刊;血液学期刊;集群化;期刊联盟;资源共享;品牌竞争力;数字化



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推进集群化并加快向集团化转变,全面提升专业化、国际化能力,形成有效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科技期刊发展体系;支持学会办刊,鼓励集群化发展,全面提高社会化、国际化水平。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集群化集团化建设,开展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试点,以优质学术期刊为龙头重组整合资源,建设一批导向正确、品质一流、资源集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期刊集群。由此可见,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1 161种医药卫生类期刊,占所有科技期刊的22.49%。[1] 血液学作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多个领域,包括白血病、淋巴瘤、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近年来血液学发展迅速,高质量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作为科研成果载体与知识传播桥梁的血液学领域专科医学期刊,只有搭建更广阔的出版平台、检索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扩大受众面,才能提升其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本研究在梳理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血液学期刊联盟”集群化发展的实施路径,为我国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参考。

1
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势在必行

1.1 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建设,从国家顶层设计、政策支持方面,引导我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2018年11 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本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要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并加快向集团化转变。2019年9月,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并首次设立了“集群化试点”项目。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2021年,中宣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集群化集团化建设等学术期刊出版的重点任务。

2020年11月,“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为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行动路径,同时表明,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1.2  促进期刊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个主管单位主管科技期刊3.86种,仅主管1种科技期刊的主管单位有878个(占65.57%),平均每个主办单位主办科技期刊 1.60种,仅主办1种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有2 482 个(占77.13%)[1],我国科技期刊仍存在“小、散、弱”问题。在面对与国外医学期刊出版集团竞争时,单刊孤军奋战,力量薄弱,难以有效抵抗强大的竞争压力。然而,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可突破单刊运作的发展瓶颈,将分散的办刊力量集中起来,整合各刊优势,互利互助,资源共享,能有效促进期刊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①实现审稿专家与稿源的集群化调配与管理。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一期集群化的试点单位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建立了一体化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MedPress),该平台实现了期刊工作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从内容采集、同行评议、生产制作到多渠道发布及知识服务,均可无缝衔接,实现用户、资源和业务的全域统一化管理,做到采编、生产、传播、知识服务的集中。[2]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均采用该出版服务平台,编辑部共享平台审稿专家库资源,可直接查看专家在该平台中已审稿件数、在审稿件数、送审稿件数以及闲忙状态,进而合理选择审稿专家。编辑部之间亦可推荐转投稿件,并使本刊审稿专家意见对平台内其他期刊编辑部可见,作者通过平台即可快捷完成稿件转投,最大化保障系列杂志内部稿件的流转效率。②共同防范学术不端,维护学术诚信。张维等 [3] 对国内医学期刊从业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5.94%的被调查者希望医学期刊集群的投审稿系统能够具备一稿多投的监测功能,能够自动识别并提示不同期刊中的相似稿件;76.71%的被调查者希望医学期刊集群平台能够制定统一的出版伦理规范和撤稿标准;54.62%的被调查者希望医学期刊集群中的期刊能够统一加入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共同遵循出版伦理规范。这表明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对于共同防范学术不端、维护学术诚信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MedPress平台通过采用IP识别、全文比对等多重比对技术,有效支持学术不端检测,若作者出现一稿多投、IP地址异常,则醒目标识,帮助编辑更准确判断和处理稿件。③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运作可通过集约化的运营管理、生产管理和内容加工等,提升期刊的生产运作效率,同时降低办刊运营成本。通过实施级联同行评议制度,期刊集群可提高审稿流程效率,缩短稿件发表周期,从而促进期刊的集约化管理。由此可见,专科医学期刊从分散经营走向规模经营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科技期刊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集群化发展有助于促进期刊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

1.3 提高期刊品牌影响力与学术地位

专科期刊集群化发展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与学术地位。通过集群化发展,专科医学期刊能够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其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并且集群内的成员期刊涵盖不同学科领域,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填补某些领域的空白,这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地位具有重要意义。[4] 专科医学期刊集群通过期刊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宣传策略,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增强期刊市场运营能力,从而提升其在学术界和出版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吸引更多高质量稿件,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如此,编辑人员便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筛选高质量稿件、选题策划,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期刊集群可以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学术规范,实施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出版质量和学术诚信度。期刊集群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提升期刊的在线可见度和可访问性,有利于增加学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与单刊相比,期刊集群可获得更多数据资源,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和研究热点等,优化编辑决策,提高编辑策划能力,进而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例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作为我国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专业期刊群,坚持统一办刊思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办刊标准、统一出版经营的“四统一”原则,实现系列杂志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规范性,通过统一期刊封面、编排格式与装帧设计等,集中展示了系列杂志的品牌形象和学术规模,保持了系列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专、精、特、新”的品牌特色,体现了系列杂志的整体实力。[5]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展迅速,促进了我国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目前已有7种杂志被SCI、SCIE和ESCI数据库收录,27种被PubMed数据库收录,96种被Scopus数据库收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单位中是入选期刊数量最多的出版单位,其部分期刊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就进入了重要的国际数据库,并且跨进Q1行列,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保证服务国内医务工作者的同时,扩大国际影响力。[6] 由此可见,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是扩大期刊影响力与影响范围,以及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集群化,专科医学期刊可以形成合力,推动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品牌学术活动举办等,提高期刊集群整体品牌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2
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

2.1  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医学研究产生了大量科研成果,这些成果需要有效的传播和交流平台,科研人员和学术界对于高质量、专业化的学术期刊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可以满足这一需求。随着医学研究领域的不断细分,以及交叉研究的不断发展,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可以覆盖更全的专业领域,满足不同研究方向的成果发表需求。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需及时获取最新信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而专科医学期刊集群通过整合多学科专家资源,优化体系架构,探索知识服务路径,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专业、深入、高质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满足其临床实践的迫切需求。医学科研人员在个人能力提升及职称晋升方面,存在大量科研和学术评价的需求,而专科医学期刊集群通过建立更公正和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提高科研评价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能够满足医学科研人员的科研和学术评价需求,使其工作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总而言之,随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医学科研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导、科研评价、高质量学术交流等的需求,推动了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

2.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为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①数字出版技术是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期刊集群通过建立统一的在线期刊服务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和管理,以及论文的实时更新和发布,能够缩短科研成果传播周期,提高出版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更广泛和更快速的传播效果。[7] 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赋予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生命力和活力。[8] 根据医学科研人员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可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期刊的显示度和阅读量。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可利用AI技术开发智能审稿系统,提高审稿效率和准确性,还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检测学术诚信问题,如剽窃、抄袭、使用AI 生成内容等,防范学术不端。③区块链技术驱动专科医学期刊集群数字出版创新。区块链技术在信任系统构建、数字产权保护和去中心化方面的应用有着先天优势,可实现期刊集群数据透明化,减少信息不对称;其公开透明性,可实现期刊评议过程全记录,督查评审专家公平、公正评审;其去中心化,有助于解决出版所有权问题 [9]。数字出版、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的进步,成为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助推器。

2.3  学会资源

专科医学期刊是医学专科学会进行学术交流、服务会员的重要平台,专科医学期刊的创办和发展与医学专科学会紧密相连。全国医学专科学会拥有丰富的资深专家和学术资源优势,通过广泛联系基层单位、促进医学学科建设、助力专科人才成长,为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学会主办期刊数量仍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25%。[10] 在医学专科学会的主导下,业界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医学领域产学研的深化发展,还可以助力医学期刊的集群化建设,推动专科医学期刊集群构建强大编委队伍、策划重点号内容、制定组稿计划、吸引优质稿源、实现多学科审稿、推进指南共识制定与宣传、为科研人员提供写作与投稿的个性化服务等。


3
“血液学期刊联盟”集群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为助力血液学学科发展,“血液学期刊联盟”借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集群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由《中华血液学杂志》牵头,于2021年成立 “血液学期刊联盟”,成为国内首批成立的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平台之一。为了实现以刊育群、以群带刊、刊群联动发展,提高血液学领域期刊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血液学期刊联盟”探索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为联盟期刊的出版与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3.1  集群化组织的构建与管理模式

为保证专科医学期刊集群的有效运作,真正发挥集群化作用,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探索适合的期刊集群管理模式尤为重要。“血液学期刊联盟”隶属于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华血液学杂志》牵头,联合《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和Blood Science等9种血液学领域期刊,本着为学术共同体服务、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推进世界一流期刊建设,积极践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精神而成立的期刊集群。“血液学期刊联盟”所属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联盟各单位人事、组织关系不变,仍隶属于原上级管理单位。

3.2  内容生产与编辑流程的整合优化

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给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数字化变革,期刊集群需要未雨绸缪,不断地整合优化内容生产和编辑流程,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血液学期刊联盟”在内容生产与编辑流程的整合优化方面,致力于取长补短,构建与共享高水平、负责任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团队,汇聚一流专家办刊,建设一流编辑队伍,实现内容生产标准化,内容策划与编辑流程的整合优化,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制度化,整体提升联盟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血液学期刊联盟”根据《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11],从研究选题与实施、数据管理、成果署名、同行评议、伦理审查、监督管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办刊效率等 11个方面整合优化内容生产与编辑流程,对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提出开展负责任研究应普遍遵循的科学道德准则和学术研究规范。在内容生产与编辑流程的整合优化过程中,期刊编辑要转型成为内容整合与价值发现者,学术创新的引导者,学术交流的组织者,为血液学领域人才培养贡献力量,犹如我国著名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王振义院士先后培养出陈竺、陈赛娟、陈国强3位院士,“一门四院士”被传为佳话。王振义院士曾说过,一个人的学术经历总是由低到高,随着情况的变化也会有所波动,所以要一代一代传承,使得这条抛物线叠加上升,最高点始终是向上的。期刊人也应该遵循“抛物线叠加上升”原则,通过内容生产与编辑流程的整合优化,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3.3  数字化平台与技术的应用创新

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和信息技术变革,期刊数字化是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化平台与技术的应用,可为期刊日常工作提供便利,编辑环节数字化提高了编辑效率,推动期刊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亦丰富了期刊的出版形式和服务形式,拓展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服务和新型知识服务。[12]“血液学期刊联盟”为实现血液学领域期刊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和内容资源深度挖掘,提升学术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致力于加快本领域期刊的数字化平台与技术的应用创新。“血液学期刊联盟”中《中华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等3本期刊均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搭建的MedPress平台,通过网站/ 数字出版平台服务和文献推送服务,对接知识发现系统、数据库、文献交互平台、学术社交媒体等,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平台与技术的应用创新。

3.4  跨领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

专科医学期刊集群跨领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是促进期刊集群资源共享、加速知识生产与传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血液学期刊联盟”的成立,是血液学专科期刊迈向跨领域合作与协同发展的第一步。血液学专科期刊作为血液学专科创新生态链的重要一环,积极发挥“一流”资源的相互促进作用,聚集一流学会、一流学科、一流医疗科研人员,建立以“稿件融合”为核心的联盟期刊协同出版模式,与学术共同体紧密合作,整合血液学专科优质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内容资源、专家资源、人才资源、期刊品牌资源的跨领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血液学期刊联盟”通过集群化发展扩充期刊规模,实现资源积累与共享,通过机制创新,借助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走出去,走进去”战略深化合作,加速知识的传播与增值。联盟期刊要树立“内容为王”理念,明确内容资源是期刊生存发展的基础,逐步实现跨系统、跨区域的内容资源共享。

建立跨领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要有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实现对相关工作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约束。随着出版形式的变化,期刊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改变,“血液学期刊联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13] 致力于高素质、跨领域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实现联盟期刊的协同发展。

3.5  读者与作者服务的升级

专科医学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集群化发展不仅能够整合资源,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通过升级读者与作者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与作者的需求。“血液学期刊联盟”通过调研血液学领域科研人员的科研服务需求,构建作者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和个性化服务提高读者与作者服务效率,实现我国血液学稿件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引证数据的整体提升,进而提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联盟期刊通过组织策划对科研、临床有指导价值的专题内容,组织学术活动,为作者提供科研能力提升讲座与课程,不断提升读者与作者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体验。

4
结  语

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不仅是专科医学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政策、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化、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期刊品牌影响和学术地位的必然选择。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丰富的医学专科学会资源,为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平台之一,“血液学期刊联盟”集群化发展的探索,为我国专科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参考。“血液学期刊联盟”应站在新的高度,不断探索专业化发展路径,提高联盟期刊的运营活力、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发挥血液学领域智库作用,服务血液学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服务血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出版是百年大计,培育大刊、名刊也非一日之功。“血液学期刊联盟”要适应期刊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提高期刊出版效率和传播能力,博采众长,进一步推动血液学专科期刊集群化发展。

参 考 文 献

(上滑查看)

[1]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2.

[2] 魏均民. 加强医学期刊集群化平台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传媒,2023(2):20-22.

[3] 张维,冷怀明,汪勤,等. 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模式和平台建设探究:以高校医学期刊为例[J]. 科技与出版,2022(9):76-85.

[4] 郑建芬,刘徽,王维杰,等. 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探讨:基于“卓越计划”集群化实践[J]. 编辑学报,2021(4):407-411.

[5] 李翠霞,梁永霞. 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期刊 集群建设的新路:魏均民总经理兼总编辑访谈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5):670-678.

[6] 刘冰. 中国医学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与实践[J]. 中国出版,2023(4):11-15.

[7] 王海娟,沈锡宾,赵巍,等. 刍议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学术运营[J]. 编辑学报,2023(3):316-320.

[8] 童颖丹,申海菊,李科. 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J]. 出版广角,2023(10):76-79.

[9] 张苏秋,王夏歌.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出版产业生态系统研究[J]. 北京文化创意,2020(5):70-75.

[10] 冯缨. 依托医学专科学会优势打造高质量医学期刊的实践与思考[J]. 编辑学报,2024(3):292-295.

[11] 科技部监督司. 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 [EB/OL].(2023-12-21)[2024-05-30]. 

https://www.most. gov.cn/kjbgz/202312/W020231221582942330036.pdf.

[12] 陈瑞芳,张小强,刘谦,等. 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现状及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2):179-188.

[13] 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EB/OL].(2023-09-08)[2024-05-30]. 

https://www.gov.cn/ 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32.htm.


AUTHOR

杨 洋1) 江雨莲1)  刘 爽2)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编辑部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华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END


科技与出版
《科技与出版》旨在搭科技进步与出版创新之桥,传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之经。是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由清华大学主管,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指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