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项目管理高手如何用利益“捆绑”各方,轻松实现共赢?

文摘   2024-11-13 12:00   天津  
这是白明锐的第 341 篇原创
持续深耕,做特懂业务的财务人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项目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最近,在阅读《非职业项目经理必修课》一书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以利益为纽带,而非单纯依赖职责,与利益相关方结盟”这一核心理念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希望能为会计行业的同仁们在项目管理上提供一些启示。

一、利益相关方的识别与分类

任何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三大利益相关方的紧密合作:项目发起方S(Sponsor)或出资方、项目受益方U(User)或使用方、项目交付方P(Provider)或实施方。

这三方在项目中的角色和关注点各不相同,但共同构成了项目成功的基石。

  • 发起方S:作为项目的出资者和战略指引者,他们关注的是项目的投资价值和商业利益,即“值不值得做”。

  • 受益方U:他们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关注的是产品是否满足需求、能否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后的影响,即“做成”的标准。

  • 交付方P:作为项目的实施者,他们关注的是在有限资源和能力下能否交付符合要求的产品,即“做完”的可行性。

二、利益共识的达成与行动落实

在项目的启动阶段,三方的利益共识至关重要。

这需要从意愿上的务虚转向对预期利益结果的务实,明确实现这些利益的具体行动。

项目经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他们通常不具备直接的权力,但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与分析,深入了解并有效引导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与动机。

使用利益相关方清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这份清单不仅要求正确识别三方代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预期,将这些需求和预期转化为可观察、可比较、可衡量的预期结果。

同时,识别利益相关方的态度和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也是清单的重要内容。

三、利益诉求与期望管理

了解相关方的利益诉求是管理他们期望的基础。

发起方期望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受益方期望最小的改变带来最大的收益;交付方则期望付出少、回报多,且项目容易交付。

这些期望往往难以完全满足,因此项目经理需要采取“周期短、投入少、期望低”的策略,逐步推进项目成功。

在短期内先做出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然后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和完善,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

这样做不仅能在有限的预算内控制风险,还能逐步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四、商业视角与项目成功

项目经理需具备商业视角,时刻铭记项目的成功在于使项目发起方(Sponsor)、项目受益方(User)和项目交付方(Provider)三方均满意,并获取他们各自期望的收益。

如果只有项目经理自己成功,而利益相关方没有成功,那么项目就是失败的。

因此,项目经理需要关注利益相关方的成功,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项目能够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

结语

在会计行业中,项目管理同样重要。

无论是财务报表的编制、税务筹划的实施还是内部控制的建设,都需要项目经理具备识别利益相关方、达成利益共识、管理期望和确保项目成功的能力。

通过以利益为纽带,与利益相关方结盟,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希望这篇读书笔记能为会计行业的同仁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END-

我每天写 1 条朋友圈,关于财务、会计、职场、认知。

扫码加我,备注「进群」,拉你入财会交流群👇

推荐阅读:

财务分析实战

白明锐
业务财务,注册会计师,定居天津。 学会计,做财务,在职场。 分享财务干货300+篇,付费学员300+人。 探索「财务分析训练营」,验证商业化可行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