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的僵局

文摘   2024-11-03 17:25   广西  

遥想我上学的时候,全国举办过一届华罗庚杯数学竞赛,每位在校学生都可以参加。出于好奇和娱乐,我报了名拿到试卷,发下试卷的瞬间就只剩下娱乐——每道题除了文字能看懂外,没有任何头绪。

和阿里的全球数学竞赛一样,初赛只要求参赛者在限定的几天内解出问题并提交思路,这中间有相当大的漏洞可钻。所以尽管那时候计算机尚未普及,想要得到帮助也并没有多困难。

比如我就情急之下找到了姑爹,一位在我看来学富五车的老炮儿。姑爹也毫不含糊,三下五除二就把每道题都给我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

唯独可惜本人不才,混沌未开的天资就连解题思路都听不懂,干脆直接让其代笔。

现在回想起来,姜萍在视频专访中对自己取得第12名成绩所流露出来的惊讶表情,是真实而不做作的。
那种惊讶和我得知自己进入了华罗庚杯复赛一样突如其来。而我只是玩票,她应该也未曾想过会出名。
就在今天,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公告,今年6月份入围全球决赛的17岁中专女生姜萍被证实违反参赛规则,得到了来自其指导老师的帮助;并且决赛成绩也未获得奖项。

同时,来自涟水中专的指导老师王闰秋也受到包括校内通报取消本年度评优的处罚。

至此,天才少女落幕,作弊学生诞生。

实际上,早在6月份初赛成绩公布的时候,一众来自国内外名校的数学高材生都比不过服装设计专业中专生这样的反差新闻一出,舆论已经哗然。对于这个成绩,基本只有两种看法:天才或作弊。

认同天才论的,是在初赛后包括阿里和凤凰网给她做的专访中通过对其本人和老师以及周围亲朋的采访,勾勒出一位尽管偏科只上了中专的女孩凭借兴趣爱好和天赋逆袭人生的画像,纯感性。

认同作弊论的,是在采访视频中发现其板书和解题思路漏洞、翻出过往中考数学成绩和一些尚待证实的聊天记录拼凑版图,结合数学领域的专业及环境需求,笃定这件事有蹊跷,纯理性。

恰恰数学,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
我清楚记得复赛那天,我是如何毫无包袱坦然进入考场的。如果当时有新闻采访,那我淡定自若舍我其谁的姿态断然能够抢镜。我试图在更难的题目里能蒙对一些答案,让试卷不至于全是粗体黑字;可惜很遗憾,这些以竞赛为目的的数学考试,全都没有选择题。

阿里的数学竞赛决赛为闭卷考试,涉及作弊监控和时间限制,尽管理论上可以利用全球时差串通答案,但考虑到初赛甚至允许AI直接参赛且结果惨淡,难度可谓前所未有。

在解答数学问题上,人工智能没有任何优势,首先理解题目这一步就是个大坎。

而我和她最大的困境区别在于,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即便我初赛全市第一名复赛零分也不会有人质疑。

可是从6月份就开始横空出世的姜萍、在让子弹飞了这么久以后,决赛成绩自然受到众目睽睽。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在如今,这99%的组成,也许除了汗水,还需要拆分成意志力、环境、外界帮助等更多成分。

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果,王老师选择了越俎代庖。因为他知道,倘若获奖了不光学生出名,自己也能沾光,这就是流量的力量。
这段时间里有许多来自各个角度的媒体,采访了包括她的家人和当地官员,大家都在尽力为了一瓶醋去包一盘饺子。所有美德里,诚实无疑是最重要的,很可惜这却成为了姜萍的僵局。

尽管如此,我仍然希望姜萍能够继续热爱数学,实现自己理想;在隐忍多月承受内心煎熬过后,能够挺住接下来铺天盖地的网络恶意。从这次的漩涡中真正学会数学无法给出的答案——戴上不属于自己的王冠,必将承受无法想象的重量。

赵兄我托办点事
这是一座包容自己和爱的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