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的决心

文摘   2024-11-22 12:03   广西  
国内电影这两年翻译片名很喜欢用“决心”这个词,比如汤唯的《分手的决心》,还有今年咏梅的这部《出走的决心》。
电影的英文名叫做《Like A Rolling Stone》,但是看完全片,如果让我定国内片名,我会直接叫《不生的决心》——当然这显然是过不了审的。
《出走的决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内容特别简单:讲述女主角李红在成长经历中一直在承受来自父亲、丈夫两座爹味大山镇压后,又历经女儿、双胞胎孙子的成长桎梏,最终决定不再等待,肆意妄为的在55岁的年纪学车自驾、寻找人生的意义。
在豆瓣上,这部9月份上映的电影目前13万人打分均分9.0,是近年来院线片几乎最高分,远超今年另一部文艺片26万人打分的《走走停停》。
从电影的角度来评价,我不认为前者拍的要好于后者,比如全片手持风格直追史蒂文·索德伯格,有些场景看得我甚至有些眩晕;配角演技比不上《走》,一些桥段过于刻意主题升华不足等。
但电影的特殊性在于背后的意义。
导演是一位女性,拍摄主体是一名女性,讲述内容是女性的大半生,主题无关爱情。把这几个点结合在一起,国内近年来几乎没有一部对标。
除了脱口秀和专家诊室,960万平方公里上我很难能找到一块净土,让女性可以把话说完。很庆幸原来还有电影。
年轻一些的男性在观影过程中想必会非常不适,甚至可能脱口而出指责姜武扮演的丈夫孙大勇简直浓缩了一个极品老公所有特质,认为导演为了塑造一个负面男性不惜用上了丑化手段。
可我要负责任的说,片中很多片段——尤其是姜武嫉妒女儿给妈妈送了一台新手机在那风言风语的说“你给女儿带孩子图什么自己心里清楚”,导致咏梅情绪爆发拿刀自残的情节,我简直就像看到我父亲。
其他的特点,诸如抬高音调大喊“我是一家之主因为我明事理”、“你就是懒”、“怎么又煮番茄面就不能换个花样”等等,假设一位男性观众在全片都找不到能够对照自己父亲或者自己的行为,那我真的认为你成长的环境非常罕见和幸福。
豆瓣有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评论:姜武没有我老公演得好。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父母那辈人在心目中好男人的形象似乎总是要夹带不苟言笑、独断专行、忍辱负重这样的标签,带着舍我其谁的气势对女性没有半点尊重。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讨厌这样的价值观。
无论从历史还是名人传记来看,女性都是一个家庭必不可缺的组成。你就算科技再发达,也终归需要一个子宫一颗卵子来孕育后代吧?
公众号《育娲人口研究》在今年2月份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发现养育孩子会显著减少母亲的闲暇时间,在一孩家庭中,孩子处于0\~6岁、7\~12岁和13\~18岁时,母亲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2.6小时、7.7小时、5.0小时。对相应年龄段的二孩家庭,母亲每周闲暇时间分别减少14.0小时、9.1小时、8.6小时。总的来说,一孩在0-18岁期间,母亲平均每周闲暇时间减少8.7小时;二孩在0-18岁期间,母亲养育两个孩子平均每周闲暇时间减少10.8小时。
此外,生育孩子还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12%-17%。
这些此消彼长的时间,具像化到一位女性从育龄到儿孙出世,恰恰是日积月累却不被人看见的伤痛。
咏梅在电影里几乎是声嘶力竭的替所有女性喊出那句,“凭什么得不到你一句暖心的话”,差点给我看哭了。
是啊,女性嫁给了爱情,为什么爱情长成了爹、爹却连一句善言都吝啬呢
眼下这部电影的资源已经出了,没能去影院的朋友可以有机会观看。《出走的决心》我推荐给所有女性,让大家相信还是有人在为你们发声;而男性建议在做好心理预期的前提下,与另一半一同观影。

如果愿意的话,也请关注一下我的小号,防止走丢。

▼往期回顾:

一只松鼠引发的美国震荡


沙白白已随海媚归去


十分想念胡锡进






赵兄我托办点事
这是一座包容自己和爱的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