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药(微量元素篇)

学术   2025-01-22 20:01   浙江  


微量营养素是体内激素、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催化剂,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故当摄入不足时,就会产生各种缺乏症状。



维生素 A 缺乏


一、诊断


1. 长期摄入不足

2. 实验室检查 —— 血清维生素 A(视黄醇)浓度

➢ 正常:≥ 1.05 umol/L  

➢ 边缘缺乏:0.7~1.05 umol/L

➢ 缺乏:< 0.7 umol/L

3. 临床表现:眼部病变、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皮肤病变、贫血。


二、治疗


1. 边缘性和亚临床型维生素 A 缺乏


➢ 普通口服法:口服维生素 A 1500~2000 U/d 至血清维生素 A 水平达正常。

➢ 大剂量突击法:1 年内口服维生素 A 2 次,每次 10-20 万 U,间隔 6 个月,在此期间不再摄入其他维生素 A 制剂。


2. 维生素 A 缺乏


表 1 维生素 A 缺乏的治疗与预防补充建议


三、防治


1. 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生后及时添加维生素 A,按照辅食添加原则,尽早进食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如肝脏、鱼油、奶制品、鸡蛋等动物性食物,绿叶蔬菜及黄色橙色的水果富含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 A。


2. 维生素 A 补充剂


➢ 婴儿生后 1 周内开始补充维生素 A 1500U/d;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生后几天口服补充 2000 U/d,3 个月后改为 1500 U/d。

➢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缺铁性贫血、慢性病患儿建议补充 1500~2000 U/d。

➢ 中华预防医学会建议:0~1 岁补充 1500 U/d,1~18 岁补充 1500~2000 U/d。


3. 维生素 AD 滴剂分类


➢ 维生素 AD 滴剂(0~1 岁)维生素 A 1500 单位,维生素 D3 500 单位;

➢ 维生素 AD 滴剂(1 岁以上)维生素 A 2000 单位,维生素 D3 700 单位。

➢ 用法:软囊滴嘴打开口,将内容物滴入婴儿口中(可将滴嘴在开水浸泡 30 秒,使其融化)。



维生素 D 缺乏


一、诊断


  1. 缺乏阳光照射,补充维 D 制剂不足,疾病影响。


2. 实验室检查 ——25 羟维生素 D(25 (OH) D)

➢ 缺乏:< 30 nmol/L

➢ 不足:30~50 nmol/L

➢ 适宜:≥ 50 nmol/L


3. 临床表现


① 轻度缺乏 —— 无特异性表现,少数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哭闹,骨折风险增加,肌肉疼痛;


②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 初期:3 个月左右,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

➢激期:> 3 个月,出现典型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方卤、出牙迟、肋骨串珠、手镯脚镯、O 形腿或 X 形腿等。      

➢恢复期: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 后遗症期:多见于 2 岁以后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二、治疗


表 2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维生素 D 治疗量(U)

注:治疗 3 个月后,评估治疗反应,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确保钙最低摄入量 500 mg/d。


三、预防


  1. 建议户外活动 1~2 h / 天。


2. 进食含钙丰富食品,如乳类、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户外活动少、生长过快的儿童建议联合补充钙剂。


3. 生后 1 周内补充维生素 D,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口服补充 800 U/d,3 个月后改为 400 U/d。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缺铁性贫血、慢性病患儿建议补充 400-800 U/d。


中华预防医学会建议:0~1 岁补充 400 U/d,1~18 岁补充 400-800 U/d。



钙缺乏


一、诊断


1. 膳食钙摄入量:通过对一定时间内膳食钙摄入量的调查,并与推荐供给量进行比较,确定被调查者钙的具体摄入量与推荐供给量之间的差距。注意:2 岁以下的婴幼儿、青春期少年,因生长快速,是钙缺乏的高危人群。


2. 实验室检查:①血清钙、尿钙和离子钙;②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检测。


3. 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生长痛、关节痛,新生儿期可因甲状腺功能不足出现低钙血症,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手足搐、喉痉挛,甚至全身性惊厥。


二、治疗


1. 膳食补钙为首选。

2. 药物补钙:睡前服用最佳。

3. 补充维生素 D,合理的户外活动。  


三、预防


1. 鼓励母乳喂养。


2.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多胎需要额外补充钙,可用母乳强化剂、特殊早产儿配方奶,或额外增加维生素 D 和钙补充剂。


3. 当维生素 D 水平适宜时,青春前儿童每日摄入牛奶 500 mL 可满足钙的需要,青春期少年需要每日 750 mL 牛奶。



铁缺乏


儿童缺铁可导致铁缺乏症(ID)和缺铁性贫血(IDA)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一、铁缺乏症


1. 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SF)是提示机体总铁储备的良好指标,可用于诊断 ID。


表 3 血清铁蛋白对应数值


2. 临床表现


➢ 新生儿及12月龄以下婴儿:睡眠障碍、易怒、屏气发作、热性惊厥;

➢ 1~3岁: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食癖、易怒、易疲惫、面色苍白;

➢ > 3~8岁: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食癖、易疲劳、头晕、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冰冷、头痛;

➢ > 8~13岁:异食癖、易疲劳、头晕、心悸、运动耐力差、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冰冷、不宁腿综合征;

➢ > 13~18岁:异食癖、易疲劳、头晕、昏厥、心悸或心动过速、运动耐力差、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冰冷、不宁腿综合征。


二、缺铁性贫血


1. 存在缺铁的高危因素或临床表现。

2.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表现(需要与地中海贫血鉴别)、SF 降低。


三、治疗


缺铁性贫血患儿若有条件可以口服补铁治疗后 7~10 天复查网织红细胞,4 周后必须复查血常规,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判断治疗是否有效,若无效需进一步评估或转诊专科进一步诊治。


常用的口服药物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等,与维生素 C 同服,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四、预防


1. 6 月前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选择铁强化婴儿配方奶喂养。6 月龄及时添加辅食。


2. 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从 2 周开始服用铁剂[2~4 mg/(kg・d),最多 15 mg/d],至纠正胎龄 12 月。


3. 足月母乳和混合喂养儿,从 4 月龄开始服用铁剂[1 mg/(kg・d),最多 15 mg/d],直至婴儿饮食中含有足量的铁。



锌缺乏


一、诊断


需结合饮食摄入情况、血锌水平、临床体征及症状,补充锌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1. 实验室检查:血清锌缺乏敏感性,轻度缺锌可保持正常。目前建议 10 岁以下儿童血清锌水平> 10.07 umol/L。


2. 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异性,轻中度缺乏可表现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感染、食欲下降、轻微皮疹等。重度少见,可引起肠病性肢端皮炎,脱发、腹泻、神经感觉障碍等。


二、治疗


1. 调整饮食,增加膳食锌的摄入。

2. 口服元素锌 1mg/kg.d,疗程 1~2 月。如有锌缺乏高危因素,可小剂量长期口服,5~10mg/d。 


三、预防


1.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要选择强化锌的配方奶。

2. 及时添加辅食,首选强化锌的婴儿食品和肉类、肝脏等。

3. 腹泻儿童可常规补锌。  



小 结


微量元素缺乏是导致儿童身体、智能发育迟缓以及诱发各类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儿童保健、疾病预防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微量元素缺乏的防治,避免微量元素缺乏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还想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点
快来留言告诉我吧!

「 收藏不吃灰 系列,将持续更新~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02-509.

[2]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32(4):349-358,361.

[3] 秦锐.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03):262-269.

[4]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等.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3):161-167.

[5] 李东丹,闫洁,杨艳玲. 锌在儿童疾病防治中的价值[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10):745-750.


作者:牛婉茹

审核: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主任医师 吴珺

投稿:zhangxinyu2@dxy.cn


丁香园儿科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更懂中国儿科医生。前沿、用药、指南、病例一网打尽,轻松玩转儿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