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篇)
【历史事件】
西突厥种落散在伊吾,诏以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于碛口贮粮,来者赈给,使者招慰,相望于道。
大亮上言:“欲怀远者必先安近,中国如本根,四夷如枝叶,疲中国以奉四夷,犹拔本根以益枝叶也。
臣远考秦、汉,近观隋室,外事戎狄,皆致疲弊。
今招致西突厥,但见劳费,未见其益。况河西州县萧条,突厥微弱以来,始得耕获;今又供亿此役,民将不堪,不若且罢招慰为便。
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此乃施虚惠而收实利也。”
上从之。
当时,东突厥被攻灭,唐太宗就想安抚各地的胡人,投降的各部,每人赐一领袍、五匹帛,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官职,位列五品官职的有百人。又把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黄河以南。
太宗下令任命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出使安抚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未归附的部族,在碛口准备好粮食救济他们度过饥荒。
李大亮上书说:“我听说想安抚远方的人一定要从安抚近旁的人开始。
中国是天下这棵大树的根,各地的胡人是枝叶。损害根本,优待枝叶,来求得国家安定,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我认为那些自愿请求归附的部族,应该牵制利用他们,让他们留守塞外,敬畏您的威望,感怀您的恩德,永远做守卫国家的边臣。
黄河以西的大片地区,多年来被胡人困扰,州县萧条,加上因为隋末的动乱,财力损耗得厉害。
臣的愚见是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减少劳役,使边地的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事。”
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我的感悟】
李大亮是唐朝开国功臣,文武双全。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还很会向唐太宗谏言。
你看李大亮多会打比喻啊!他把中国比作天下这棵大树的根,各地的胡人比做大树的枝叶。这个比喻,唐太宗一定爱听。李大亮用这么浅显的比喻劝阻唐太宗,不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安抚胡人。
一般的武将哪里会说出“欲怀远者必先安近”,这么有高度又文邹邹的话来。我想唐太宗听到这句话应该很是欣赏李大亮。
李大亮心里只有百姓,没有自己。他是作为西北道安抚使派去安抚胡人部落。他却为百姓发声:这样劳民伤财不值得,老百姓都没有时间耕种,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和谐。
唐太宗听了李大亮有理有据的论述,接受了李大亮的建议,停止了安抚未归附的胡人部落。边塞的百姓要是知道有李大亮这样的好官为他们说话,一定会感恩戴德的。
李大亮一直以来,都是一位心怀百姓的好官。
高祖李渊在时,李大亮做土门令,遇到饥荒,他便将自己的坐骑卖掉,拿钱出来支援贫民垦田生产,又捕办盗寇,维护治安,地方治理得很有成效。秦王李世民出巡北地,见李大亮很善于治理地方,就下书褒奖他,赐马匹等慰劳李大亮。
李大亮不仅是好官,而且是英勇善战的武将,屡建战功,多次被升职,但他始终不忘身边的父老乡亲,不忘那些孤寡无助的人。
李靖统兵征吐谷浑,李大亮奉命为行军总管,随行征战。他以征吐谷浑战功,被拜为左卫大将军。
李大亮凭借战功,得到唐高祖特赐给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却把他们全部都释放了。唐高祖知道以后,对他特别表示赞赏,重新赐给他“俚俾”二十人。后来,破吐谷浑,再赐奴婢一百二十口,李大亮全都给了亲戚。
他还帮助宗族无后者葬亲人三十多人。他死后,原来他养育的孤姓为他送葬,像亲人一样的有十多人。
李大亮去世,将要入殓时,他的家中却“无珠玉为含”。
李大亮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大唐帝国,临死却因清贫“无朱玉为含”。
如果不读《资治通鉴》,我就无法知道李大亮的事迹和功德。我被李大亮高贵的品格所折服。
这个故事也在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人,不要把最坏的态度给了最亲的人,却总想着如何去做慈善,帮助贫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