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
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
上然其言,入告皇后。
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
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
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
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
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太宗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贞观五年(631年)开始准备嫁妆,唐太宗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
于是进言请求将长乐公主的嫁妆加倍于永嘉长公主,太宗欣然同意。
然而,魏征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
太宗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征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在太宗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征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征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征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
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宫后,十分气愤地对妻子说:“我以后找机会一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道:“是谁惹怒了陛下?”
李世民回答说:“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我。”
长孙皇后面对盛怒中的丈夫。既没有顺水推舟出言煽动,也没有唯唯诺诺,默不敢言。她做了一个奇特的举动,暂时不理会丈夫,退到里间,换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后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贺。
李世民十分惊奇,询问妻子的用意。
长孙皇后则笑着答道:“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
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视魏征。
【我的感悟】
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为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玄武门之变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册封为皇后。
长孙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当秦王李世民功高震主时,秦王妃长孙氏就常常去宫中孝顺唐高祖李渊,以缓和秦王与内宫之间的关系。
当秦王李世民被逼无奈 ,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一直站在李世民身后,温良贤淑的秦王妃突然站在李世民身旁,她慷慨陈词,激励八百勇士助李世民一举成功。
将士们被秦王妃激励得热血沸腾,勇往无前;李世民更是雄心壮志,志在必得。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举成功,被封为太子,秦王妃也成了太子妃。
我们从以上两个故事可以看到,长孙皇后既可以温润如玉,又可以热烈刚强,该柔的时候柔,该刚的时候刚,令人佩服。
唐太宗李世民因为钟爱长乐公主,在长乐公主出嫁时,想在礼仪上给她升级。
各位大臣纷纷拍唐太宗的马屁,表示太宗所钟爱的公主,礼仪上升级没有问题,而且还建议长乐公主的嫁妆可以加倍于永嘉长公主。太宗听了,非常开心。
唯独魏征不凑热闹,不给太宗面子。他直接指出长乐公主的嫁妆加倍于永嘉公主,这样不合礼数。
长孙皇后知道这件事情后,不仅没有责怪魏征,还派人送了绢四百匹、钱四百缗,以表示赞赏。长孙皇后还支持魏征一直保持正直立场。
有天,魏征把太宗气得吐血。太宗回到内宫,看见长孙皇后,就恨恨地说:“我以后找机会一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得知是魏征气倒了太宗。她没有说什么,去到里间换上正式的朝服,来向太宗贺喜。
太宗非常惊讶,没有什么喜事啊?
长孙皇后说:“君明则臣直,魏征能这么正直敢言,不正说明了陛下是千古明君吗?臣妾更恭喜陛下得一社稷之臣。”
唐太宗的志向就是要做千古明君,长孙皇后说到他心坎上了,他一下子心中豁然开朗,顿时龙颜大悦。
因为长孙皇后对魏征的支持,唐太宗对魏征就越发器重,魏征的谏言也能多被采纳。这对大唐的贞观之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长孙皇后临终之时,仍不忘嘱咐唐太宗,要亲信君子,远离小人,容纳忠臣良言,不可听信谗言,停止游猎劳役。
真是千古贤良淑德的好皇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