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双鸭山市分行以推动信贷持续稳定增长为抓手,把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关键着力点,充分发挥总量、结构、成本、节奏、产品、机制“六大调度”机制作用。组织金融机构分类施策,系统推进,不断增强金融支持力度。本文分析了双鸭山市做好“五篇大文章”的现状及在基层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政策参考和路径支持。
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基层实践
“五篇大文章”各领域情况不同,金融服务方向各有侧重。人民银行双鸭山市分行坚持以信贷稳定合理增长为抓手,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配合,综合施策,不断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通过强化政策引领,创新信贷调度机制,加强资金供给结构调节,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倾斜,推动金融机构提升金融适老化服务水平,持续加力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金融热点,一号掌控,关注视频号不迷路!
👆🏻👆🏻👆🏻
强化政策引导,加强银企对接,深入开展“大摸底、大对接”联合行动。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双鸭山市分行持续加强金融助企云对接,全面强化融资个案协调,开展融资专场周活动,综合采取“线上对接+线下辅导+联动解困+监测督导”的配套递进措施。发布融资云上二维码,搭建银企“全天候”对接平台,累计开展云对接12次,推进金融助企融资云服务常态化。截至2024年9月末,全市入驻云对接平台企业1094户,已对接企业803户,新增贷款51.3亿元,“首贷培植”企业257户,投放贷款34.3亿元。通过“大摸底、大对接”行动,摸底融资需求224项,推动煤炭企业、“两新”项目、科技企业和工业经济项目完成融资40.7亿元。
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推动信贷总量稳步增长,重点在调“结构”和稳“节奏”上下功夫。人民银行双鸭山市分行充分发挥总量、结构、成本、节奏、产品、机制“六大调度”信贷调控机制作用,指导辖区银行机构打好信贷投放节奏调度“规律预知、期限预警和处置预案”组合拳。建立贷款到期统计预警制度,避免贷款总量大起大落,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先后组织现场“面对面”集中调度10次,非现场调度百余次。充分发挥工具撬动和创新驱动对融资对接的正面拉动。截至2024年9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同比增长79%。
强化政策工具运用,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和便利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作用和增总量、优结构的“双调”功能,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下调贷款利率,实现普惠小微领域贷款“量增、面扩、价降”。截至2024年9月末,全市农户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2%和28.3%,全市各项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为市场主体减轻利息负担近3亿元。
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在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的指导下,率先搭载全省征信平台,创新创业担保贷款线上产品“双易贷”微信小程序,提高办贷效率、有效支持创业者融资、提升银行放贷指标。做到业务线上办理、流程实时跟踪、政策及时触达,贷款时限实现了从“半月贷”到“三天贷”的飞跃,切实解决创业担保贷款涉及部门多、脚底成本高、线下办理慢等实际问题,实现创业担保贷款足不出户即可申请,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加强专项政策工具引领,推动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明显提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定向支持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引导信贷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组织“两新”项目和科技企业共完成专项融资29.93亿元,占融资需求的72.7%。
聚焦银企对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可持续性。组织开展“绿色信贷增长季”活动,深入走访企业、集中对接、督导落实实现绿色信贷余额环比增长27.5%。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加强对绿色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辖区办理碳减排支持工具0.56亿元,为绿色项目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
深耕养老金融,持续推进金融适老化服务水平。以“银行卡受理环境改造、优化现金使用环境、升级移动支付服务体验”为切入点,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养老理财和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推动银行网点和线上服务亲老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人等群体支付习惯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目前全市建成“适老化”优质营业网点25个,投放专项“零钱包”3000余个。
做好“五篇大文章”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落实“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中,金融机构仍面临政策、制度和执行层面的多重挑战。科技金融和养老金融等相关领域配套政策尚不健全,财政支持和风险保障机制有待加强,信贷产品与新兴领域的需求契合度不足。此外,基层信贷人员尽职免责落实难,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应用不充分,也影响了政策效能的发挥。
一是“五篇大文章”相关行业配套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养老金融制度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如:尚未形成有效统一的科技金融监测体系,无法准确衡量科技金融总量规模和结构特征。养老金融发展规划和工作要求主要散见于普惠金融政策文件当中,缺少全面规范养老金融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养老金融产品、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发展等有待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二是财政金融合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担保机构及风险补偿机制仍需加强。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影响,在财政收支矛盾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支持力度有限,科技创业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创业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效果难以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代偿率较低,制约担保业务增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政策覆盖范围较窄,贴息额度也相对较低。
三是信贷产品创新有待提升,传统信贷产品与科技、养老等领域融资匹配度不高。现有大部分产品创新主要聚焦于信贷流程优化、放款效率提高等方面,金融机构传统客户授信模式与科技型企业“小、散、专”和“短、快、急”融资需求特点不完全适应。调查显示,目前,双鸭山市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与科技型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契合度较低,三年及以下的贷款产品占比超九成,其中1年及以下有近七成。针对老年群体关注的健康医疗、品质养老等方面的养老金融产品占比不高,种类不够丰富,缺少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产品,适老化金融服务仍有待加强。
四是信贷人员尽职免责仍难落实。基层信贷人员尽职免责仍落实不到位,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落实还存在一定困难。从2015年首次提出对小微企业贷款人员“尽职免责”,迄今长达9年多时间,尽职免责仍难以完全落实。据银行机构座谈了解,中小微企业信贷条线人员,超四成因不良贷款受到过不同程度处分。
五是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和运用不够。一方面企业对政策不够了解,表现为“不会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信用条件不符合政策要求,表现为“不能用”。实践中部分企业实际控制人对个人和企业征信不够重视,造成不良记录,甚至有些企业存在恶意逃废债行为,影响企业融资。银行机构调查反馈,“存在不良征信记录”“涉案涉诉”是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的首要原因。受该类因素影响导致融资对接失败的企业占比在三成以上。
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几点建议
为全面做好“五篇大文章”,亟须从制度建设、财政金融协同、信贷机制优化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措施。通过多部门联动、提升金融监管包容性、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资金倾斜力度、强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加强多部门横向联动,推进制度建设,进一步统一行业界定标准。如尽快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属性评价标准,明确科技型企业范围。搭建宽口径、多维度的衡量体系,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建立健全养老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机构加大对养老金融资源倾斜。
二是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利用奖励、补助、贴息、资本金、风险补偿等多种财政政策手段,配合货币政策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鼓励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政府增信分险功能,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代偿上限,为科技创新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适用范围,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额度。
三是设定差异化定性评估指标,综合考量银行机构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质效。适当提升监管包容性、开放性,充分考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律和鼓励创新的政策需求。协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各项融资配套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四是充分利用和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如充分运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相关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支持力度。优化内部考评机制,增加科技金融等五大指标考核权重,推动尽职免责机制有效落地。
五是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企业开展金融政策宣传,持续打击逃废债行为,培养中小微企业建立良好信用意识。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双鸭山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