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方位触诊肩胛提肌,这些技巧需掌握!

健康   2025-01-13 09:30   湖南  


肩胛提肌的触诊

触诊小技巧

 学会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对于触诊目标肌肉非常重要,特别是触诊深层肌肉时,就需要减少浅层肌肉的干扰。比如斜方肌和肩胛提肌,肩胛提肌的下段肌腹被上斜方肌所覆盖,要想较好地触诊肩胛提肌,就需要通过交互抑制的原理来使上斜方肌放松。

体位和动作

  1. 以触诊右侧肩胛提肌为例。让客户采取俯卧位,并将触诊侧手臂置于腰背部。

  2. 治疗师则坐于客户头侧,将触诊手置于肩胛上角处。

(点击图片查看肩胛上角触诊方法)


触诊下段肌腹

  1. 肩胛提肌位于颈后外侧部,下半部分位于上斜方肌深面。如果直接做上提肩胛骨的动作,上斜方肌必然也会收缩,这样会干扰目标肌肉的触诊。

  2. 因此让客户将手置于腰背部的目的,是让肩胛骨下回旋,从而抑制上斜方肌。

  3. 这个时候再嘱客户轻轻上提肩胛骨,就可以感受肩胛提肌的收缩,可以让客户多重复几次该动作。

  4. 注意不要用力上提肩胛骨,否则上斜方肌又会重新激活。


触诊上段肌腹

  1. 肩胛提肌上段肌腹位于颈部三角区浅处。触诊这部分时可以不用抑制上斜方肌,因为它大部分位于浅处,少部分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

  2. 直接上提肩胛骨就可以感受肩胛提肌的收缩,同时治疗师也可以适当施加阻力进行对抗。沿肌纤维走向从颈外侧至颈椎横突向上延伸。

  3. 注意区分头夹肌和斜角肌,因为这两组肌肉也位于颈部三角区内,而区分方式就是上提肩胛骨。


坐位下触诊

  1. 肩胛提肌也可以在坐位姿势下被触诊到。

  2. 也需要让客户将手臂置于身后,抑制上斜方肌,然后再轻轻上提肩胛骨。

  3. 注意区分肩胛提肌与上斜方肌的纤维走向,触诊时用心感受肩胛提肌的走行。


//  长按进入课程 //

肌肉功能解剖与触发点疗法


课程目录(111节)

01

肩胛带肌(13小节)

  1. 了解什么是肌肉触发点

  2. 斜方肌(一):功能深度解析

  3. 斜方肌(二):常见触发点及相关症状

  4. 斜方肌(三):触发点常见原因和手法松解

  5. 斜方肌(四):斜方肌的生物力学分析

  6. 了解什么是肩肱节律

  7. 肩胛提肌:落枕、肩胛骨上角痛

  8. 菱形肌(一):结构和功能深度解析

  9. 菱形肌(二):常见触发点和手法松解

  10. 前锯肌(一):胸痛、呼吸短浅、翼状肩

  11. 前锯肌(二):前锯肌的生物力学原理

  12. 胸小肌: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常见肌肉

  13. 锁骨下肌:不可忽略的锁骨痛

02

肩关节肌(12小节)

03

颈部肌肉(6小节)

04

手臂肌肉(9小节)

05

躯干肌肉(16小节)

06

髋关节肌和膝关节肌(15小节)

07

小腿和足部肌肉(8小节)

08

头面部肌肉(2小节)

09

触发点常见疼痛汇总(7小节)

10

骨关节功能解剖学(23小节)

运动与解剖
分享运动、健康专业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