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融合简帛、石刻、纸文书与传世文献考察从秦到唐的某些基层、个体以及边缘的历史面相,发掘了一些早已被人遗忘或忽视的历史,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偶然性与持续性,显示了出土文献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还就出土文献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理论方法、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精当的论述。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ISBN:978-7-5227-3401-9
后记
本书收录我历年来学术文章21篇,主要依据简帛、石刻、纸文书等出土文献考察从秦到唐的某些历史面相,大致反映了这些年来我的学习、研究经历,也蕴含了很多师友的教导、督促和刊物的支持、厚爱。兹敝帚自珍,结为一集,谨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地将之呈现给大家。
回顾我的求学之路,说坎坷也顺利,每次都有惊无险地步入了新阶段,没有因为升学等问题而蹉跎岁月,这当然要感谢社会良好的流动性,也要感谢众多师长真挚的关怀与帮助。湖南文理学院政史系陈致远、朱清如等教授引领我初窥史学门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灿辉、冷鹏飞、柳春新等老师指引我进入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岳庆平、罗新、阎步克、陈苏镇、荣新江、蒋非非等先生鞭策我为学当尽力取法乎上,还得益于同学先进的激励、帮扶,使我如入芝兰之室,这些都让我深怀感恩之心。
走上工作岗位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都是积极进取的学术团队,专业负责人卜宪群、杨振红、邬文玲,晁福林、宁欣、罗新慧等先生给予了我相当多的关心、支持和包容。同事们的向学之心和专业追求,使我丝毫不敢懈怠。
在此期间,我曾频繁地参加北京吴简研讨班、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中日韩出土简牍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从王素、侯旭东、孟彦弘、陈爽、韩树峰,徐冲、孙正军、陈文龙、胡鸿,陈侃理、孙闻博、杨小亮、马楠、鲁家亮、郭伟涛、熊长云,李均明、胡平生、吴振武、张涌泉、刘乐贤、蔡万进、戴卫红、苏俊林,以及彭卫、张瀚墨、汤志彪、姚磊等师友那里得到相当多的支持和帮助。陈致、Dimitri Drettas(贺旦思)先生,邢义田、刘欣宁、游逸飞、高震寰等先生,先后提供了不少与港台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信息和机会,让我获益良多。
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关尾史郎、阿部幸信、安部聪一郎等先生,韩国木简学会尹在硕、金秉骏、金庆浩等先生,以及李峰、Brian Lander(兰德)、Maxim Korolkov(马硕)、Paul Carmichael等先生邀请我前往国外与日韩、欧美学界同仁交流或访学,使我对全球出土文献及其研究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书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术出版资助。责任编辑张湉女士给予了诸多帮助。友生蒋宇晨、桑异凡、张正宇、甄睿康帮我通看了初校。谨致谢忱!
人到中年,愈发感觉时光匆匆。近年来,虽然我将相当多的精力集中于吴简研究,但仍有不少其他尝试,也逐渐形成了若干研究志趣。为此,我想对以往的一些研究做一个总结,并以此作为新起点,朝着二三目标继续砥砺前行。这次结集,重读很早以前的一些文章,虽然比较稚嫩,甚至令人赧颜,但我并未觉得今是而昨非,毕竟这些都是来时路的见证,故仅作少量校订和删节,整体框架和研究结论基本上一仍其旧。来者犹可追,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凌文超
2024年3月于北太平庄
编辑: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