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以禅式领导力激发组织和个体创新创造活力。
禅话管理十二话今天进入第六话,第六话的主题是禅话领导力。第六话谈领导力,真有点机缘巧合、圆融自然的感觉。刚才欧阳杰讲了,“六”在先天八卦图里属坎卦,卦象是水。关于水的意涵在儒释道文化里有很多解读,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道德经》)。禅宗里更是将水与禅境融为一体,水与禅之间有一种独特的沟通和内在关联,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阳,一滴水也可以映射出一个人的内在本性,“一水一天涯,一山一世界”,“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禅意如水,流水禅音可以“淘尽悲欢、洗尽铅华、照见自性”;水有谦下之德,造化众生,滋养万物。水看似柔弱,却蕴含无穷的力量,既可静水潜流,流水无痕,也可滴水穿石,亦可奔腾咆哮,摧枯拉朽。而真正的领导力,就像水一样,刚柔并济,既有形又无形,既有相又无相,既有为又无为,既金刚又慈悲。禅话管理第六讲,正好是讲禅式领导力,可谓机缘巧合、渐入佳境。很多世间法的事理在佛教里面经常用“圆融”来讲,圆满顿足,圆融无碍,很顺利就接引过来了。我们禅话管理,从产品力到服务力,再到领导力,没有刻意去设计话题的顺序,就自然而然,像流水一般水到渠成了。
领导力的本质是“心力”
企业家的领导力来自于哪?其内在动力源泉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来自企业家精神,来自企业家的理想信念与远大的追求,来自企业家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真正能够带领企业穿越迷雾、走出逆境的领导力量,就是企业家坚定的信念和梦想。美的创始人何亨健199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最初创业时谈不上深谋远虑,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生就办一个企业,这个企业要有理想、有竞争力,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能帮助人们安居乐业,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内部讲话时多次说过:在市场上取胜有三次:心胜、谋胜、战胜。所谓心胜,就是企业的初心,就是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它昭示企业家以伟大的梦想和远大的事业目标追求来吸引、凝聚优秀人才共同奋斗去实现梦想。有心胜领导力的企业,就会像华为那样,有清晰的目标追求,有高度的文化战略共识,有坚定的战略定力,上下同欲,“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能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难和失败,如面对美国举全球之力打压华为,华为的经营一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华为人决不妥协投降,决不作鸟兽散,而是同仇敌忾,以更高昂的斗志和士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华为之所以打不死,是因为华为人心不死,心不散。总之,具有坚定信仰和远大理想的心胜领导力的企业是不可战胜的。从禅宗角度看,心力首先来自“发心”,来自心的愿力,心的定力。《妙法莲华经》里讲到,“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人生是为一件大事而来。这件大事是什么?发心是什么?从佛家的角度,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广大悲愿之心,就是度化众生,度众生苦难,让众生离苦得乐的发心与愿力。从中华禅的角度,就是“将修行与工作生活一体化”,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为宗旨,以超越二元对立的精神,以圆融不二为智慧,以“戒定慧”为修行方式,守住本心(善、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安住当下,让人们从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快乐生活和工作,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中华禅的这种来自世俗与众生的心愿之力是巨大而无穷的,是生生不息的。从企业的角度,就是以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为宗旨和信仰,致力于将企业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做一番什么样的伟大事业?将企业做到什么样的市场江湖地位,实现什么样的愿景和目标?发大愿、弘大愿是感召人才、凝聚人才共同奋斗的最大动力源泉。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认为,领导者的真正强大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坚定地做正确的事情。这意味着领导者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愿景和目标,并且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领导者必须有勇气和决心,以及坚定的信念,以便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是领导力的核心,它们是领导者在做出决策时所依据的基础。同时,实现梦想的过程并非坦途,伟大都是煎熬出来的。一是企业在成长和发展中,特别是取得一定的市场成功之后,一定会遇到许多捞浮财、挣快钱的机会和诱惑。企业家能不能抵御住众多短期投机发财诱惑,会不会产生对所从事事业的动摇,是否始终聚焦并坚守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取决于企业家本身的信念。正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所说:“专注是非常难的,因为专注意味着你要不停地说“不”。决定只做少量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先对一千件事情说‘不’,才能确保我们不会误入歧途或浪费过多的尝试,才能专注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乔布斯传》)2000年时,资本疯狂涌进房地产行业,华为要拿地做地产是轻而易举的事,曾有部下建议任正非:“反正咱们现在这么有钱,要不顺便投点钱去做房地产,轻轻松松就能赚出100亿”。任正非听完后说了句:“挣完大钱,就不会挣小钱了,想要挣大钱,得先学会挣小钱,小钱是大钱的祖宗”。2010年,深圳房价又大幅上涨,又有部下提议进军房地产,这次任正非直接用手拍着桌子大吼:“华为是绝不可能去做房地产的,谁以后再提这个事儿,谁就下岗。”正是坚守不挣快钱的初心,华为始终坚持聚焦、压强在通讯行业的主航道中埋头“傻干”,最终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二是伟大都是煎熬出来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多优秀企业和企业家,都曾历经无数次人性的考验,成功渡过多种劫难。做企业一定会遇到逆境,会遇到各种挫折,甚至是失败,如果你在逆境中大家都熬不下去、坚守不了时,经受住苦难而保持初心,坚定信心,坚守下去,熬下去,活下来,你就是有领导力。“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守,而是因为有人坚守才看到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给别人带来希望和信心,这就是影响力,这就是领导力。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拥有追随者的人,领导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并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而奋斗的能力”。领导力的本质就是影响力,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去影响他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最终实现目标,这就是领导力。影响他人,驱动他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最后实现了目标,这就是领导力。在高度的不确定的混沌时代,领导者最重要的特征是明确方向,在混沌中看到光明,在迷途中找到出路。禅宗强调心的力量,强调发大愿、弘大愿的无穷力量,强调心量的打开和格局。一个人为什么能成为领导?因为你有理想、有追求、有梦想,而且你还能为之付诸行动,这时候你的理想和梦想,不仅自己深信,而且能够吸引很多人才甘愿追随你,愿意与你一起去追梦。西方学者讲,“领导力就是影响力”,那影响力从哪里来?就是你自己坚信的理想、信念也能够让别人相信,这时候你就是一位领导者。“相信”与“信任”是领导力的根基。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使命驱动与愿景感召,伟大的企业家都善于给人讲故事,会画大饼,讲好所从事的事业故事,画好未来的大饼,所讲的故事和所画大饼不仅自己信、而且让别人信。相信你造的梦,信任你画的大饼,人才愿意跟着你去追梦,这就是领导力的根基。当然,光会造梦和追梦还不够,还需要有合适团队与组织去实现梦想,达成目标的能力。所以,领导力既要有影响他人去为共同目标奋斗的过程,又要有目标实现的结果,当目标实现时,要兑现分饼的承诺。领导力是一个整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它是领导与被领导、过程与结果的有机融合。我们现在研究领导力往往把它们割裂开,把领导跟被领导割裂开,把领导力要素与领导力整体割裂开,用禅宗智慧来理解,领导和被领导是融为一体的,本质上不存在领导者,每个人都是自我领导者,既领导他人,又领导自己。而且最高境界的领导是自我领导,领导和被领导之间其实是不二的。领导力是内外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体现,不是受单一领导力要素所决定。从禅宗的角度看领导力。“金刚”和“慈悲”也是“不二”的。“金刚”意指外在的约束,他律;慈悲强调内求,内外结合,领导他人既要有制度规则又要有自我驱动,自我约束。工业文明时期更需要“金刚”,所谓的管理、领导,更多的是指挥、命令与控制,领导力的体现是威权与服从,领导者是位于金字塔式结构顶端的高高在上的指挥命令者,是员工的监督管控者。但是在数智化时代,组织是网状扁平结构,组织成员的主体是知识创新者,领导者是方向引领者、是员工伙伴与赋能者,更需要基于人本的慈悲。慈悲本质上来讲还是强调人文关怀,强调主观能动性,自我驱动、自我开发、自我管理。当然,禅宗讲究的是心法、心力,治人与领导之道是心法,核心是万法归心、人心统一,是以心治人。禅是一组诠释生命真谛的智慧;是一系列指向真理,教你如何做正确的事的方法论;教会人们如何完成具足大“心”,如何成就大成之“事”,如何造就大写之“人”。(2)禅主张包容、和谐统一、一切都相互依存、融合共生, 超越了丛林竞争法则;(3)明心见性,直击本质,直入人心,化繁为简,洞悉本质,抓主要矛盾;(4)禅主张内求于心,而不外求于物,以心的力量将对立面转化朋友,为我所用,以心的力量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超越;(5)放下自我,突破小我,把名利心放下,利他度人。所以,领导者的力量来自心力,来自驾驭人与事的基本矛盾的方法论,来自圆融不二智慧,来自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精神,来自一种自在无碍驾驭悖论与不确定性的境界。当然,禅虽然强调慈悲,但并不否认“金刚”。从禅宗的角度来说,领导和被领导本身就是一体的,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是一体的,感性与理性也是一体。真正到了操作层面上,高境界的领导力的体现就是任正非所提出来的灰度领导力及许多学者提出的“悖论”领导力。高超的领导艺术是驾驭矛盾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领导与领导力是一门科学,是有学理和学术规范的,是可验证、可复制的。但从实践的角度看,领导力是一种艺术,正如领导理论大师沃伦·本尼斯提出的:领导是一种艺术,“它就像美一样,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会知道”。科学强调理性和标准,艺术基于感性与个性化,领导力作为一种艺术,感性大于理性,想像力大于分析力,个性化大于标准化,内心的呼唤大于外求,它的方法论是不二的,其底色是灰度的,所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称之为灰度领导力,我认为最高超的领导艺术是灰度领导力。灰是一种颜色,是黑白两极的叠加与和合,它同时也象征着事物处于一种混沌、模糊、多元和不确定性的状态。灰度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最重要的管理哲学理念,也是他领导华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工具和方法论。任正非本身就是一个有“灰度” 的人,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个性的人。华为长期顾问吴春波教授曾说,基于他20多年的近距离观察,他发现任正非身上具有各种复杂和矛盾的个性品质要素:既脾气暴躁,又静水潜流;既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既疾恶如仇,又宽容妥协;既有霹雳手段,又有菩萨心肠;既有理工男的做派,又有文艺青年的气质……总之,任正非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人,一个难以描述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任正非的私交好友、著名管理学者田涛也认为:任正非是一个悖论主义者,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和领导力风格,就是“科学理性”与“激情感性”的二元张力,既有使命感又是现实主义,既有狂热动机又有现实理性,既有欲望的释放又有节制,既是乐观主义又有忧患意识。在吴春波和田涛两位长期与任总相伴的管理学者看来,任正非自身的灰度特征和二元悖论张力,潜移默化地反映到他的哲学理念和思想观点中:他推崇灰度哲学,信奉“合二为一”,而不是黑白势不两立的“一分为二”,他强调开放与妥协,反对斗争哲学,崇尚合作精神与建设性。更为重要的是,任正非并不是只用自身的灰度性格来管理华为,而是将灰度上升为一种世界观、思维方式以及经营哲学,用一套系统的灰度管理方法对华为的实践进行指导。我个人认为,任正非的领导个性与管理哲学的灰度特征,本质上是来自禅宗的不二法则,是对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灰度领导力的核心是什么?在《灰度领导力,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一文中,任正非系统论述了他对灰度的理解以及灰度领导力的基本内涵,其中的核心思想在华为内部被反复宣讲:“一个领导者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第一,保持方向大致正确来自灰度。虽然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再处于简单、纯粹、易于辨识的黑白状态,而是呈现混沌、多元和不确定性的灰色特征,但这种混沌、模糊的状态中蕴含着多种可能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意义上,灰不仅不是黑和白的简单融合,反而是对黑和白的全面突破和超越。正如任正非所说:“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而是从混沌中产生的。即使再好的企业,在周围大环境的影响下,方向也会变得模糊和不确定,只有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改变方向,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才能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所以,在高度的不确定时代,领导者首先要能在混沌中辩识正确的方向,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迷惘中看到希望,让团队有信心。第二是要善于包容和妥协。任正非认为,任何工作无非同物打交道和同人打交道两个方面。宽容虽然不会影响同物打交道,但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就会立即凸显出。宽容的本质在于领导者的胸怀与格局,从禅宗的角度,就是要打开心量,修广大利他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无量心,即友爱之心,能与众生安乐之心。悲无量心,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拨众生脱离苦境。喜无量心,即见人离苦得乐,庆悦欢喜之心。舍无量心,即执着一切外相之物,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对得万物与众生。卓越的企业领导者都有爱人才、全心全意服务客户之慈心;都有洞悉人才与客户需求及痛点,并能提供满足人的需求、解决人的痛点的方案的悲悯之心;有成就人才、成就客户、利他助人得乐的欢喜之心;有平等待人,舍得分钱、分权、分感觉的舍得之心。有四无量心的领导者一定爱才、惜才、容才、养才,一定会有优秀人才愿意追随你。所谓包容,就是领导者能尊重人才的个性、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独特性,就是要将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凝聚在一起。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才,缺点也突出,按任正非的说法,真正的人才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有缺陷,都是“歪瓜裂枣”,用人不能求全责备,作为领导者,要有宽广包容之心,才能用一批比自己更能干的人。同时,在一个领导团队中,彼此理解和宽容能够减少对抗、容易达成共识,让大家能坚定不移地朝正确的方向前进。特别是在产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边界日益模糊,跨界融合的生态型组织成为主流,与企业命运直接关联的员工和消费者在文化、价值观和需求等方面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家和高层领导者最重要的领导力要素就是开放包容、跨界融合的领导力。曾有人将称职的领袖人物或领导者的胸怀比喻为垃圾处理场,意思是领导者要善于倾听,不能掩耳盗铃,要能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分类、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没有绝对的黑和白,各种信息和观点不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促进、彼此激发,最后涌现出超越黑和白的灰色或灰度。所以,禅宗的不二法则与灰度理论所倡导的宽容不是不分黑白和没有原则的“和稀泥”,而是既能了解黑、白所代表的事物的两个极端,又能超越极端,做到“叩其两端而执其中”。也就是说,宽容在坚持原则和方向的基础上,不仅能将矛盾的信息观念融为一体,还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找到最适宜解决问题的确切路线和“黄金中道”。在华为,任正非一直要求管理者对下属宽容,他认为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是非黑白,才能海纳百川、心存高远。他所提倡的“砍掉高层的手脚”,就是让高层管理者领会宽容,把握灰度,并以此洞察人性,理性地处理工作中所要面对的各种矛盾关系,学会洞察事物的本质,抓主要矛盾。在处理犯错误的干部时,任正非一直采用灰度和宽容的方式——在明处高高地举起拳头,在私下轻轻地放下安抚,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放任纵容,对事旗帜鲜明,对人宽容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在很多人眼中,妥协就意味着软弱、让步和不坚定,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方能彰显英雄本色。然而,这种理解本身所隐含的是人与人之间只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征服与被征服的对立关系。在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维下,妥协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作为灰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妥协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褒义词,更代表一种理想状态,一个我们都要努力达成的目标。妥协的英文单词compromise,它由表示共同的词根com-和表示承诺的单词promise共同组成,所以compromise的本意就是共同承诺;在中文中,“妥”的意思是稳妥,“协”则表示相互协作,妥协的意思就是稳妥地相互协作。妥协就像是由各种音乐共同组成的和声,这种和声不仅能将参差交错的音乐整合起来,让它们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还能形成一种超越原有音乐的全新层次,赋予原有音乐全新的意义。任正非不仅完全认可妥协的意义,还对妥协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是大家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目标所做出的共同努力和承诺,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所采取的迂回方式和协作手段——这个承诺的过程和结果就是和谐,也就是妥协和灰度。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对 “妥协” 做了这样的诠释:妥协是对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的坚持, 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妥协并不矛盾——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道路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候,可能还是一个圈,但是离得远一些来看,它仍指着前方。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和一味地让步,它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实现主要目标,可以在次要目标上做出适当的让步,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妥协也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接受他人的妥协,或向他人作出妥协,目的是让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共识。妥协更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让步的艺术,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只有妥协,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否则必然两败俱伤,因为妥协能够消除冲突,而拒绝妥协是对抗的前奏。因此,如果我们的各级干部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 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卓越的领导者是“造钟者”,
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把领导者分成两种:报时者和造钟者。所谓“报时者”,是指所有的下属都不知道时间,只有领导者知道,于是就不停地催促下属到这个时间点该干什么,到那个时间点要怎么去做。“造钟者”是指在一个组织当中领导者从不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而是确立一种机制制度、营造某种氛围,让大家在共同目标的指引和某种气氛的推动下实现自组织、自管理,激发员工由内而外的自发动力。卓越领导人的“造钟者”思维正是禅宗思维的体现:禅主张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万物一体,事物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系统性,每一个自己及系统内部一片混沌,蕴藏无限生机和可能性,“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人人都是自我驱动、自我领导者。作为领导人首先要有组织整体观、系统观、内在活力观,要从企业家个人能力到组织能力,打造一个不依赖于个人的伟大组织与管理体系,一个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组织体系。企业家就是一个“造钟人”,而不是“报时人”,要打造团队和组织,创新和设计激发人的潜能与价值创造的活力与机制,营造好的组织氛围,让每个人成为工作的主角、主动担责、自动自发地工作。2.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就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一位伟大的“造钟者”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就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一位伟大的“造钟者”。他认为,“美的能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解决了机制的问题”,“宁可容忍一个亿的投资失误,也绝不容忍机制的弱化和衰退”,“机制创新是根本问题,机制解决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好,别的问题才好说。只要把激励机制、分权机制和问责机制建立好,自然就会有优秀的人才来帮你管理”。什么是好机制?何享健认为,就是一个能够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尽其流”的机制就是好的机制;一个能够让“老板什么都不管,什么都清楚(受控),什么都放权,什么都有序”的机制就是好的机制;一个能够让“组织有活力,经营有效益,管理有效率;好人不吃亏,坏人不得志”的机制就是好的机制。所以他在美的致力于内部“造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期良性运作的公司经营管理机制与职业化人才机制。我个人认为,美的经营管理机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能够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持续激发内在经营活力,通过机制与制度建设形成了内在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他造的“钟”,使企业经营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保障企业持续健康成长。(1)基于职业化契约的公司治理机制, 以治理机机制为统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代理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
(2)以营运机制为中枢, 实现了面向市场的、研、产、销专业化基础上的一体化的高效率运作的价值链协同运作模式。(3)高绩效导向的利益分配机制、解决组织凭能力、凭业绩吃饭的动力问题。(4)玻璃箱式控制的分权机制,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玻璃箱透明控制与分权机制激发活力。公共信息平台加书面汇报,保证信息对称,以分权手册将权力下放到最贴近市场的人与事。形成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授权模式,既能让企业家一眼能看到透明玻璃箱内的经营状态,又充分信任授权让大家放开干,实现“管得住”又“放得活”。(5)持续变革创新的组织机制。美的始终能处理好组织变革与稳定成长的矛盾。高速成长组织一定会不断变化,但也不能总折腾,不能让组织影响企业战略的落实和经营绩效的达成。(6)包容开放,以能力和贡献为本的文化与用人机制。“开放、包容、放权、以能力和贡献为本,让员工有价值感”。这样的文化土壤与用人机制,既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水平发挥,同时也孕育了美的内部的创业精神,也激发了美的向各个新业务板块的进发——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居,从消费板块到工业板块,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布局,从代工出口到自有品牌。2022年,美的集团营收达到3457亿元,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排名居首;2023年,这一成绩又进一步刷新了。总之,六大机制各司其职,有机统一,相互咬合,支撑美的健康发展的有机架构。何亨健造的这个钟使何享健能从日常的业务中解脱出来,抓大放小,这也是禅宗特别强调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就是有为,做领导的,该你干的你干,不该你干的你就要放弃,多做减法。凡是将所有事情都抓在手上,事无巨细,不懂得放手的领导,是没有时间去思考大方向的问题,没有魄力去做重大决策,没有格局去打造团队和组织能力的。领导一定是“度人”的,一定是成就他人,领导者的品质里面核心要素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利他,得有利他成人的胸怀、品质。你过于自私、心胸过于狭窄就没有人愿意追随你,你也成为不了领导者。当然,禅式领导的无为就是最大的有为,无私就是最大的自私,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领导力是持续的修心过程,
那如何修炼和提升领导力?从方法论来讲,禅宗里面的“四摄法”能给我们以启示。“四摄法”指的是修菩萨行者度人的四种方法。摄即摄受,意味着菩萨通过这四种方法获取众生的信任和依附,然后引导他们走向佛道。四摄法不仅是菩萨道必修的德目,也是立身处事的准则。(1)布施:通过财布施(提供财物帮助)、法布施(传授佛法知识)和无畏布施(给予心灵安慰)来利益众生,使他们生起亲爱之心,依附佛法。(2)爱语:与人沟通时使用善巧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使众生因听到善言而生欢喜心,依附佛法。(3)利行:通过身体力行善行,如随喜他人行善、赞叹他人等,利益众生,使他们生起亲爱之心,依附佛法。(4)同事:根据众生的根性和喜好,随其所乐而示现分形,与之共同行事,使他们受到利益,依附佛法。(据百度百科)还有,“六度”(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大乘义音》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意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槃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波罗蜜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还有,“八正道” 。八正道是指获得最终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八正道的修行就能通往成佛之路。以及,“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佛教中的四种广大的利他心,旨在帮助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这四种心分别是慈、悲、喜、舍。慈无量心:给予众生快乐的心,希望众生得到安乐;悲无量心:同情并救助众生脱离苦难的心;喜无量心:见到众生离苦得乐而感到喜悦的心;舍无量心:对众生一视同仁,不执着于怨亲差别,平等对待的心。可以看出,四摄法、六度、八正道、四无量心,其实都是在强调领导的个人修养、品质和持续精进。禅宗最重要的是把领导力当成一个持续的心的修炼过程。最大的领导力就是心力,心的修炼。以前我们讲,作为领导者你要修见地,修格局,修胸怀。怎么修?四摄、六度、八正道、四无量心,都是实现有效领导的方法论,领导力就是修炼品格和心性,所以领导力是持续不断的修炼过程。在禅宗里面修行的方法论很多,现在所有西方国家所讲到的领导力要素、领导力模型、领导风格,都能在禅宗里面找到方法论。领导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除了个人的精进修行,领导力的重要体现还有团队领导力,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将个体变成一个团队?你能够率领团队确定目标,实现目标,持续打胜仗,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这就是领导力。刚才提到“撒豆成兵、结点成网”的能力,要散能散、要聚能聚;散,能够为单兵赋能,聚,能够形成凝聚力,能够共同抱团打天下。领导力很重要的体现就是你能不能带领大家“抱团打天下”,实现目标。另外,禅宗里面的领导力特别强调系统观、整体观,强调全局。高超的领导力本身需要具备多重要素,也可以用“因缘和合”来形容。能不能持续打胜仗,能不能顺利完成目标不是单一领导力要素的问题,它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各种矛盾的驾驭、各种资源的整合,最后既要有命又要有运,不是你想干成就能干成的,它是内因和外因的有效结合。研究领导力,既要学习西方研究领导力的科学方法论,把模型做得很细,把要素列得很细。个人觉得真正到了实践层面,领导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且领导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和个性的发挥,所以往往独特的企业家领导力是不可复制的,可以被学习但不可被复制,就像任正非的领导力你能复制吗?比尔盖茨的领导力你能复制吗?稻盛和夫的领导力你能复制吗?没法复制任何一个具体的企业家的领导力。而且我个人认为领导力在某种意义上先天天赋大于后天学习。而且,“时势造英雄”,既要强调个人的能力,又要强调时代的伟大。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就领导力。禅宗领导者更强调潜能开发
按照禅宗来讲,领导力更强调人的潜能的开发,人的自我驱动,人的自我领导,然后启迪开示他人。领导在于调动人的潜能与内在的积极性,因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这是佛性论。人生是为一件大事而来,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作为领导者就要以平等之心度人,成就他人。所以禅宗语境下的领导力更强调人的潜能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对与会者介绍说:唐朝佛教《六祖坛经》记载,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毛泽东为什么特别赞赏六祖慧能,赞颂六祖慧能勇于革新的精神?就是因为六祖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是禅的核心要义。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发现人的优势,只要比你能干你就充分利用。把对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会做领导。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当年我作为起草小组组长,组织“人大六君子”起草华为基本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发挥出了每个人的优势,怎么让专家团队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让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才华得到尽情的释放?我的体会就是,既要尊重每个人的特点,也要让每个人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领导自己要显得“无能”,你“无能”了才能做到让别人“有能”,这就是禅宗思维。领导如果处处都要显得更聪明,处处要都显得比别人更能干,那你就是“捂盖子”,把别人的优势和才华捂住了,所以在一群知识分子里面,要显得自己“无知无能”,才能让有才华的人找到感觉。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要找感觉、有成就感。所以任正非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别人说我很了不起,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我并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及财务。”但任总懂人,善用比自己能干的人。所以,领导者要有足够的胸怀和格局,包容有个性、甚至有缺陷的人才,当你把每个人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一定能成就一项伟大的作品,你在成就团队每个人的时候,你也成就了团队和组织,最终也成就了自己。我们现在的一些专家型领导人,处处都要压人一头,处处要显得自己比别人能干,最后人家的长板都被你压住了,结果就是形成不了团队。禅宗不追求内卷,追求的是长短互补,人的个性能力的极致发挥,叫长板理论。所以提高团队领导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发挥优势,长短互补。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互补型的完美团队,这就是领导力,你能做到把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极致地发挥出来,然后又做到了长短互补,形成一个能打胜仗的完美团队,这就是高明领导力的体现。领导的最高境界是无领导,是无为,无为胜有为。你要让每个人都去承担责任,按照禅宗来讲每个人都能直下担当,直下承担。人人都成为责任者,人人都是CEO,那就不需要领导了,领导就是以追求信仰的乐观之光,指引方向、创造机制、激发他们的潜能。但在方向把握上,在战略眼光上,领导是要超越众人的。众人都在梦里,你独醒,就是因为你看到了别人都看不到的前景和方向,在别人都悲观的时候你乐观,你能看到未来,你有信心。领导就是给人方向,给人信心,这就是领导。同时,通过机制制度去激活组织中的个人,调动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禅宗特别强调心的力量,心的力量的核心是慈悲,善与爱,理想信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领导最重要的是能够把人的善充分激发出来。当然,从领导艺术这个角度来讲,要驾驭好善与恶,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实现一种平衡,所谓领导的艺术实际上就是禅宗的圆融。尊重人性,调动人的潜能,挖掘人心的力量,这是数智文明时代特别要强调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企业家都面临巨大的挑战,面临转型升级的痛苦。我认为,痛苦本身就是一种心的煎熬,对人性的一种考验,伟大都是煎熬出来的,没有痛苦、没有煎熬就难以成就伟大。所以我一直说,中国企业家要追求的领导力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创新,第二是敢于担当、敢冒险,第三要有韧性。当然,领导者本身也是分层次的,有高级领导、中层领导、基层领导、员工的自我领导,每个层次的领导力还有不同的要求,在这个方面,西方国家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了。禅式领导力九条:禅宗领导独有的智慧
今天的主题是数智时代的禅与领导力,数智时代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理性,变得更加透明,但是过度的理性、透明也会造成恶果,就像科技创新一样,初衷都是向善,结果却往往是在作恶,过度的理性可能会导致结果走向反面。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禅式领导力?因为禅是超越理性,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体。过去工业文明时期特别强调管控,更强调有为,现在更强调自我开发、自我管理,更强调无为。从过去的极度理性,到现在要加入感性。过去整个组织的运行是以领导为核心,现在是以客户为中心,某种意义上还是以员工为中心,越来越强调无领导。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界限淡化了,打破了关键边界。领导的身份也在不断的转换与跨界,对人的认识从黑白走向灰度。领导跟管理者的最大区别是领导一定要利他,一定要做相关利益者平衡,兼顾他人利益,否则没有人追随你。主张禅式领导力,并不是否定西方领导力的那些成熟的研究结论,而是在这个时代,我们要看到禅的独特优势,一是强调愿景、心力,二是“不二”法门、灰度,三是潜能开发、自我领导、利他渡人。这三点是核心,是禅宗独有的,其他的是方法论,方法层面都可以借鉴、运用。现在一说领导力,有人就提到领导力要素、领导力模型,其实这些在某种意义上既有用又无用,有用在于它可以起标杆作用,无用是因为领导力的产生,最终是跟环境、机和遇结合在一起的,跟一个组织的战略、营商环境、公司治理都有关系。一个企业最大的领导力来自公司治理,来自这个企业的所有权,这是最大的事实。没有所有权,空有领导力,无用武之地;光有所有权,没有领导力也很危险。所以为什么我欣赏何享健的领导力?就是他能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我特别欣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对经济体制运行提出的“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领导力最难的就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你能放得活、管得住就是最牛的领导。放得活,能够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人的优势得到极度的发;同时又能管得住,不至生乱。这是领导者的最高艺术和境界,而要达到这个境界,禅宗中既有智慧也有方法论。总结下来,在数智时代我们提倡禅式领导力,禅式领导力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力,心力是禅式领导力的本质。基于坚定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的心胜之能是禅式领导力的核心,远大的理想、超人的想像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是最大的领导力量。第二,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禅式领导奉行“不二”法门与“灰度”或“悖论”领导艺术,安住本心,驾驭二元悖论,以超越二元分别之心、圆融和合的智慧,实现动态平衡与组织和谐,这是实践中的最高境界的领导艺术。第三,追求“极简、自主、无为”的高境界领导方式。领导方式简单、直接,善于给人自主和赋能,无为就是有为,抓事物本质,抓主要矛盾,给自己做减法,信任授权放手让别人干。第四,禅式领导力就是心力的修炼,领导力的发展过程就是心的修炼的过程,是不断自我批判、持续精进与自我超越的过程。领导者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是组织的主心骨,领导者既自信又具有自我批判精神,不断追求自我超越与心灵的成长。第五,爱与善,平等与利他是禅式领导力的底层价值基础。倡导向善、平等、破界、开放、包容、利他的文化价值观,善于以心和道治人而不是以术治人。第六,禅式领导者是人本主义者践行者,善于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挥团队智慧,致力于“造钟”有效激发组织活力与创造力。第七,禅式领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情境而变,因机而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八,禅式领导者是实践者、亲身体验者、知行合一者,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实事求是,深入一线、平易近人,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组织精神人格的化身。第九,禅式领导力将选择权交给自已,追求创造性自我管理。最大的领导是自己,每个人都有领导力,领导力是本自具足的,是自性的,可以自我开发、自我修炼。最高境界的领导是能够领导人心,能够让人打开心量,自我驱动、自我开发。今天我们研究领导力,要既相离相、既念离念、心无所住,用禅宗的思维来引领我们的研究,而不是给二元对立思维下的领导力披上一件禅的外衣,学习禅宗领导力也是如此。最后要强调的是,领导力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实践;禅宗在某种意义上也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实践、一种体验,没有实践和体验去谈领导力、谈禅宗,就是坐而论道。当然,也需要有学者去做研究、去论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体验,要有实践,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悟。这样的话,你才能真正以禅的智慧与方法提高领导力。注:为阅读方便,文中小标题为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编者所加,未征得作者同意。
点击关注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获知更多华夏基石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