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长型教师的“三个关键”

教育   2024-09-25 17:09   北京  
认真读完冯卫东老师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一书,我有一种听邻家大哥娓娓道来的感觉,深受启发。冯老师结合自身成长的感悟和对名师成长的分析,提出了做成长型教师的五项修炼和六方面规划。尽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在教师成长方面也具有一些共性。尤其是作者结合名师的成长经历提出的“学、思、行、著、晤”成长“五字诀”,是教师走向成长的康庄大道。

坚定信念:做成长型教师是人人可为

什么是成长型教师?作者在书中也没有给出明确定义,大意就是一直追求自我成长、实现自我增值的教师。托德·威特克尔等所著的《成长型教师:如何持续提升教师成长力、影响力与教育力》一书对成长型教师是这样定义的:他们是一群热情积极且坚持不懈的人,他们努力寻找新资源和新机会使自己不断成长,他们是一群正在与这个世界发生正面且积极关联的教师。可以说,成长型教师就是自我比较,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冯卫东老师也在书中提到“少与人争,多和己比”。他认为,与自己纵向比较,容易看到成长,因而自信倍增。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起点,但都可以找到自己成长的路。冯卫东老师是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到了成长的天花板。但冯老师毫不介意地说,自己起点,大专毕业,自考本科。他在成长初期,跟很多老师并没有多少的差别。可见,教师要想成为成长型教师,起点低不要紧,关键在于持续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成长力,让自己持续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做成长型教师,可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
作者结合自身和身边教师的事例,对老师们提出忠告——在成长上不要过于求快。他认为理想的成长图式是自始而终都快而不满,但做到这样的人很少。因为高原现象几乎是人成长过程中都绕不开的一道障碍,让人不得不慢下来。

作者认为,与一些教师相比,工作三十多年的他,平均成长速度算是比较快的。先慢后快,说明他的成长有加速度,增长的趋势没有变慢。这是由自身强大的内驱力所决定的,而一些先快后慢者,缺乏的正式这种内驱力。

可见,我们要坚定信念,增强内驱力,才能成为成长型教师。追求成长的最高境界,是作者所言的要成为成长的“瘾君子”。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可以说,成为成长型教师人人可为,但首要的前提是,自身要真正坚定成为成长型教师的信念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

制订规划:做成长型教师需找准方向

有了做成长型教师的信念,为了自己在前行路上更有方向感、更有目标感,制订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用“六一居士”的说法来说明成长型教师的六个方面的规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倡导的规划中并没有提到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等这样的被人称为“科举式”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师成长序列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上越少。而且,这样的目标,教师自身并没有掌控权。现在,不少教育部门都在大力培育高层次的名优教师,并遴选部分教师重点打造。对于教师而言,能进入这样的培训项目自然是能加快自身的成长步伐,可这扇大门对很多教师是关闭的。但并不意味这些教师就不能走上成长之路。

作者从保有一股“成功再建功”的“精气神”,倡行一种“对、像、行”的教学主张,做实一个与教学主张相呼应的课题,写一本基于课题、指向主张的专著,建成一支朝向一致、坚强有力的队伍,培育一项“诱导”自己、既往开来的成果这六个方面对成长型教师的规划指明了方向。这些方面具有系统性。如果一个教师能做到这六个方面,那么顺道拿下各类名优教师称号、获得高级别职称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这六个方面全面出击,可以选择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比如,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去带一个团队,如果自己愿意,可以选择加入一个团队。

在课题研究上,冯卫东老师提出的把握“立项权”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课题级别越高,离普通教师就越远。教师做研究,并不是要做各类规划课题,而是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

教学主张的提法,近几年非常流行。这并非名师的标配,普通教师也可以追求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作者把教学主张、课题研究、撰写专著结合起来,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成长规划,让教师不至于分身乏术。
作者提到的规划,每个教师都可以尝试。这样的规划,指明了成长型教师的发展方向。
明确路径:做成长型教师要有的放矢

在成为成长型教师的道路上,教师有了信念,有了方向,关键就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了。正如《中国教育报》2024年初的评论所说: “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成长型教师是在脚踏实地中修炼出来的,是找准了路径奋斗出来的。

如何把自己铸造成成长型教师?冯卫东老师在总结李吉林老师的成长经历的同时加上自己的思考,明确了“学、思、行、著、晤”的“五字”。

其实,“五字”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是我们日常在实践的,但这恰恰是李吉林等名师的成功秘籍。可以说,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什么最佳的成长路径,只要在这五个方面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成长就会水到渠成。

学习、思考、实践、写作、交往,真的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何真正做到位,还是非常有讲究的。比如,在行动上,作者提到把更多的事情磨成典藏版。这其实是工匠精神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体现。

作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经常在“学、思、行、著、晤”这五者之间切换,做其中一项,往往就是同时做多项。作者举例说,较高质量的“学”同时也在“思”,在与更有智慧的人“”。尽管这几者经常缠绕在一起,但“”是关键,“”是核心。它们都要通过“”来实现紧密融通,最终指向“”,也都是为了“”。王阳明认为,人须在事上磨,教师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又如,书写集学、思、行、晤于一体,融知、情、意、行于一炉,是一种立体化的建构。可见,我们要跳出教育写作来看待教育写作,让教育写作在教师成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非常强调思考的作用,他认为学习和思考都是能生成生产力的。相较而言,思考引发、激起的生产力更大,有时还会出现连锁反应。因而作者倡导“思考,像呼吸一样自然”。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特意指出,我们要走出强调“反思”重要的局限性,也需要重视联结等思维方式。如果说反思是向内,那么联结思维是向外;如果说反思指向往深处挖掘,那么联结思维则是借力打力。可见,我们要巧妙借助联结思维的力量来助力成长。

作者提到,“学、思、行、著、晤”是名师教给我们的成长“五字”,也是无数优秀教师走向成功的五种法宝。它们相互渗透,共为一体。在成长方面停滞不前的教师往往在这些方面表现较为怠惰,难以坚持,不能做好。这也说明,成长型教师是在坚持不懈的日常修炼中造就的。

做成长型教师,关键在于日常修炼。只要真正把这“五字”做到位,就不怕自己不成长,也不怕自己得不到一些成长路上的“附属品”——各类名优教师称号、职称的晋升,乃至自己的专业影响力等。

冯卫东老师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一本有关教师成长学方面的著作,可以指引更多有心成长的教师高质量地走在成长道路上。

作者 | 刘波,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来源 |《教师博览》8月刊

微信编辑 | 杨露颖

复审 | 徐子      终审 | 张万珠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源创图书读者群

第一时间获取

新书资讯/直播信息/购书优惠等

多种福利哟~

团购请联系源创图书市场部

折扣优惠

电话:18600767750

QQ:1454575208

点个在看▼,分享给朋友~

源创图书
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