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细石叶技术及其形成机制解读
学术
科学
2024-06-05 18:01
北京
导语:有关细石叶技术的相关研究是近期旧石器考古等相关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人类学学报》2024年第43卷第3期中刊载了由中国人民大学仪明洁博士撰写的文章“细石叶技术的起源、二元分化及环境驱动因素”,文章聚焦细石叶技术的起源、技术演变及其类型的区域分布,将我国细石叶技术分为初始、成熟、简约化等几个技术发展阶段,指出“压制法”的运用是细石叶技术成熟的关键。学报副主编裴树文研究员对本篇文章进行了点评,相信本文的刊发对深入理解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之初东北亚和西北美史前人类生存适应和人群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文作者
裴树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人类学学报》副主编
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之初,全球气候处在冷暖频繁交替的变革中,该阶段是史前人类生存策略和适应行为发生急剧改变的重要时期。在现代人对不同区域和生态环境适应的过程中,细石叶技术作为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的典型石器技术,在西伯利亚、中国北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北美洲北部均有发现,折射史前人类对特定区域和生态环境多样化的应对策略。长期以来,有关细石叶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史前人群文化传播、人群迁徙和生态适应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中国作为细石叶技术产生、发展和技术演变的关键地区,在探讨该时间段史前人类对特定气候环境的适应、技术传播、人群迁徙等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裴文中先生就曾讨论细石器的发现及相关问题,经过80多年的研究,学术界逐渐认识到,自更新世末期开始,细石叶技术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流行,直至全新世早期或中期以后逐渐消退,是人类适应末次冰期以来寒冷气候的有效技术行为。然而,有关细石叶技术的定义、细石核分类、细石叶技术起源、剥片工艺、细石叶与人群流动、细石叶技术产生的驱动机制等问题,学术界尚存争议。本期《人类学学报》刊登的由中国人民大学仪明洁博士完成的文章“细石叶技术的起源、二元分化及环境驱动因素”聚焦细石叶技术的起源、技术演变及其类型的区域分布,将我国细石叶技术分为初始、成熟、简约化等几个技术发展阶段,指出“压制法”的运用是细石叶技术成熟的关键。文章从压制法作为细石叶的关键技术元素为出发点,系统梳理有关细石叶技术起源的“华北地区起源说”、“西伯利亚起源说”、“蒙古中东部地区起源说”和近期出现的“东北地区起源说”等假说提出的背景,明确细石叶技术的界定标准是探讨其起源和古人类区域环境适应的前提,同时对细石叶技术溯源进行考证。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细石叶的区域分布,提出目前存在的船形石核-宽楔形石核技术类型和窄楔形石核技术类型二元格局。鉴于细石叶技术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和西北美地区,是亚美两大洲史前文化交流和联系的见证,作者最后以气候波动与人类响应为视角,分析该技术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环境驱动因素,将该技术隐含的不同地区和多个时间段人群的交流纳入到全球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框架内。有关细石叶技术的相关研究是近期旧石器考古等相关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相信本文的刊出,对深入理解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之初东北亚和西北美史前人类生存适应和人群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仪明洁.细石叶技术的起源、二元分化及环境驱动因素[J].人类学学报,2024, 43(03): 355-366
DOI: 10.16359/j.1000-3193/AAS.202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