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似一位不速之客,闯入患者的心灵家园,带来纷扰的“念”。那些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与行为,无论是不停检查门窗是否关好,还是反复确认物品是否摆放整齐,皆为执念的外显。这些念头一旦涌起,迫友便陷入一种身不由己的机械循环,似乎被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去完成那些毫无必要却又难以抗拒的动作。这便是“念起”时的困境,迫友在这执念的漩涡中,内心被焦虑、不安充斥,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被遮蔽。
然而,“觉迟”才是让强迫得以肆意蔓延的关键。当最初的强迫念头闪现,如果能及时觉察其本质——不过是虚假空或明显过度的,是内心安全感匮乏而衍生出的过度补偿机制,便能阻止其进一步操控行为。但遗憾的是,多数时候迫友在无意识中顺应了这些念头,跟随其指令行事,使得强迫行为不断强化,执念之茧愈发厚重。
要挣脱这一困境,关键在于培养敏锐的“觉”。当强迫念头像往常一样滋生,尝试停下立刻强迫行为的冲动,静下心来观照内心。去察觉那股驱使自己重复行为的情绪根源,是恐惧、担忧,还是对完美的不合理追求?在觉察的瞬间,我们便有了一个空间与念头拉开了距离,有了可操作的空间。当然这并非易事,起初可能会遭遇强烈的内心抗拒,但每一次成功的“觉”都是对执念的一次削弱。
就在这个“觉”的空间里,我们可以学习强迫的知识,让我们真正看清这脑子里的老虎是怎样的尊容,我们可以探寻我们的意义,真的要背负着这样的生活一直下去吗?我们可以设计新的可以让我们摆脱强迫的习性反应的新的行为模式,一步步的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