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我评布海迪且木老师《科学记数法》研讨课

文摘   2024-10-13 10:30   新疆  

10月10日下午第6节课,实验学校布海迪且木老师执教7—5班数学研讨课,课题是《科学记数法》。

布老师是当地的年轻的老师,听说这些年都是带重点班数学,足见她的教风朴实高效,教学严谨。

布老师的这节课,至少有如下亮点。

一、研究思路明晰

这节课,布老师按照代数的研究思路,即“情境—概念—性质—应用”的思路展开。以“太阳半径”、“宇宙年龄”等比较大的数为情境,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探究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最后是应用。整个流程,流畅清晰,知识的获得水到渠成。


二、教学准备充分

这节研讨课,布老师准备非常充分。最重要的地方体现在课件的设计中。课件设计非常简洁精致,简明扼要。老师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10的正整数指数次幂的运算结果的规律,从而为知识的搭建做好铺垫。


三、学生主体明显

这堂课,师生默契度非常高,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非常强。许多学生能够抢着回答。这节课,共有四批学生上讲台板演,书写科学记数法,正确率非常高。学生板演结束后,老师能够给予中肯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整节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四、分析透彻细致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把一个比较大的数,表示成科学记数法a×10n的形式,也就是如何确定a和n的值。布老师花了大量时间,从问题中,引导学生归纳出n的规律。对于a的规定1≤a<10,布老师告诉学生,这实际上是一个两个不等式,即1≤a且a<10,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通透。

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这节课的思路,我也有两点思考。

1.让知识更顺畅

宇宙年龄是696 000 km,这个数字难读难写,那么怎么办?我们发现,它后面的0比较多,我们先把它写成乘的形式,6.96×100 000,然后,又把100 000转化为105。这样,就把一个大的数,先转化成了乘法,再转化成了10的乘方的形式6.96×105,这就是科学记数法,下面就来研究到底怎么转化。我想,如果这样导入,教学可能更加流畅,数学的思维就更具有连续性。


2.让思想更渗透

这节课,我觉得,在小结中,有两个思想可以提炼。

从“把一个大的数,先写成为乘法的形式,再写成为10的整数指数幂的形式”,这实际上是一种转化的思想,这种方法,其目的是让读写更加方便。


科学记数法会写后,布老师又给出一组已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让学生把它还原成原数,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考”。
数学上,有许多逆向思维。
比如,前面所学习的加和减,乘和除,是逆运算。以后还要学习。
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能够求它的根。学习完求根公式后,又提出“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要根,能否求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呢?”,这就是根与系数的关系,这就是数学内部的一种逆向思维。
再比如,学习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后,我们往往学习它的判定,性质和判定,也是逆向的。


总之,布老师的数学课,扎实有效,充满了课堂的智慧。7-5班的学生,也非常有灵性,有力量,喜欢数学课,为他们点赞。

董金发的行与思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