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数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建议

文摘   2024-11-21 11:00   新疆  

近期听了吴增生老师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的有关解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将对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的理解分享如下。


一、教学建议

1.重视几何概念和命题的抽象过程,为几何推理奠定直观和逻辑基础

设计适当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分离构成所有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直观理解其联系的活动(比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发展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抽象能力;
经历直线、射线、线段、角等概念及直线、线段的基本事实的抽象活动,能基于尺规作图和线段的分隔点理解线段的大小及和差倍分的意义;基于角的分隔线理解角的大小及和、差、倍、分的意义;抽象余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能进行简单说理。


2.注意与小学学习的衔接

在小学直观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建立基本概念,概括直线、线段和角等基本命题。


3.加强直观性

注重画图、作图,借助直线的分隔理解射线和线段,借助线段的分隔点理解线段的和、差、倍、分,借助角的分隔线理解角的和、差、倍、分;借助角的特殊化和分隔线理解余角和补角及其性质。


4.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这是初中几何起始阶段的教学,要加强直观性,不能把推理要求提得更高。在七年级,能在推理的基础上,知道一点说理就可以了。七年级下册叫能够理解符号化推理。到八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符号化推理。


二、教学案例

以“6.2.2线段的比较和运算”为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抽象线段的大小和线性运算的概念的过程,能用尺规作图方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两条线段的和差,建立几何直观,发展抽象能力。


2.掌握基本事实: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体会线段是表达直线上两点位置关系的重要几何量。

重点在尺规作图的基础上,建立线段的大小、和差倍分的概念,掌握“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

难点理解线段是刻画两点之间位置关系的重要几何量。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

问题1 我们知道,一条直线,如果其中有两点的位置确定了,则这条直线的位置就确定了。但是,直线上点的位置仍然可以在这条直线上运动,那么怎样描述一条直线上点的相对位置呢?


追问1如图,过点A,B作直线AB,在直线AB上任意取一点P,怎样刻画点P相对于点A的位置?如何刻画点P相对于点B的位置?点P与点Q的位置怎样区分?

这时候,学生如果不会回答,就需要一个经验,比如,数轴的经验。


追问2回顾一下数轴,我们如何刻画数轴上的点相对于原点的位置?

首先确定一个基准点,比如,以A为基准点,点P的位置是在其左边还是右边,这就是方向。还要确定点P离点A多远,这就是距离。所以,描述两点间的位置关系,首先要确定一个基准点,再要确定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方向,还要确定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线段的长度恰恰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小学中,我们测量过线段的长度,但是,线段的长度怎么去定义呢?

 

环节二探究思考,形成新知

问题2 我们知道,测量线段的长度,就是以较短线段作为单位长度去量长的线段,实际上是基于线段大小的比较,我们先讨论线段的大小关系。如图,已知线段AB、CD,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追问1线段AB与线段CE有什么关系?

追问2如果点B落在线段CD的端点C,D之间,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哪个大?怎样用符号表示?


追问3如果点B落在线段CD的端点C,D之外(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哪个大?怎样用符号表示?

这是一种用几何方法来定义线段大小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经验来自于身高的比较。

 

既然线段可以比较大小,那么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有很多条,为什么要用线段来表达呢?其它线又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3 画不同的线连接A,B两点,你有什么发现?

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4当两条线段移动叠合不方便时,我们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这个小学就已经学过,通过测量长度,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来比较。

最后,把一开始的问题具体化。

在下图中,如果AP=AQ=4cm,BP=10cm,你能说出点P,Q相对于点A的位置吗?

你能说出点P相对于点B的位置吗?

 

问题5 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可以抽象为数,数可以进行运算,能从几何图形角度理解两条线段的和与差吗?能根据下图写出的线段和差的表达式吗?

这是用几何图形来定义线段的和差。小学里面有直观,但没有给定义。

 

追问1如果点E恰好在线段AB的中间,点E叫做线段CD的中点,此时怎样用线段长度关系表示。这时候就是

CE=1/2CD=ED,CD=2CE=2ED

以上这些定义线段的和差,是基于线段的分隔点定义线段的和差倍分(2倍、1/2)

 
环节三迁移应用,发展能力

例1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现象吗?

(1)如图(1),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之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2)如图(2),公园里修建了曲折迂回的桥,与修一座直的桥相比,对游客观赏湖面风景起什么作用?(增加游客观赏湖面的时间)

 

例2 已知线段a,b,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环节四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1.怎样对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定量描述?

一是要取基准点,二是定义方向,三是长度。

2.线段的大小关系是怎样规定的?比较线段的大小有哪几种方法?怎样做?

3.怎样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

 
(三)后续的教学

把角的教学与线段的教学进行类比,就可以简化学习,让学生理解更透彻。

因为线段的定义,是基于线段的分隔点定义线段的和差倍分。

角的概念:基于平面上两点相对位置的描述任务,用射线的组合形成静态定义,基于角的本质,用射线的旋转给出动态定义,符号表示角,量化刻画角;类似于线段,定义角的大小关系(相等、不等),基于角的分割线定义角的和、差、倍、分。

 

比如,左图,我们要找B相对于A的位置,首先要找到B相对于A的方位,以及B到A的距离有多远。有多远,就是AB的长度,它的方向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基准方向,用这个方向与基准方向的差异来刻画,这就是角。

 
角和补角及其性质:

 

角是有特殊的,线段是没有特殊的,要多长有多长。直角具有空间对称性,过直角顶点画一条射线,就产生了互为余角。平角中,过顶点作一条射线,就产生了互为补角。


已知一个角,作它的余角,就可以有两条线可以作出来。就引出同角的余角相等这样的一条性质。作已知角的补角,就会产生两个角,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所以,几何初步,这一章的内容,后面讲的内容,完全类比线段进行,然后通过特殊化产生新的知识,建构起知识演绎体系

 
总之,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内容的组织、体系和逻辑结构,然后理解教材编写中蕴含的基本思想,理解教材如何落实发展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给老师研究教学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董金发的行与思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