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逐渐适应边疆支教生活

文摘   2024-11-01 11:01   新疆  

从8月28号到现在,来边疆支教已经两个月了,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一、这里的天气特别干燥

我习惯头天晚上洗衣服。这个秋天的季节,头天晚上洗的衣服,晾晒在室内,第二天早上起来,已经有大半干了。衣服都是晾晒在室内,要是早上洗的衣服,半下午就干了。


来的头几天,无论是午睡,还是晚上睡觉,起来后总是感觉口干舌燥,急着要喝水。后来,援友们说,睡觉前,要在室内放一盆水,保证空气里有水分。

我一尝试,果然好了许多。


有一天午饭后,我看到周宾喜老师在杂物堆里找什么,我就问她,她说,找一次性水桶。

“找那个干什么啊?”我就疑问。

“把上半截削去,就成了一个开口的水桶,装些水放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就不干燥。”她告诉我。

她找了六七个废旧水桶,并且用小刀削好,也拿了三个给我,我装满水放在房间的几个角落,果然感觉不同。

 
天气干燥,也有十分的好处。被条不会潮湿,都是干燥燥的。听教育局的王书记说,这里热天没有蚊子,病菌也少,很少感冒。有的人在内地有关节炎,来这里后也不会发了。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紫外线强和沙尘多。这里的阳光,到中午的时候,那是很强的,仿佛太阳就在头顶,上次去沙漠参观了一个上午,由于没有注意防晒,回来后,额头上就起皮了。所以,预防紫外线,或者戴好帽子,或者打好伞,或者擦好油,要做好防护。


沙尘是很多的。七年级部徐遥主任有一次开玩笑说,“内地是下雨,这里是下土。”虽说有些夸张,但是灰尘确实是多。我看到实验学校的塑胶跑道上,那灰尘是不少的。据本地的老师们说,真正的沙尘天气,是每年的3-6月,几乎每天都有起风,起风就有沙,那时候,就要戴好口罩和帽子,尽量少出门。

这个秋冬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可称为阳光灿烂、微风不燥,而最差的,要算是每年的春天了。

二、这里的食宿特别规律
来支教之前,我担心两件事,一是住宿,不知道条件怎么样?二是吃饭,要不要自己烧饭啊!这个事,我最不喜欢做的。


这里的住宿条件,比前些年要好得多。住宿小区是2016年建成的,有专门的保安,里面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六层楼,每层楼有四个套间,可以住四位老师。

我住在5单元201房间,这个房间很宽敞,除了一个小客厅,一个卧室,一个卫生间,还有一个小洗衣间,比老家的周转房要好用多了。房间里桌椅衣柜电视网络都很齐全。

我这个房间,位置是挺好的,因为一天到晚都有阳光晒,晚上特别暖和。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不喜欢上街,不喜欢打牌,也很少闲聊,有这样的一个套间,晚上在房间里,备点课,看点书,码点字,以及上网学习或看看新闻,都是非常惬意的,晚上到了11点多就上床睡觉,没有其他杂事杂人的干扰。

 
小区专门有一个二层楼,一楼是食堂,二楼是健身房。

吃饭也是比较满意的,一日三餐饱。我最满意的是早餐,品种比较多,包子、山芋、南瓜、面条等,是比较丰富的。


一日三餐都是自助餐,也很卫生。中午的菜一般都有一个大荤,有三四样菜。晚上我们都吃得比较简单,吃粥的人比较多。


当然,大食堂,菜的味道是没有小锅小灶那么好的,更没有家里那样的红烧鱼、肉蒸面等。所以,大家也常提意见,说“吃厌了,实在吃厌了!”每提一次,总会变一些味口。

 
三、这里的人情特别温馨

我们支教老师,受到了学校的照顾,课程任务基本要比当地老师少些(当然也有少部分老师带的课比较多一些)。有些班级管理工作,基本是以当地在编教师为主,我们支教老师只是担任副班主任或辅导员,做些协助工作。


由于我们早晚不固定在学校,学校领导将我们的课后服务、晚自习集中安排,监考工作也相对灵活,有时还帮助支教老师调课、调班等,给予了极大的方便。


实验学校的老师们相对比较年轻,教龄都比较短,我们支教老师大多是有一定经验的中年教师,有的是县市级以上的教学骨干、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所以,当地的年轻老师,会非常虚心求教,经常与我们交流教学问题,主动询问。我们支教老师与这些年轻老师都进行了“师徒结对”,学习的氛围十分浓厚。


一个办公室里,既有当地老师,也有支教老师,经常在一起交流学生的管理和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当地老师还将家里的水果带给支教老师分享。上周,在我与数学教研组长热罕古丽老师交流教研工作时,她还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大大的石榴给我,让我带回住宿地尝尝。

总之,支教生活是一种体验,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这种经历会由适应变为难忘。

董金发的行与思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