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国正式投票的日子即将到来。此次大选的胜负集中在七大摇摆州,这些“紫色州”——宾夕法尼亚、北卡罗来纳、威斯康星、亚利桑那、内华达、密歇根和佐治亚州,在传统党派影响较弱的情况下,成为了两党必争的战场。尤其是宾夕法尼亚州,向来被认为是决定大选结果的关键。过去70年,若没有赢得宾州,几乎没有民主党候选人能登上总统之位。
2016年,特朗普凭借在宾州的微弱优势成功击败希拉里;2020年,拜登则在宾州反败为胜,将特朗普拉下总统宝座。如今,在一系列造势活动后,特朗普在民调上略微领先于哈里斯,但距离胜利尚有距离。更重要的是,美军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站队”哈里斯,这一意外之举让选战局势再度迷雾重重。
就在大选倒计时的敏感时刻,五角大楼宣布将启动一个新的军事仓库建设项目,官方说法是为了应对因支援乌克兰而导致的弹药短缺。然而细细解读,这一表态似乎隐藏着更深的含义:美军计划加大军火储备,军火商们也将因此获得巨额订单。表面上,这似乎是为美国的军事储备铺路,但在当前的政治背景下,这更像是美军对哈里斯的暗中支持。
俄乌冲突成了此次大选中的重要议题。哈里斯所代表的民主党主张对乌克兰提供持续援助,认为这种支援有助于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而特朗普则明确反对,他认为这种无止境的军援不仅耗费巨资,还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声称若再次当选,将迅速停止对乌援助。但对美军和美国的军火商来说,乌克兰冲突的延续正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军火商通过向乌克兰出售高价武器获得丰厚利润,美军在这一过程中也从中得利。
更何况,特朗普任内对美军颇多质疑,在任时甚至派出调查组审查军方开支,这种举动早已让他在军方内部遭受抵触。因此,美军选择支持哈里斯,与其说是对政策的偏好,不如说是一场利益权衡。
除了在俄乌问题上分歧明显,哈里斯和特朗普在处理军事和外交事务上也大相径庭。哈里斯延续了拜登政府的传统,在处理军事问题上偏向谨慎与克制。自拜登上台以来,美国虽然继续通过外交手段干涉全球事务,但少有大规模军事行动。
相比之下,特朗普在任期间一度采取强硬路线,最具争议的事件莫过于他下令暗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直接引发美伊关系的紧张升级,导致美军在中东的驻地屡遭袭击。特朗普这种“敢作敢为”的作风虽赢得部分支持者的喜爱,但也让他与军方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
而在处理国内事务时,特朗普主张强硬镇压示威活动,甚至曾考虑动用军队来平息国内的骚乱,但遭到美军高层的强烈反对。与之相对,哈里斯则更多地保持低调和温和,试图通过妥协方式来解决内部冲突。这种差异也让哈里斯的“顺从”作风更符合军方和建制派的利益,更有可能被视作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
尽管美军在此次选战中表露出支持哈里斯的倾向,但这场选举的最终结果仍未可知。美国法律明文规定军方不得直接干涉选举,但2020年特朗普败选后的“国会山暴动”事件令人记忆犹新。如果今年特朗普再次落败,支持者会不会再度走向极端,发动更大规模的抗议?面对这样不可预知的动荡,美军是否会选择介入来维持局势,也成了令人关注的焦点。
这场选举的结果,不仅仅决定着两位候选人的未来,也将深刻影响美国社会的稳定。若特朗普胜选,他很可能会加大对军方的“清算”力度;而如果败选,他的铁杆支持者可能将掀起更猛烈的抗议浪潮,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分裂的隐患。
在此背景下,得州等地的分裂呼声早已存在,未来的美国是否会因政治极化而走向分裂,也成为不可忽视的潜在危机。在这一刻,整个国家仿佛站在一个临界点上,等待着命运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