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架苏系战机仍可一战,苏57高调挑战歼20,中国还要不要继续买?

时事   历史   2024-11-17 15:00   湖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俄罗斯苏-57战斗机可谓“风头无两”。这款五代机不仅在空中大秀各种高难度动作,还吸引了全场目光。驾驶苏-57的是俄罗斯试飞英雄谢尔盖·博格丹,他在对俄媒的采访中毫不客气地表示:“苏-57比任何同类战机都强,包括中国的歼-35A。”这话听起来霸气十足,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航展是一场“视觉盛宴”,战机通过精彩表演吸引观众,但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性能、技术和背后的实战化能力。从这些方面看,苏-57和歼-20、歼-35A之间的较量,远比航展上的“炫技”复杂得多。

谈到中俄战机的关系,就不得不提苏-27系列。这款诞生于冷战时代的战斗机,曾是全球军迷心中的“天花板”。上世纪90年代,解放军首次从俄罗斯引进苏-27SK,这批战机很快成了中国空军的“顶梁柱”。1992年,首批12架苏-27SK入列东部战区,用于台海方向的战备任务,填补了当时中国空军重型战机的空白。

然而,靠买飞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中国航空工业以苏-27为起点,开始了一条“引进—仿制—改进—创新”的道路。通过不断研究、试验和积累,先后推出了歼-11、歼-15、歼-16等一系列国产战机。这些战机不仅性能更强,还融入了更多适合中国需求的技术改进。到今天,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完全掌握了重型战斗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

2018年,解放军接收了最后一批24架苏-35战斗机,这是“侧卫家族”中最先进的一员。然而,由于采购数量有限,这批战机更多是“技术补充”,并没有对空军战斗力形成显著影响。目前,解放军现役的苏系战机和国产改进型数量高达800架以上,仍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之一。

航展上,苏-57确实凭借高难度的动作表演圈粉无数,尤其是在急剧翻滚、大角度爬升等动作上的表现,让人拍案叫绝。然而,光靠这些动作就能说明它的综合实力吗?未必。

国产歼-20和歼-35A在珠海航展的表现相对低调。歼-20所属部队换装时间不长,参展飞行员尚未完全熟悉飞机的极限性能,因此表演中更注重稳健,而不是炫技。歼-35A则还处于测试阶段,表演自然更加保守。此外,参展的歼-20使用的是推力相对较低的涡扇-10发动机,而非最新的涡扇-15矢量发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动性。

另一方面,隐身能力才是隐身战机的核心竞争力,但这在航展上很难直观体现。据央视报道,歼-35A采用了一体化隐身设计,其隐身性能已达到世界前列。而苏-57虽然设计理念独特,兼顾机动性和隐身性,但其隐身性能长期被质疑。业内普遍认为,苏-57的隐身设计相比歼-20和歼-35仍有不小差距。

虽然苏-57在航展上表现出色,但它在技术和产能上的困境却不容忽视。自2010年首飞以来,苏-57的量产进展非常缓慢。截至目前,俄军仅接收了不到20架苏-57,而中国的歼-20服役数量已经超过200架。数量上的差距让人不禁怀疑,苏-57能否在战场上形成规模优势。

技术方面,苏-57的发动机是其最大的“短板”。当前服役的苏-57大多使用“过渡型”发动机,推力不足且稳定性较差。相比之下,中国的涡扇-15发动机已逐步成熟,在推力和可靠性上全面领先。此外,苏-57的航电系统和隐身涂层也被认为存在明显不足,无法与歼-20相提并论。

那么,解放军有必要购买苏-57吗?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答案是“不需要”。

首先,国产战机在性能和技术上已经全面超越俄制战机。中国航空工业不仅解决了发动机、隐身设计、航电系统等核心难题,还建立起强大的战机生产能力。近年来,解放军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600多架歼-20和歼-16系列战机的换装,完全不需要通过进口来补充战斗力。

其次,从技术研究的角度看,苏-57也难以提供新鲜的参考价值。其设计理念虽然独特,但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创新点。而且,中国空军当前的作战需求已经高度信息化,苏-57在网络化作战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难以适应解放军的整体作战体系。

未来的天空,将属于那些真正具备全方位实力的战机。苏-57或许还能在航展上大放异彩,但在实战化、规模化和系统化上,中国的歼-20和歼-35无疑已经走在前面。

军志方略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