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不适症状,许多人长期被头痛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工作。
头痛可见于多个部位,如前额、巅顶、两侧等;疼痛性质分多种,如胀痛、闷痛、空痛、刺痛等。
有时因为熬夜诱发,有时因为情绪异常诱发,有时因为受凉诱发,就连睡得多一点都有可能诱发……
头痛说来就来,疼痛难忍,无力预防,发作起来寝食难安、心情焦虑、脾气暴躁、心理脆弱,长期头痛更容易引发脑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各类心血管疾病,所以,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从中医辩证来看,所有症状都分为阴阳,只要辨清楚头痛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论是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还是顽固性偏头痛都能迎刃而解,百治百验!
下面我们来详细辨别头痛的病因和病机:
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致。
有的与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有关,有的与情志郁怒、长期精神紧张有关,有的和患者的饮食不洁有关,还有一些头痛的患者与内伤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有关。所以,大体可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来进行治疗。
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病史较短,会出现阵痛、跳痛、胀痛、肿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都会出现隐痛、空痛、昏痛,遇劳则加重;如果疼痛固定而且是刺痛,大多是淤血所导致的;如果是隐痛,绵绵作痛,或者是空痛者,大多是精血亏虚;痛而昏晕者,大多是气血不足。
下面是常见证型的具体表现和治疗原则: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表现为恶风畏寒、痛连项背、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紧,治疗就是疏散风寒,常用的药物有川芎茶调散、都梁丸等;
2、风热头痛:表现为头痛而胀、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治则就是疏风清热,常用的药物有芎芷石膏汤、黄连上清丸、桑菊饮、清眩丸等;
3、风湿头痛:表现为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苔白腻、脉濡,常用的药物有羌活渗湿汤加减、黄连香薷饮加减等。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就是头痛伴有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则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肾虚头痛:表现为头痛且空,伴有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用养阴补肾药物,有大补元煎、杞菊地黄丸、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3、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黄白、舌淡苔白、脉细弱,用加味四物汤加减;
4、痰浊头痛:表现为头重如蒙、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滑,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头痛:表现为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苔薄白、有瘀斑,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重要提示:有头痛的朋友们可以通过以上内容初步辨别,但是如果要最终确定证型和治疗方案,一定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确定诊断。
头痛的针刺治疗
头痛的针灸治疗是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来选穴。
如外感头痛:我们一般会选百会穴、合谷穴、风池穴、风府穴、曲池穴、太阳穴。
如血管性头痛:我们会选头维穴、角孙穴,如果有神经性头痛的,可以加风池穴、风府穴。
如血虚头痛:一般会取上清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如瘀血头痛:一般会取合谷穴、三阴交、血海穴。
如风湿头痛:一般取穴是风池穴、头维、合谷、丰隆。
如果是肝阳上亢的头痛,一般会取悬颅、太冲、行间等穴位。
重要提示:头痛患者一定要由专业中医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