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兰花|为何要在儿童片里搞复古、梦核和“棍棒喜剧”?

体娱   2024-10-05 18:08   法国  

平遥电影展“藏龙单元”·导演首作



采访/文字:Nick Li&李子龙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

Hello,Spring


片名:别把作文当回事儿

又名:作文课 / Hello, Spring

 / Who Is Afraid of Writing Class?

导演:马兰花

编剧:马翼翔/马兰花

主演:王谢嫣然/李宗航/张熙悦

上映:2024-03-17(弗莱堡国际电影节)

/2024-09-26(平遥国际电影展)

类型:剧情/儿童

片长:89分钟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简介:

《别拿作文当回事儿》讲述了过于认真的麻老师在学渣马小花的帮助和鼓励下学会了如何教作文的故事。



导演简介:

马兰花,毕业于美国爱默生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制作专业。其短片《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曾获得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实验短片奖、2020年东京Image Forum影展最佳影片,并入选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及马来西亚SeaShorts短片节。


导演马兰花



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可能是《长江七号》中幻想与外星生物做朋友,是《天堂回信》中与爷爷相伴的那些瞬间,是《菊次郎的夏天》里与草地和“怪叔叔”的短暂而深刻的旅程,也可能是《亲密》中模糊复杂孩子心的交互。


多数儿童电影都会从“关系”角度切入关于孩童的话题,不论是亲情还是友情,而这些可以说是从儿童引入到更宏大的情感,而非儿童世界本身,毕竟小孩并不能拍电影。


《别把作文当回事》(以下简称“作文”)是一部拍给孩子的电影,但我们依旧可以作为成年人照见另一层“隐秘的角落”,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与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的“游戏世界”,那些让大人们抓耳挠腮的言语和难以理解的行为或许就是孩子们之间对话的方式,让我们弯下腰,走进《作文》,走进导演马兰花。




01

 关于孩子、游戏与电影



耐观影:你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为什么会选择儿童题材?你的创作契机是什么呢?


导演:

我之所以会拍这样一部“奇怪”的电影,主要还是来源于我特殊的童年。小时候家里人不怎么管我学习,属于放养式教育。但如同我一样,大部分孩子们,无论有多么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会面对一些烦恼,比如应试教育,比如命题作文。


我父亲是教阅读和作文的老师。2021年的某一天我去听他的课。他在给孩子放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孩子看得笑得前仰后合的。我就想,卓别林的默片喜剧对我们(这一代)来说都是非常古老的电影,没有任何声音和台词,全部故事都用肢体语言、夸张的表情进行表达。但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呢?可能这才是电影的魅力吧。低年级的孩子们看的电影少,还没有被观影习惯规训,他们看什么都喜欢都新鲜。


而且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和阅读经验。对他们来说文字化很强、故事很深奥的东西其实是看不懂的。所以“卓别林”是一个很好地给孩子传达信息的媒介,孩子既开心又能理解,与此同时还能拥有教育意义。所以我就想拍一部给中国孩子看的卓别林儿童片。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剧照



耐观影:当我在观看这个影片的时候,感觉它整体非常的游戏化、小品化。刚刚也解释了卓别林相关的,但是现代社会会比较“谨慎”这种精神。你是如何解读你电影当中的这种游戏精神?


导演:

主要还是卓别林带来的。卓别林的很多的电影都有小人物戏弄大人物的情节。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的形象,咱们小时候其实都有遇见过个别老师,因为某些原因刁难你。但其实这都是小事,只是孩子们会自我放大。所以这种游戏精神是我想带给孩子们的,不要太在意这些刁难你的人,人生的路是很宽阔的,要勇敢地相信自己,保持自由的精神。另外,现代社会其实是有两种相反的趋向,理性和反理性,规训与狂欢。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则是在两极中滑动,是我对酒神精神的一种解读。


其次,这也延续了我之前的一些想法。比如我上一部梅里埃式的京剧实验片《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里面就有一段在火车上玩马里奥通关的情节。我一直以来都在尝试在旧的电影形式中加入新的科技所带来的元素。


就像贾导在一次采访中说的那样:“导演和电影都要活泼,不要越拍越保守,行业的发展不是靠安全的电影来推动的,是靠用观众不熟悉、充满实验性的东西去推动。世界在变,旧的电影语言解释不了新的时代。” 所以本片中运用的小品式的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手法也是在进行这种挑战。想当年新浪潮的诞生就是因为电影语言走进了死胡同。而突破了藩篱则是是一帮新锐电影人。电影发展到今天,有切只有拥抱多样性和敢于跨界的选手才能进行真正的创新。


耐观影:我想追问一下,因为你说影片的主体观众是孩子。但是你提到的梅里爱、卓别林以及中国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对普通观众来说相对而言都是个门槛。作为成人观众,我会觉得这部影片是一部“讽刺喜剧”。我不知道你创作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导演:

好的电影是复调的,一个层面和另一个层面,一个声音和另一个声音可以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是相互抵牾的。而且,卓别林和儿童片之间并不矛盾,审美是一个大的理念。孩子对类型、风格、元素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孩子们有自己的理解,也不会觉得古老的东西是不好的。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低估孩子,觉得孩子不懂,但孩子都懂,孩子都能理解。


采访现场导演马兰花与小朋友合影



02

 当你感到困惑的时候,

 新的电影就出现了



耐观影:影片很大程度上受国外卓别林、法国新浪潮,中国80年代电影,包括也有对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吸收与反叛,以及十七年电影时期的戏仿手法。你是如何将中西方的东西一起融入你的作品当中的,二者是如何平衡的


导演:

像前面说的,这是我对《宋四公》风格的一种延续。《宋四公》就是京剧、梅里爱再加上现当代艺术的杂糅,《作文》则是卓别林、中国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及现当代艺术的融合。“日光底下无新事”我们称,电影是第七艺术,因为电影的发明是相当晚的。因此电影初期我们就吸收了不少已存的艺术形式。到了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新的故事和手法可以探讨的了。而我所想实验的创新和挑战就是把现存的新旧艺术形式与元素进行各种排列组合,由此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电影的定义其实是非常广的,电影人要用开放的心态来看电影。很多东西都可以是电影。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电影的定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新的电影、新的表达不断产生,观众的观影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剧照



耐观影:既然你反复提到说是给孩子看的一个电影,但是本次平遥放映其实有非常多大众影迷,来自不同年龄段的。他们观看的视角其实很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和解读。你如何平衡这种评论的多元化、多重性?


导演:

我当时拍的时候其实对电影的受众很明确,就是拍给孩子看的。孩子喜欢什么,我们就拍什么。拍摄的同时也参考了不少小演员的意见。我希望站在孩子的角度,弯下腰来去和他们对话。体会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苦闷和小确幸。


当然,平遥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电影舞台,观众的年龄层是各异的。有一位叫子戈的影评人的评论我觉得特别到位,在此想借用一下:“这个片拿给大人和小孩看,完全是俩电影。对小孩是兴趣教育,对大人是讽刺喜剧。小孩能get不少不好说,作为大人,讽刺的部分完全能会意。”


但我其实真的很感激观众们的建议和评论。没有观众就没有导演。虽然本片的受众并不是大人,但我之所以运用一些复古的符号和元素,其实也是想让“大朋友”们能够回顾一下自己的童年。毕竟这些问题不只是现在的孩子们正在经历的,也是我们过去都经历过的,是一种共通的情感。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剧照



耐观影:刚才你提到电影空间。可以看出在影片中你有意地去模糊时代背景。就比如说小花家里的陈设是80年代的感觉,教室又比较现代化,包括人物服装也是,甚至口音上也有对地域的模糊,有出现东北话、上海话,但是影片却是在南京拍的,这种模糊性的处理的用意是什么


导演:

你真的看得好深刻,一下就理解了。当时创作的时候就想应试教育与命题作文的困扰是五湖四海的孩子们都在体会的。影片中的复古元素也是想和跨越各个年龄层段的人对话。所以想通过模糊时间和空间去反映这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过或者正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剧照



耐观影:影片的结构非常有趣,可以看到影片三分之二处插入了短视频的内容。但是这个似乎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真实”和生活化的影像。但按照惯常的电影剪辑,大部分电影都会把这个片段放在结尾。但是你剪到了这个地方,是出于何种思考?


导演:

一是像前面是说过的,引入短视频的手段本身就是创新,源于对时代的捕捉。拍摄的时候很多小演员在休息的时候都会刷抖音。对很多人来说,短视频已经成为了现在的电影。放在三分之二处也是将短视频部分作为情节的转折点的一个装置来使用。如果放在结尾,就没什么创意了。当然我也有意地想以中途插入短视频的形式来让观众产生类似布莱希特戏剧的间离效果。我在电影中塑造了一个虚构性很强,甚至有很多超现实元素的世界,所以当竖屏部分出现的时候反倒把观众拉回了现实中。通过突然打破沉浸式的观影的方式来阻止观众过度地融入故事其中,从而让观众退一步来反思电影中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是呼吁给孩子减负,还孩子们一个童年。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剧照



耐观影:你觉得哪一场戏对你来说比较有挑战


导演:

肯定是那场水戏。都说拍什么最困难:小孩、水和动物。我们那场这三个元素都有了。拍摄之前好几晚我都睡不着觉,害怕出什么问题。


但其实我们拍摄的地点上游看上去比较湍急,下游则很平静,可以躺着漂起来都不会被冲走。当时找了一些当地的村民当救生员,所有大人小孩都非常配合我们的拍摄。小演员一遍一遍地在水里飘过来飘回去,一次都没喊冷。最后收工的时候,我抬头一看天亮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一下子感觉整个世界都不一样。那种感觉没办法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进行表达,很奇妙。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剧照



耐观影:影片在声音上处理也很有意思,非常规的人声处理,更多的是后期处理。为什么会选择这种相对纯形式的设计,而非正常的对话?


导演:

一是因为想打造复古的感觉,模拟小时候看过的片子。那个时候因为技术不达标,再加上胶卷保存的不完善。所以后人看的时候,会觉得电影声音是有损伤的。所以《作文》中出现的音画不同步的现象,伴随着滋啦滋啦的声效和很强的低噪,甚至有时有种在听大喇叭放声音的感觉都是想要塑造这种梦核式的感受。像是隔着毛玻璃看自己的过去,这是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我们对自己童年时的记忆其实是不准确的,是模糊的和受损的,这种设计也是想要营造这种氛围。



耐观影:你的上一部短片《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也是模仿早期电影。早期的默片的形式其实和现在短视频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通过身体语言传递信息。为什么会着迷于用这种形式拍摄电影?


导演:

主要是我个人对默片时代的一种复兴吧。你说的很对,现代短视频中的一些疯疯癫癫的行为和小孩的行为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很类似。所以这部儿童片中才会同时出现了默片和短视频的元素。但我不会说这是我只走这个路线,只是这两部正好是同种风格。


耐观影:我觉得就是你刚才说到“复兴”,同时你也提到了未来。这两者一个在往后看,一个在往前看,但我觉得其实二者是殊途同归的。比如在你的电影里面既有短视频,也有早期电影类似“棍棒喜剧”的手法。短视频其实也是对电影初生之时的重新造访,短视频里面的那些技艺,其实现在看来都是电影史早期出现过的。


导演:

你解释得很对。



耐观影:你会对一些邪典电影、恶趣味的东西有一个自己的喜好吗?


导演:

我个人观影非常开放,什么都会看。但是我的确没有在这部片子中有意的加入恶趣味的元素。你会觉得恶趣味吗?


耐观影:我觉得作为大人来看的话,会有一点。肯定是跟看常规儿童片不太一样的。


导演:

我不太想拍常规的电影,这个大家都能拍。但说实话没有刻意地加入恶趣味的东西。因为其实小孩儿都是很无厘头的。在我们大人来看的话,会觉得小孩的有些行为和思考方式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很难控制。因为我们大人是被社会规训过的。


耐观影:对,因为小孩子的无厘头对大人来说是一种焦虑。


导演:

对,大人们也需要对孩子宽容一点,其实也是对童年的自己宽容一点。


耐观影:可能这也是有些观众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不太喜欢的原因吧。就是会对这种脱离控制的小孩子有一种恐惧。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剧照



平遥电影展的观众包罗万象,大家从中国的五湖四海齐聚,也有海外观众前来观看,所以观众的口味和期待大不相同。




03

 拍电影和吃饭不做选择,

 我都要



耐观影:在平遥公开放映前后,你的心态有什么变化?


导演:

非常紧张,之前从没来过平遥。结果来了发现还有专车接送,专门的化妆人员,我哪见过这种场面。来参与的人也特别多,我还算是比较E的一个人,在这都开始有点I了。


放映之后我也的确听到了大家不同的想法。创作者是不可能不在意别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的。但我真的非常感谢那些对片子有益的评价,有思考的评价。只有这些才能让导演往前走,而且也让我更加坚定之后应该往什么样的方向走。也确定了之后如果要拍片应该拍什么类型的片子。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剧照



耐观影:你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导演:

很高兴你问到了我,以后不会再拍实验和先锋片了(笑)。之前的确玩儿的有点太疯了,接下来我准备走更加类型化和商业化的路线。做更成熟的叙事。拍完这片之后我就去洛杉矶读电影研究生了,好莱坞这个地方很现实,偏向工业化和商业化。也让我明白了电影只要需要面向市场和观众,就成为了一种商业性的存在了。创作者要在自我表达与观众理解中寻求一个平衡。这几年我在美国拍了几部短片,最新一部两个星期前刚刚做完后期,这一部可以说是特别好莱坞式的商业和类型片了,当然我也延续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个人风格和思路,保留了新老元素的杂糅,只不过变柔和了许多。可能是我也终于长大了吧(笑)。希望未来有机会能把这个短片扩展成长片吧。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幕后



耐观影:非常期待。那你有特别喜欢和欣赏的导演或者艺术家吗?


导演:

太多了。法国新浪潮的那一批导演,还有布努埃尔和费里尼


在我真正认识到电影是商业的一个东西之前,我受戏剧的影响较多。这点也都可以从我前两部影片看出来。


最近几年我则深受莱昂内导演的影响。电影和电影人都是互相影响的。莱昂内的西部片影响了古龙的武侠小说。而这些武侠精神、侠义情谊又转过头来影响了昆汀。


从古至今我们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传承的。接下来的拍摄计划并不是说我要往商业路线走,就把一些自我的东西都抛弃了。因为毕竟如果一个导演真的想要出彩,还是得有自己特殊的个人风格的。


这些理论和理念,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交织,其实都一直会伴随着我。不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电影人要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里,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合自己,适合观影群体的东西。所以以后我也会一直保留我的创作理念和精神。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幕后



耐观影:除了电影还有什么爱好?


导演:

吃!我来这吃得特别开心,口腔都吃溃疡了。我在家除了拍电影以外,就想着怎么琢磨吃,要不然电影里面吃猪蹄、喝春茶的情节也不会出现。不是都说每个留子拉出来都堪比米其林大厨吗。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也是为了吃。拍电影也是一样的,为了自我表达才创作,而又因为创作才拼命地自我表达。


拍电影已经这么苦了,所以要拍点让自己开心的。生活已经这么苦了,所以要吃点好的,才能让自己往下走。也算是品味人生吧!


《别把作文当回事儿》现场照


— F I N —

排版:周铭悦

版面编辑:王坤元

文字编辑:留白

责任编辑:Xavier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耐观影
《耐观影》是一家位于法国巴黎的影视文化交流协会,第一时间亲临各大电影节现场以视频和文字的形式报道最新消息,每周定期发布法国影讯,影评并组织影人见面等相关活动,以宣传中法电影相关文化的引进和交流为己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