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特估”提出及背后的真相
财富
财经
2024-09-07 21:29
北京
中国提出中特估,日本提出日特估,韩国也紧跟着提出。东亚三国同时提出特估时间相差一年半。中国是2022年11月,日本是2023年3月,韩国是2024年1月。然而日本率先完成了日特估,中国却在原地踏步。
上图上面这条线是日经225,下面这条线是沪深300,这是它们整整三年的对比图。日本指数涨了四成,几乎涨了50%。中国的沪深300在这个过程中跌了多少?形成严重的反差和被动。
为什么中国最早提出中特估反而崩溃,而日本在半年之后提出来却率先实现了?原因在于政策。中国中特估没有实现的原因是因为政策软,甚至没有政策。而日本在提出日特估之后,首先,颁布了一条刚性命令:如果2026年的时候日本上市公司的市净率低于1倍就退市。其次,政策披露之后,日本企业基本面立即改革,在现有的财务水平下,进行加大分红进行回购。政策也有,企业也动。资金全力推动低估值!
我们再来看日特估领涨板块,资本在起涨的时候,这几个航运公司都是1倍市盈率。还有下方的商社是巴菲特重仓股。这几个商社的起涨估值都是3、4倍,跟中国的银行股是一样的。
那么日特估启动的是以超低估值打基础,伴随着一些半导体元件。如果接下来中特估只有中国金融蓝筹上涨,市场也好像不行,如果完全要走日本的模式,超低估值翻1到2倍期间,那些真正的核心技术也会有所涨幅。
那么我们再看,在日经225中纯银行股的情况。为什么日本和韩国银行的市盈率之前也跟咱们一样,但是现在日本市场上的银行已经没有10倍市盈率以下?其实日本市盈率比中国还高30%。
这次日特估的领涨板块,巴菲特所持有的五大商社,涨了近两倍。从1块钱涨到3块钱,伯克希尔在五大商社的投资是传统的低估模式。巴菲特五大商社的投资简直是传奇,他没有掏自己的一分钱,利用日本的贷款利率只有2%,用自己的信誉在日本借了200亿美元的日元,然后把这笔钱买入五大商社获得了10%左右的分红,这是传统的低估值投资,是实在的纯估值修复。
中日韩是人类高收入国家中独有的非西方国家,唯一的靠勤劳和工商业科技实现富裕的非西方国家。第三,东亚儒家文化圈,中日韩,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除了这三类,再没有国家实现代化。为什么中日韩制度不同却都次递实现了现代化?
原因是中日韩都采取了一种“政府+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规划设计发展战略,企业在政府的蓝图里添砖加瓦,运营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是互相合作的。在日本出现通产省之前,人类没有产业政策这一说。资本发明通产省之前的西方政府全部不负责经济活动本身,更不会为社会经济提供规划,所有的经济活动全部由市场来完成,但是日本按照自己的国情和历史,搞了通产省负责设计日本的战略经济战略、企业配合。随后韩国也执行了这个政策。再后来的中国改革开放更是这样的,中日韩的制度不同,但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抽象之后都是“政府+市场”。正是这种模式成功的实现了儒家文化圈,成为非西方国家的发达国家。但是非常悲剧的是舆论以及定价权是掌控在西方手里的。西方的逻辑是一切和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前途都是黯淡的。在中国、韩国、日本都出现了银行股长期在5倍市盈率的情况,为什么?因为日本,韩国的银行跟中国的银行一样,都是按照政府的意思给大企业贷款。错误低估的本质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因为这三个国家市场上跟体制相关的大型基础产业长期受低估在性质上是政治问题。所以必须政策提出,也必须是政策实质推动,单一的市场力量是改不了的。作为所谓的纯市场经济的日本,在日本经济起飞的时候造船、电子规划都是通产省规划的,成功解决日本低估,再次回归了政府和市场合作。没有政府和市场合作是不行的。前任主席在过去几年里面完全没有提出任何政策,让政治力量根本没有发挥任何能力。市场在割韭菜,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资金的理性度又不如日本,更需要更强大的政策推动。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