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洋世达 | “桥”见古今,向美而行——六年级组“1+G+C”跨学科学习课程

文摘   2025-01-03 17:32   重庆  





“桥”见古今

向美而行


六年级组“1+G+C”跨学科学习课程

“建筑是伟大时代的年表。当一切行动和歌声都停止了的时候,只有建筑还屹立那里,用它自己的语言叙述着那伟大的时代。”

——果戈里



在中国现代化的锦绣画卷上,交通运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的桥梁连接着历史和现实的非凡跨越,几千年文明进程中,留下了大量堪称经典的桥梁艺术品。本学期,南坪实验小学洋世达校区六年级的同学们在校本“1+G+C”跨学科学习课程中,探索中国古今名桥,设计与建造桥梁,希望学生能够跨越时空,感受桥梁的魅力。


“桥”见历史

桥梁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从古至今,中国留下了许多的桥梁印记,如古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等,现代名桥港珠澳大桥、丹昆特大桥、北盘江第一桥等。这些桥梁不仅是工程技术的杰作,也是文化交流的见证。那么,桥是如何起源的?它在我国古代又是如何发展进而达到顶峰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踏上了桥梁探索之路,从古时的索桥、梁桥、拱桥、浮桥,到如今的跨海大桥、立交桥、公轨两用桥等;从世界各地,到“桥都”重庆,瞧见古今中外桥梁之美,感悟代代相传匠人智慧。通过此次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跨越时空,感受桥梁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桥”见底蕴

“桥,水梁也。从木,乔声。”一砖一瓦有历史,一桥一木有故事。桥梁文化不仅在于它的建筑之美,更是蕴含着数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之美。学生探求着古文古诗中关于“桥”的描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一首首诗文让孩子们对桥在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深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不仅如此,中华美食中“桥”的运用,如过桥米线、雪桥八仙等,也让学生们对桥文化有了“垂涎欲滴”的探求。




“桥”见未来


山与河是交通中的最大障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可见修建桥梁,无疑是突破河流天堑的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手段。如今,桥梁遍布世界各地,美丽而又神秘,能够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对于孩子们来说,桥梁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其代表着未知和探索的可能性。在课堂上,孩子们变身桥梁工程师,亲手制作,结合数学、科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利用木棍、树枝、超轻黏土等道具,搭建五花八门的桥梁,利用简单的承重测试,检验桥梁模型的稳定性。各式各样的桥梁设计彰显着孩子们的巧思妙想。



学习并非简单地灌输知识,其核心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探索的旅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埋下的种子。此次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眼界与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中国悠久的桥梁文化,还能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也为其未来学习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础。在乐中学、在学中思,相信这样的实践课程有望激发学生对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兴趣,并激励他们为之付出努力,不断前行探索。




撰稿:肖雨涵 湛苁蓉

一审:曾蒂

二审:刘妍然

三审:张鸿

编辑:蒲思佳


2025年第4期(总第3536期)

往期回顾 | 

REVIEW


南小·正街 | 携手,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爱我请给我在看

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立南小 任当世界 \x0d\x0a孕育中国灵魂 开启世界眼光\x0d\x0a培养负责、包容、发展的世界小公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