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小巷子,开个幺店子;
一张方桌子,中间挖洞子;
洞里生炉子,炉上摆锅子;
吃上一肚子,香你一辈子。
——郭沫若
我校劳动课程以实践为主线,结合国家劳动课程分段目标与《劳动教育》教材,构建了“1+X”的劳动课程。基于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注重生活实际的联系,南坪实验小学金科校区此次开展了“我和劳动的100件小事”之《DIY重庆火锅》实践课程。
火锅古称“古董羹”,历史悠久,老少皆宜。它以其“万物皆可烫”的包容性,展示出独一无二的魅力。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火锅,拥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让我们跟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吧!
同学们经过分组、查资料、实地走访等途径了解了重庆火锅的由来、特点等相关知识,并用画笔记录下了自己喜欢的火锅菜品,加深了对家乡美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
火锅小知识
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毛肚火锅。据老街坊说,毛肚火锅起源清末民初,那时重庆码头和街边劳动人民吃的是廉价实惠的“水八块”。水八块全是牛的下杂,生切成薄片摆在几个不同的碟子里,且烫且吃。因其价格低廉,经济实惠,逐渐受到很多重庆市民的青睐。美味的火锅还有以下特点:
●菜品多样
火锅选料包罗万象,菜品发展到几百种。
●调料独特
可用香油、菜油、蒜泥等调制而成,将烫好的菜品蘸着吃,既调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吃法豪放
重庆人吃火锅的豪放与气吞山河之势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巴渝饮食文化的体现,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饮食文化的表现。
了解了有关重庆的火锅文化,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动手制作一锅热腾腾、红艳艳的火锅。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食材,合理分工,准备开始制作。瞧!有的正在洗锅接水,有的正在配制调料……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教室里飘荡的不仅有火锅诱人的香气,更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一锅红艳,香飘十里。只见热气带着香气从锅底缓缓升起,温暖的氛围自然地弥漫开来。各式蔬菜、菌菇、肉类等食材摆得满满当当,让人一看就胃口大开。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筷子,大快朵颐,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教室里,汤底翻滚沸腾间,香飘四溢的火锅让师生的幸福感逐渐弥漫开来。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而且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教育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文化传承的实践中,还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1+X”劳动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往期回顾 |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