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助力孩子
认识与探索自我
Hi,各位心育人!今天是5.15国际家庭日,恰逢心理健康月,相信很多地市都会要求发挥家校合力,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今天我就来更新家庭教育讲座资源了,本次家庭教育讲座面向的是中学生的家长群体,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我们都知道中学阶段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孩子出现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要求独立、自主,渴望拜托父母的控制。这些特点都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必然阶段,但家长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亲子冲突在这个阶段空前的严峻。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家校共育,作为心理老师我们也会发现对孩子做多次的心理干预,但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改变,我们的工作就很辛苦,所以向家长传递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非常的必要。这次的主题是我们青春期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的开场,旨在让家长理解教育中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给与孩子心理发展与探索的空间,效果不错。以下是本次讲座内容的部分分享:
首先,进入第一部分:什么是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感受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包括对自己的身份、角色、价值观和目标的认同和理解。即一个人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自己将会怎样”、“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要的职业发展与人生方向”的主观感受与体验。在这个阶段,个体会明确自己未来将会怎样生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经验的影响。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始于婴幼儿期,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经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孩子从出生就展开了对自我的探索,这种探索贯穿人的一生,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都有其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下边,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心理学家关于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播放视频):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心理挑战和成长任务,该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我们下边详细来了解下,正处于中学生的孩子处于人格发展的第五阶段:
在青春期孩子围绕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和“我到哪里去”这三个伟大的哲学命题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探索。
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引起自我情感的激烈变化,引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导致自我同一性扩散或社会角色混乱,并造成自我同一感危机。
诚然,在一段时期内,为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而出现暂时的同一性混乱,多属正常现象。通过角色试验、亲身体验的自我痛苦探求,可能实现新的、更富创造性的、积极的自我同一。但是,如果长期遭到同一性挫折,就会出现持久的、病态的同一性危机。他们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能形成清晰的自我同一感,致使自尊心受挫,道德标准受阻,长久地找不到发展方向,无法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正常生活。有的会走向与社会要求相反的、消极的同一。艾里克森也进一步地说明,确立自我同一性是个体一生的发展课题,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解决与前几个阶段任务完成的程度固然有密切关系,但是,青少年期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并不意味着今后就无法解决了。已经建立的自我同一,也不一定一劳永逸,它还会在今后遇到种种威胁和挑衅。因此,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确立是动态的、毕生的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青少年时期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任务,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成就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都具有深远影响。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自我同一性对于个体的成长、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行为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下边,我们一起聆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儿童与青少年教育咨询专家陈默教授对于青春期孩子自我认识重要性的认识。播放视频:
我们要知道的是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确立主要通过对自我求索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和理想进行认真而具体的思考,并由此而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自我同一性,从而确定下一步进入成年的人生目标。那么,父母作为孩子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引导者,对于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家长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成长危机,引导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达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可以做些什么呢?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孩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力量,作为父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我们都知道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是孩子遭受失败,面临挫折时最强有力的避风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能够产生影响的首要条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深深影响孩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在模仿和实践中形成稳定而健康的自我认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能够体会生活和工作的意义,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人,我们的自我认同也会影响到孩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当然有效沟通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关键,我们要主动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当他们在面对困扰或挫折时,我们的理解和包容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坚定前行的信心。当孩子在学业或者人际交往中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否定孩子,不能一味认为是孩子不努力,不上进,也需要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聊聊,究竟是在哪方面遇到了挑战,需要父母做些什么,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其次,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关系也是他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父母关系和谐,相亲相爱是给与孩子最大的爱。最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也要注意自己教养方式的改变,中学阶段的孩子已不像小学阶段时听从父母的话,这个阶段父母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服从自己,而要给与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内心,同时父母也要有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相对稳定,生活中及时的关注到自己的心情也能捕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合理的处理自己的情绪,掌握深呼吸、运动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技巧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困扰。
当然,在中学阶段我们也时常会问孩子“你将来想干什么?想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孩子对未来的职业探索也需要家长加以适当的引导,不可因为孩子说“不知道”就盲目认为孩子没有志向,因为未来的职业探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体验。
开启对话:在合适的时机,如孩子的假期、学期结束或面对重要学习阶段转折点时,以轻松、开放的态度开启对话。避免在压力大或者忙碌的时候强求讨论。
理解并尊重:首先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听取他们对未来的设想和期待,尊重他们的理想和选择,即使这些可能与您预设的轨道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激情,父母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而非决定。
分享经验:分享您自己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朋友的职业历程,包括成功与挫折,帮助孩子理解任何职业道路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同时也要有适应变化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探索各种可能性:鼓励孩子参加各类活动、实习或志愿者服务,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和体验不同的职业领域,从而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和未来方向。
设定目标: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探讨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比如特定的教育路径、技能培养等。
提供资源:利用自己的社交网络,为孩子联系行业内人士,让他们有机会与专业人士交流,获取一手职业经验。如有必要,可借助专业的职业规划顾问或测评工具,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职业倾向测试和分析。
持续跟进:这并非一次性谈话,而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孩子成长和认知的变化,定期重新审视和调整他们的职业规划。
心理支持与激励机制:当孩子在规划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情感支持和积极的心理建设。建立正面的家庭氛围,肯定孩子的每一步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让我们一起聆听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关于青春期孩子如何做好自我探索的视频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播放视频:
1.精美课件PPT
2.讲座逐字稿
3.3个配套视频
【获取方式】
1.点亮在看,配上一句暖心推荐语转发2个200人以上心理群,3张截图私信公众号,此方法可获课件PDF格式(带水印)。转发获取截止到2024年5月18日晚上18点,转发时间结束后,资料会统一发送,勿催。
2.关注公众号,文章末尾打赏10元,获得本课程全部资源,此方法可以获精美课件PPT、讲座逐字稿、3个课程配套视频,长期有效。
特别声明:所有资料仅供校内自用,禁止二次传播、参赛、投稿、或者商用,请保护知识产权。
往期家庭教育讲座资源,点击链接进入:
我在这里
等着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