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十四期 | 徐卫教授·冯茹教授·梁爱斌教授 探索与突破:MRD驱动CLL/SLL治疗的临床实践

健康   2024-11-01 20:24   北京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化疗、免疫化疗逐步过渡到靶向治疗、和靶向联合治疗的新时代。第十四期“伊路同行,百家争鸣”COLY线上访谈聚焦MRD驱动CLL治疗的临床实践,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茹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担任主席,汇聚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当前CLL治疗的临床需求、治疗演变及双重治疗策略。





PART1
开场致词

徐卫教授首先对与会的专家表示了欢迎,她表示,以伊布替尼为代表的BTK抑制剂改变了CLL的治疗史。在当前靶向治疗时代,微小残留病灶(MRD)驱动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本次COLY线上会议汇集了众多CLL领域内的杰出人士,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了解MRD驱动治疗模式的平台。会议的目的是促进知识共享,推动学术界对CLL治疗策略的进一步认知。希望通过讨论,能够明确MRD驱动治疗在CLL治疗中的地位,探索BTK抑制剂的最佳应用方案,并解决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冯茹教授认为本场会议的主旨非常明确,旨在深入探讨CLL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前的CLL治疗实践至关重要,也对推动未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现今CLL临床需求、治疗策略的讨论,有助于临床更深入地理解CLL治疗的复杂性,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临床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共同为提高CLL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而努力。







梁爱斌教授表示靶向治疗为CLL治疗开创了新时代,而且它的引入促进了对CLL治疗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如固定周期治疗和MRD指导下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选择。本期“伊路同行,百家争鸣”,聚焦于CLL的主题,所邀请的专家均在CLL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而且本次与会者来自全国各地,体现了本场会议的全国性意义,期望会议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PART2

CLL-临床需求导向的治疗演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谢万灼教授深入分析了CLL治疗的历史演变和当前的治疗策略。他指出,化疗、免疫化疗治疗CLL,虽然有较高的应答率和深度缓解率,但长短期生存仍然不足以满足当前CLL患者的需求,其安全性也备受挑战。以伊布替尼为代表的BTK抑制剂将CLL的治疗引领至靶向药时代。在8年的随访下,伊布替尼治疗的TN-CLL患者7年OS率达78%。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CLL疾病存在异质性,这意味着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靶向联合治疗开始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其中靶向药物联合免疫化疗(如I+R VS FCR,A+O vs O+CIb),显著增加了CLL患者在临床的可及性,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靶向药物联合(如I+V,V+O)使得患者在靶向治疗时代,不仅获得了选择更短治疗时长的可能,同时保证了长短期疗效。另外,随着临床需求的提高,多项研究开始探索以uMRD策略指导治疗,多项研究显示该治疗策略为CLL患者带来了较好的长期获益。CLL治疗模式还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PART3

CLL的双重治疗策略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探讨了CLL治疗的双重策略,即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这也是目前临床的重点需求之一。她表示,基于CLL的免疫缺陷,降低肿瘤负荷的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应该成为CLL疾病管理的核心。若忽视免疫功能,临床后果是继发性恶性肿瘤和感染的风险增加,而感染是CLL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调节的紊乱可导致CLL的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在当下,CLL治疗的新型药物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活化TME抗CLL的活性三种方式来影响CLL肿瘤微环境,有效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其中伊布替尼在恢复免疫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伊布替尼可通过双重机制有效控制CLL,实现同时降低肿瘤负荷和恢复免疫功能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解决方案。



PART4
各抒己见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卢英豪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谭晓虹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蕊教授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史雪教授与黄海雯教授、谢万灼教授及冯茹教授就CLL治疗的最新进展、双重治疗策略的应用以及临床治疗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卢英豪教授指出,BTK抑制剂已成为CLL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他对治疗期间是否能联合免疫化疗以求快速降低肿瘤负荷,尤其是降低血细胞仍有疑惑。黄海雯教授及冯茹教授均表示,对于血细胞数量升高但淋巴结和肝脾缩小的患者,应进行动态和密切的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老年患者可使用减量的BTK抑制剂,或在初始阶段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在必要时结合使用CD20单抗,以期在降低肿瘤负荷后,再调整BTK抑制剂的剂量;而对于追求有限期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可考虑联合免疫化疗以实现MRD阴性的深度缓解。

谭晓虹教授就有限期治疗的推荐人群和MRD检测技术的选择与黄海雯教授进行了讨论。黄海雯教授表示,有限期治疗并非常规治疗手段,通常推荐用于年纪较轻、对生活质量有较高要求且不愿意接受长期治疗的患者,可考虑BTK抑制剂联合免疫化疗或维奈克拉;关于MRD监测技术,他们中心多常用流式细胞术,因为这种方法较为稳定,而NGS技术由于成本及开展难度等问题,并未将其作为常规MRD监测手段。

张蕊教授在讨论中提出了关于伴高危细胞遗传突变(如大细胞转化)的CLL患者的治疗以及BTK抑制剂治疗期间感染风险管理的问题。谢万灼教授指出,对于具有大细胞转化的CLL患者,应按照Richter转化的方案处理,可参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于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强的联合方案,小分子靶向药物或双抗可能是一种选择。 对于感染问题,黄海雯教授提到,免疫球蛋白水平和CD4+ T细胞数量可作为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实践中,BTK抑制剂治疗期间应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预防措施,如阿昔洛韦、磺胺甲恶唑及左氧氟沙星。

史雪教授与黄海雯教授及冯茹教授一起探讨了伊布替尼对免疫重建的长期影响(随着伊布替尼的应用时间延长,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A 水平会逐渐升高)。黄海雯教授表示,CLL作为一种B细胞疾病,其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能力在疾病进展时是降低的,有些患者可能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并无法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她强调,对于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数量,需要进一步细分有功能和无功能。冯茹教授补充道,除了定量外,免疫球蛋白的成分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在CLL治疗过程中,随着疾病控制和免疫功能恢复,感染机会和程度都在变化,免疫球蛋白成分的变化可能是免疫功能恢复的一个表现。


大会总结

CLL治疗从化疗、免疫化疗、靶向治疗,再到如今对固定周期、靶向联合细胞治疗等的探索,都是快速发展的良好体现,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临床治疗过程中更需要注意多方问题,如感染风险管理和患者个体化治疗选择,这些都是CLL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众多治疗选择中,伊布替尼作为首个BTK抑制剂,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长期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益处。特别是在感染风险管理方面,伊布替尼的使用显示出较低的感染发生率。伊布替尼治疗的TN-CLL患者在10年的随访中,9年总生存率(OS)已达到68%。这一结果表明,伊布替尼治疗的CLL患者在生存期方面已经实现与正常人群相一致的生存目标,标志着CLL治疗的一个重要进步。期待未来随着更深入的研究探索,能推动CLL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往期回顾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一期 | 马军·赵维莅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二期 | 李建勇•彭宏凌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三期 | 邱录贵•李剑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四期 | 纪春岩•王少元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五期 | 冯茹·刘澎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六期 | 免疫重建对于CLL治疗的意义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七期 | 持续还是有限?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八期 | 慢淋患者长期管理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九期 | 景红梅•钱文斌•张蕾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十期| 马军·王建祥·宋玉琴 顺应需求变迁,推进CLL治疗发展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11期 | 金洁·刘耀·李志铭 谈CLL临床所需,探CLL治疗发展

「COLY」系列会议会后报道第十二期 | 赵洪国·景红梅·邹德慧 BTKi携手CAR-T抗“淋”的前景与思考



荟萃名家 聚焦临床

欢迎关注CCMTV·血液频道!

CCMTV血液频道视频号已上线!
带您了解最新血液资讯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CCMTV血液频道
血液科医生学习、交流园地,血液科最新资讯、精彩手术、病例讨论、专家讲课视频集中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