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专栏】甘茂华|温哥华散记(续)

文摘   文学   2024-07-18 21:37   河北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温哥华散记(续)


在温哥华逛书店
上海书展期间,东方卫视播出的新闻中,突然看见老朋友冯买书的镜头,心里觉得惊喜和亲切。读书、购书、藏书,是我们的共同爱好。于是,我立即拨通越洋电话,向冯询问书展的盛况。冯在通话中顺便要我将温哥华书市说一说,彼此多一些了解。我想到苏轼的诗;“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看到就写,不然事后难摹,这对我是一个提醒。在温哥华逛书店和图书馆,虽是那么平常,却毕竟与国内有所区别,经冯一说,忽然涌上心头。
温哥华的中文书店规模较大的有三家,一家是唐人街的三联书店,一家是时代坊二楼的三联书店,还有一家是大统华超市的北京书店。北京书店的书都来自中国大陆,两家三联书店的书,除大陆外,香港、台湾的书居多。我在三联书店买到一本复旦大学教授潘旭澜先生的评论集《太平杂说》,就是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的。这本书说的是150年前,太平军于广西揭竿造反,以“宗教”形式啸聚山林,起于青萍之末,迅速发展成一支以农民军为主体的军队,与清军攻战连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藩、李鸿章等都与因之而成历史人物。竖排繁体,由右而左,读起来很有意思。我在北京书店买过几本打折的书,比如上海文艺出版的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第一辑《北回归线》,原价人民币40元,现价5加元,书中收有原在宜昌市的诗人南野的诗作,它使我想起南野在三峡大学教书的情景。又比如花城出版社冯唐的小说集《天下卵》,也只要5加元,我喜欢冯唐的文字,有着风骚腥鲜、自由挥洒、磅礴斑斓、肆无忌惮的气势。总的来说,这里的书店中纯文学类书不多,宗教类书、生活类书、时尚类书、娱乐类书等等更加畅销。
温哥华是由多个社区组成的城市,除温哥华市图书馆外,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我常去的是西温图书馆。图书馆的大门口挂着两个装满鲜花的花篮,过街对面就是一个小型的纪念公园。西温图书馆的底楼有一个中文、日文、韩文的书库,我就在那里寻找自己想要读的书。我基本上是每一个月去借一次书,一次借六本左右,20天后归还,如逾期不还,就要被罚款。加拿大人爱读书,每天上午10点图书馆开门后,许多人就像上班一样坐在图书馆里读书写作。书架之间有桌子,人们摊开书本和笔记本电脑,安静地享受着读书时光。我碰见过几个中国留学生在图书馆里跟人学外语,也看见菲律宾佣人带着孩子来借书。图书馆顶楼有一个儿童图书库,不仅为儿童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图书,还有孩子们玩的地方,我女儿就经常带着小外孙来这里消磨时间。她在顶楼,我在底楼,约好时间,借完书一起回家。可惜这里的中文藏书并不丰富,我一年时间差不多把这里的纯文学作品全读完了。其中,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金山》给我印象极深,长达40万言,涵盖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加两国的诸多历史事件,以小说形式撼动读者。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每一个中国人都从这部小说中、从几代中国人在故乡和异域之间的颠沛奋斗中感到共同的悲怆、共同的血气和情怀。”
在温哥华逛书店和图书馆,其实是在倾听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命运诉说,感受中国文学如此温馨明亮的光辉。对我旅居生活而言,会为获得精神抚慰而变得充实,而在感情上更加醇厚柔韧。
温暖的木屋

在加拿大温哥华,绵延的海岸线,广袤的森林,温暖的气候,美好的木屋,让人感受到这里是一个诗意栖居的地方。温哥华不像高楼林立、人流汹涌的北京和上海,而像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城市,甚至还有几分土气。但正是这朴素而又美丽的氛围,去除了浮躁喧嚣的时代病,让城市散发出生机勃勃的光芒。我对那些风采各异的木屋情有独钟,那亲切的人间烟火味,正是从这里悄悄地飘起来。
女儿家住在西温,那是一幢坐北朝南的房子,国内叫别墅,北美叫独立屋。房子修在山坡上,背靠海湾,前面连接高速公路。这样的独立屋像茶园一样,一层一层,从山脚往山上蔓延。与海湾垂直的公路直通山脚小镇,从家里走到海湾,只要20多分钟。一幢幢独立屋与海湾平行,远看仿佛天上的街市,入夜灯火灿灿,犹如银河落人间。
北美木结构住宅的房子,像随心所欲地搭积木似的,外观十分美丽。有城堡似的,也有楼房式的,还有平房庭院式的,座落在绿树环绕之中,如同童话般的木屋,给人无穷遐想。女儿家的房子有三层,底层是出租房、车库和儿童游戏室,二层是客厅、书房和厨房,三层是三个卧室和洗衣房。两个露天阳台,三层坡式屋顶,前后都有草坪,松柏组成围墙。清晨,站在客厅就能看见大海;傍晚,坐在露台就能欣赏倦鸟归林;正所谓风景这边独好。不要以为女儿女婿是大款,他们只是普通劳动者,靠着在海外十几年的积攒和房贷,才修起这座房子。况且,这样的房子成千上万,在温哥华是算不上什么稀奇的。
温哥华到处都可以看到漂亮的木屋。我在机场候机楼、西温社区、山下小镇和城市街道两旁,看到了一个木屋世界。据说,加拿大居民90%的住宅是木结构房屋。那种造型独特、质朴厚重的木屋,带给人的不仅是赏心悦目,还有温暖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木屋冬暖夏凉,环保健康,而且抗震性能好。这让我联想起鄂西老家的吊脚楼,同是木结构,却没有温哥华木屋的精致和科学。特别是多雾和潮湿的冬季,温暖的木屋是与本地环境和谐相处的一处生命空间,更具有家的魅力和亲和力。
为什么此处遍地木屋?我想一是气候的需要,阴湿多雨,木屋可以调节冷暖;二是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建筑材料因地制宜,木屋普及顺理成章。据资料记载,温哥华所在的卑诗省位于北美西北部的经济圈,土地面积达9500万公顷,将近2/3为森林所覆盖,约占加拿大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卑诗省是加拿大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分布最广的省份,全省森林面积达6000万公顷,占陆地面积的63%。难怪有人会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木吃木,加拿大木屋独步天下。
木屋的建筑用材主要是松树、雪松、柏树、冷杉、紫杉等等。这些树种并非只长在树林里或公园里,而在人家的房前屋后和城市的草地路旁随处可见,温哥华整个城市就是一个森林公园。我常常坐在露台上看树、看草、看海,心里涌动着辽远的思绪。尤其雨天,那些树杆上长着青苔、树梢上挂着珍珠般雨珠的树墙,让我构思着诗和远方的故事。美丽的木屋,温暖的木屋,是灵魂和身体的栖息地。这里,就连淅沥的小雨也变得年轻了。我想,如果没有木屋,旅游城市温哥华还能说风景如画吗?
亲爱的杰姆斯

都说温哥华是孩子的天堂,我从杰姆斯身上得到了应验,并且想起我们那一代人的不堪回首的童年。杰姆斯是大外孙的英文名字,今年8岁,小学三年级。我每天早上八点半钟送他去学校,他们九点上课,下午三点放学,中午自带便餐在学校吃饭。也就是说,他们每天在校时间不足六个小时。而且,三年级以前的学生,学校并不要求他们学到什么基础知识,只要求他们热爱学校、喜欢上学便足矣。因此,他们在学校没有负担,以玩为主;回家以后也没有家庭作业,仍然是玩,不过玩的类型和范围都有所扩大。如果你发现有的孩子上三年级了,还不会认钟,也不会背乘法口诀表,这一点也不稀奇,完全是正常的,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这里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就是让他们充分享受玩的乐趣。各种各样的游戏和户外运动,伴随他们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杰姆斯放学后,除了学中文和弹钢琴之外,大量时间是游泳、滑冰、踢足球、打网球、童子军活动等等。我去看过他们踢足球,孩子们在绿茵场上玩得生龙活虎,甚至下小雨了,在夜晚的灯光下,头发和衣服淋湿了,他们依然兴致勃勃。比他们年龄小的一帮孩子,大概只有四、五岁的样子,在足球俱乐部两个年轻女教练带领下,组成另一支队伍,东奔西跑,抢球射门,很像那么回事。童子军则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孩子适宜社会交际和自然生存能力的活动。平常,组织孩子爬山、野营。有一次,杰姆斯和同伴们竟然在冰天雪地的山顶上露宿了一夜。游戏、玩乐、运动、锻炼,孩子们从童年走向少年、走向青春。
女儿告诉我,相对国内的繁华热闹和忙碌生活而言,温哥华不是大都市,只是一个海水环绕的美丽温暖的桃花源。其实在这里生活相对简单得多,家是轴心,上班外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因此 有更多时间陪伴儿子学会成长和生活。所谓相夫教子,真是名副其实。当然,亲爱的杰姆斯也有他的烦恼,比如不爱吃米饭、不爱学中文,但他的童年时光毕竟是快乐时光,父爱母爱无处不在。我觉得中西教育由于目的不同,方式和效果也有天壤之别。西方强调人性化的教育,把人当人来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就健康快乐地生活,这其实是国民素质最根本的方面。而国内教育体制是一种应试体制,把人当作应试工具来培养,成名的工具,赚钱的工具,企业的工具,国家的工具,甚至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因此让孩子们有负担很重的功课,结果是万人同过独木桥——考大学成了唯一出路。但是,那片童年的绿草地呢?那个明净的游泳池呢?那一阵阵欢乐的歌声和笑声呢?那强健的体魄、开朗的性格、挑战生活的能力呢?这一切,都到哪里去了?
12月9号,温哥华下了今年第一场雪。我送杰姆斯去学校时,看见孩子们仍然在游戏场上玩滑梯、打秋千。杰姆斯和他的同学们趁上课铃响起之前,还抓紧时间踢了一会儿球。我想起春寒料峭时节,在商场门口的喷水池边,有几个孩子在水里玩乐,鞋子裤子都湿了,他们的父母也毫不在意,依然笑着让孩子们打水仗。我想说,亲爱的杰姆斯,当你长大后回忆起童年的故事时,一定会觉得那是一个幸福的故事,那是一首快乐的童谣。
西雅图一小镇

加拿大的温哥华与美国的西雅图是邻居,有许多人家住温哥华,却在西雅图上班,进进出出的,像走亲串戚一样,频繁而又平常。每逢周末,许多温哥华人驾车去西雅图游玩或购物,如同去公园休闲,十分方便。我们早就在美国驻温市领事馆办了十年签证,因此选择在五月的一个星期天,驾车去逛西雅图。车行高速路上,路边的植被茂盛丰厚,如穿过原始森林,我们就像坐着小船在峡谷中漂过。山地,平原,山地,平原,仿佛波涛起伏,移步换景,令人心旷神怡。远远地,看见和平门了。和平门是加美边境的标志性建筑,原以为像法国巴黎凯旋门一样,可以开车穿门而过。其实和平门是一座仿门雕塑,纯白的大门竖立在一片绿色草坪上,醒目大气而又庄严伟岸。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平门则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和平门,我们向你致敬!
去美国的车队排成长龙,通过边境站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但检查官面带笑容很和气。轮到我们时,一位女检查官看我们证件是第一次入境,便笑着对我们说:“欢迎你们踏上美国的土地!”我们对她挥手再见,抬头看天,风吹着边境站旗杆上的星条旗和枫叶旗,正在高高地飘扬。入境后,先去看郁金香。可惜季节已过,宽阔的平原上正在翻整土地。这里像江汉平原,几乎没种庄稼,大片土地种植郁金香。开花时,鲜花铺天盖地,让人身陷花的海洋。这种情景很像我们在春天里去江南看油菜花,“遍地黄金摇倩影,十分春色女儿家”,美得叫人赏心悦目,是摄影爱好者百拍不厌的景色。
开车来到西雅图一个小镇,据说是美国二十个最美丽的小镇之一。它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叫“角落”,我就把它叫做“角镇”。角镇横竖有好几条街道,街两边都是精巧美丽的老房子,墙上有1805、1908等数字,算起来也不过百多年历史。这在中国,称不上古老,可在美国,却是历经沧桑。角镇有手工艺木器商店,毛线编织商店,陶器瓷器商店,服装店,餐饮店等等,招揽世界各地游客。街边高坡上有一处房屋与众不同,造型奇特,完全是一艘船的样子,它吸引路人的眼球。街角空地上,靠墙而立的巨大原木截面比我人还高,有人说300年,有人说500年,树的年轮细密紧凑,怎么也数不清楚。这样的大树,我在神农架也没见过,真是小镇的一道招牌。还有个人家的院子里,摆着两尊铜铸的黄鹤。我想荆楚大地上的黄鹤悠悠、一去不返,原来是飞到美国西雅图来了。角镇的美丽和古朴,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在一家泰国餐馆吃午饭。白藤花架下,花香袭人。饭店壁橱里,供着泰国菩萨。孩子们在店外小花园跑来跑去,看金鱼,喂猫食,吃冰激凌,玩得自在快乐。不远处,沿街的咖啡馆、酒吧中,那些胳膊上刺着青色花纹的男人和丰乳肥臀的金发女人,悠闲地坐在街边喝咖啡或啤酒,晒着太阳聊着天,尽情享受角镇的春天。虽然北美的阳光温而不燠,但站在树荫下,一会儿就凉气浸身。看着眼前的情景,我想要是有几个文朋诗友在这里把酒论文,该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啊!这个小镇一下子激活了我的乡思,乡愁,虽然转瞬即逝,却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不知为什么,忽然就有些想家了。

作者简介:甘茂华,土家族,籍贯湖北恩施,定居湖北宜昌。知名散文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散文网特邀作家。历任湖北作协理事,湖北流行音乐艺委会理事,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宜昌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已出版小说、散文等各类文学著作16部,获得湖北文学奖、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文化部群星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有作品收入大学声乐教材和中学语文乡土教材,《三峡文学史》列有专节评介。


新锐

坚持“尊重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

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

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作品回顾


【散文家诗歌特辑】甘茂华|为生命而歌(诗歌五首)

【新年特辑】甘茂华|时光如梭,就此别过

2019年新锐散文优秀作者作品回顾|甘茂华

【作家专栏】甘茂华|九佬十八匠

【作家专栏】甘茂华|在 生 碑

【作家专栏】甘茂华|追忆鄢国培

【作家专栏】甘茂华|庚子年正月日记

【作家专栏】甘茂华|独立寒冬的董市水府庙

【作家专栏】甘茂华|读油画家谢伟民肖像画

【作家专栏】甘茂华|与最朴素的春天相遇

【作家专栏】甘茂华|鄂西大山谣

【作家专栏】甘茂华|麦海拾穗小札

【作家专栏】甘茂华|不想白活就读书

【作家专栏】甘茂华|麦海拾穗小札(续篇)

【作家专栏】甘茂华|你要读一读明人小品

【作家专栏】甘茂华|《散文》中的散文

【作家专栏】甘茂华|写在大老岭的笔记

【作家专栏】甘茂华|三峡小城与三峡女子

【作家专栏】甘茂华|遥远的竹枝

【作家专栏】甘茂华|水浕司茶事

【作家专栏】甘茂华|三月里,灯下漫笔记流水

【作家专栏】甘茂华|你的生命被照亮

【作家专栏】甘茂华|印象恩施五章

【作家专栏】甘茂华|读高中学友诗词二题

【作家专栏】甘茂华|四季清江四章

【作家专栏】甘茂华|致亲爱的朵朵(三题)

【作家专栏】甘茂华|追光者在天上人间翱翔

【作家专栏】甘茂华|怀抱梦想的跋涉者

【作家专栏】甘茂华|潘爷爷的葬礼

【作家专栏】甘茂华|娓娓动人的乡土叙事

【作家专栏】甘茂华|桃叶橙的前世今生

【作家专栏】甘茂华|与四作家书

【作家专栏】甘茂华|写好自己的故事,致敬奋斗的人生

【作家专栏】甘茂华|巴人之河十章

【作家专栏】甘茂华|寻梦屈原祠

【作家专栏】甘茂华|老女人三题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 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投稿邮箱:

hebeilli@163.com

主编:云起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苹果手机扫这里


扫码赞赏请留言注明作者姓名


新锐散文
新锐散文,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在新锐散文公众号发表的文章,会择优在纸刊推荐发表。 投稿邮箱:hebeilli@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