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领域里“懂”的几个层次

文摘   2024-06-26 21:57   浙江  

在一个专业领域,所谓的懂有好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不懂装懂,道听途说了几个理论名词,然后自我演绎发挥的侃侃而谈,这种只能骗骗不懂的外行。对于内行来说,他们囫囵吞枣的知识点,导致错误都是显而易见的张冠李戴式的。姑且称为不懂装懂型。

第二个层次是有实践对理论的确认,清晰的知道它的适用边界,不会把基础问题搞错。姑且称为基础型。

第三个层次是对于不同理论的竞争和具体场景的效能,有技术直觉式的比例感。姑且称为直觉型。

第四个层次是对问题背后更高学科层次的机理,有深入论证和分析,同时又对整个领域有更宏观的问题意识和视野,对什么这个领域里的关键且重要的问题有自己的判断,有杨振宁所说的taste。姑且称为科学家型。

我在《染整领域的四类技术人员》里讲了四类技术人员:

在染整专业领域的人员水平,有四个层次:感觉、经验、实践实验数据与逻辑、技术直觉。
   最低层次的都是在讲感觉,基本属于还没入门的外行,通常他们搞不清楚各个物理量和性能之间的基本的逻辑关系,常常在缺乏逻辑关系两者总结出因果关系。而且同时他们还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因而无法通过实践来修正自己的认知。

    第二类是经验型的,他们根据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方法,有些有清晰准确的内在逻辑,有些也未必,就像炼丹术,往往是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得到的正确结果。另外,一旦问题稍稍偏离他们的经验领域,他们所做推演可能就会有很大问题。

    第三类是学术型的,他们受过基本的学术训练(高校研究生以上),明白建立基本的实验数据与逻辑结论的关联的方法。但在染厂那种需要快速得到结果的环境中,他们的表现往往还不如经验型的赤脚工程师,染厂一般给不了他们去做系统性实验的资源和时间。所谓系统性,正面讲是全面和准确,但往往也意味着对这个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不清楚关键点在哪里。

     第四类技术直觉型,这是最高水平。面对问题,他们往往不需要像学术型工程师一样需要做系统实验,而是有很准确的技术直觉可以快速确定问题可能存在的地方,并快速的实施。这种技术直觉的来源是长久的生产实践和对理论框架的厘清后融合而来的一种比例感,这种比例感已经内化了,所以他通常显得会比较跳跃。


    染整领域的四类技术人员里的第一类没入门的感觉型的技术人员水平和前述的不懂装懂型水平一样,两者的区别在于,不懂装懂型更喜欢卖弄,他们经常会突兀卖弄出一个他自以为生僻且高明的知识点,以彰显自己在这个领域里的专业,但实际上通常这个知识点和我们当下要处理的问题并无什么关系,纯粹是基于卖弄而卖弄;另一个是这类人对专业问题是不求甚解的,完全搞不清楚理论的适用边界,只要你稍微再往深里问一两句,他就会支支吾吾讲不出来或者左顾言他了。


   染整领域的四类技术人员里的经验型和学术型水平和前述的基础型相当,他们有的朴实肯干,称为技术宅男,就像我在《伽利略第一物性和消费主义世界》里讲的技术男一样,"我见过一些技术领域朋友,他们和别人交流时似乎总处于一种“弱势”,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表达结果的确定性标准是基于伽利略第一物性,当表达没有到达这个标准时,他们总是试图尝试去解释,这会使人觉得他们的结论不够可靠,对自己的结论也不够自信,就显得很“弱”,只有内行才能看出来,这不是“弱”,而是谦逊和严谨。而那些在交流中看起来很强的人,有很多人其实只是把自己偏好作为类似于伽利略第一物性一样确定性的基础,所以显得很强。讲好听点是自信,讲不好听点就是自以为是了。"这里的“显得很强”的很大程度也是不懂装懂的自欺欺人的结果。

     而有的性格张扬,或者干练,称为工厂或单位独当一面的骨干和leader。有些爱抬杠的朋友会说这些人只会动嘴不会动手,比如有业内朋友在谈到调色问题,说院校教育的毕业生调色还不如初中生,这里就涉及技术与技艺的辨析的问题。调色这个事,如果仅仅是打个样看颜色能不能符色,那么它是一个技艺,而不是一项技术。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技艺依靠的是练习和天赋获得,而技术依赖于对机理的理解而获得。很多院校生在练习强度和色感天赋上可能都弱于经过挑选和长久练习的初中生,表现比他差是正常的但调色除了是一项技艺,当然还有其深厚技术内涵,染料性能与工艺的适配,颜色一致性的控制、染料与面料指标的关系、颜色学层面的在线和远程管理等等,这些只有一小部分是技艺,有很大一部分是技术,即练习有助于你掌握这项技能,但光靠练习已经远远不够了,你还必须能够理解。


   

    染整领域的四类技术人员里的技术直觉性和前述的直觉型是一样的,他们既是独当一面的骨干和leader,也是我在《纺织染整领域需要工程师的工程师》里所讲的工程师的工程师,也是我在《染厂总工、厂长的跳槽》里讲的跨系统总工厂长。  “染厂的总工厂长有两种,一种是系统内总工厂长,一种是跨系统总工厂长。前者的水平发挥高度依赖于既定系统内的给定条件,脱离这个条件,他这个总工和厂长可能就做不下去。这个条件即包含可言述的制度框架和工艺路线,又包含不可言述的经过长久演化博弈而成型的利益责任边界和人事技术惯例。后者是可以跨系统存活的,具备在不同系统内的适应能力。他即可以在不同系统间切换技术及管理思路,亦可对旧系统做出合理的改造,他不被系统所束缚,他本身就是系统的构建者。”

     而经验型和学术型很多是系统内总工,这个就是基础性和直觉型水平的差距。


     在此之外,还有更高水平的,就是科学家型,他们的成就,低一等的就是著书立说,我们很多教科书可能就出自他们之手,更高的则还取决于机遇,在《色素化学》里又看到物理有机化学家Bunnett对科学中的机遇作了如下精彩的论述:科学发明的机遇是送给杰出科学家一份礼物,研究者具有随时观察事物的细微特性,有灵感的研究者可敏锐的察觉哪一些细节值得加倍去努力去研究的,哪些是微不足道的...。

    

纺染天地
分享原创性的新纤维、纺纱、织造、染整等纺织全产业链技术信息,解析底层机理,为纺织世界祛魅而增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