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减量处理是涤纶仿丝绸化加工过程中,改善织物风格化的重要工序之一。此工艺技术的开发可追溯至1949年,英国以烧碱水溶液处理涤纶织物,使其表面水解溶蚀;1955 年德国赫司脱公司又开发了以胺为催化剂的碱液处理;ICI公司1964年发布以季铵盐为催化剂的碱处理,称为“N法整理”。以上的研究是着眼于改善涤纶的染色性能,作为涤纶仿丝绸风格化处理,则首先由日本倡导的。稍后,又在涤棉混纺或交织织物的风格化加工中广泛获得推广应用。”
从上述的碱减量简史中可以看出,欧美人和东亚人对服饰面料关注侧重点是有不同的。东亚人(主要是中日韩)皮肤细腻,对手感风格有更细腻更高档次的追求。不管是纤维素纤维类的“开纤”砂洗,还是化纤类碱减量,还是珠三角的重硅油,都是对面料的东亚手感追求下产物。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期,外销式微,内销会越来越成为布商的主战场,那么对于如何将面料做得更有细腻手感和风格的染整工艺的开发会越来越多。
为了追求这种东亚(女装)手感,在染整中对织物的手感进行调适的处理技术路线上,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长三角的染厂偏好“开纤”砂洗这条路线,珠三角偏好添加硅油这条技术路线,我把这种现象称为长砂珠硅。
这两条技术路线的竞争,谁会更胜一筹?我觉得有这几个层面的进展可能会推动最终的走向。
1,其他印染聚集区对技术路线的选择,目前来看,开纤砂洗风格由于其高溢价吸引了部分对福建企业进行相关投入和开发,而且这个趋势在逐渐增多。
2,未来纤维素纺织品的市场格局。两条技术路线本质上的风险系数差异大,除了风格偏好的原因外,决定技术路线选择更重要的因素是整个贸易体系的容错率高低,对于在订单型贸易的染厂来讲,会更偏向于低风险的硅油路线,而对于容错率高但对风格新颖性要求高的内销现货市场,接受开纤砂洗的可能性会更大。未来哪条技术路线更胜一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纺织品市场贸易格局,是以订单(包括外贸)为主,还是以现货为主。
3,纤维素类面料产能的增加。这类纤维面料产能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这个领域的内卷,由此推动更具风格性的新工艺的创新,这个层面是利好开纤砂洗路线的。
4,开纤砂洗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进展。包括新的连续平幅连续砂洗设备的开发和推广,目前这类设备的缺陷是所能提供的剪切力度还太小,布面效果与传统工艺还相差较大。未来需要通过设备设计制造和工艺上的创新来改进。未来是否还会出现更新更高效的“开纤剂”和“开纤工艺”以及是否有更适合“开纤工艺”的纤维产品,都将是决定这条技术路线进展的重要事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萧绍地区的技术路线可能最终会胜出,纤维素面料的“开纤”砂洗和合成纤维的的碱减量会由核心的萧绍地区逐步向其他印染聚集区扩散。
相关阅读:1,《“开纤”的基本原理》
2,《莫代尔的“开纤”》
3,《空气拍打改善手感的机理》
4,《织物的身骨》
5,《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机理》
6,《决定织物的悬垂性的几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