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粘交织布滴水后,湿润的地方会产生一个拱起的泡泡,如下图:
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粘胶纱线湿润后,发生了湿溶胀,湿的纱线伸长,而干的地方纱线长度不变,由此导致了湿润的地方起拱起泡。
改善此问题的思路有以下几种:
1,做抗皱整理,降低粘胶的吸水性和湿溶胀性。
纤维遇水溶胀越大,此现象越明显,因此,可以采用降低纤维的吸水性和湿溶胀性来改善这个问题。粘胶纤维做过抗皱整理后,纤维大分子间建立了交联,亲水性会降低,湿溶胀性随之降低,从而降低湿溶胀下的纱线伸长,减轻湿后起泡现象。
2,环纺纱改涡流纺MVS。
粘胶的这种湿溶胀伸长还和纱体结构有关,纤维的溶胀有各向异性,即直径溶胀大而长度溶胀小。
环纺体系的捻回结构会将纤维的直径溶胀增大转化为纱线伸长(如果我们追求纱线伸长为目标的话,这里面应该有个最优捻回角,可以达到最大伸长,后面有机会另文详述),而涡流纺的芯纱包缠结构不会,其纱线伸长受制于其芯纱的伸长即纤维纵向的伸长,也就是说,涡流纺纱线湿溶胀导致的纱线伸长要比环纺体系要小的多。
3,织造门幅/成品门幅比尽可能小。
这种纱线的伸长,除了和纤维的溶胀大小有点,还和纤维的排列方式密切相关,织物在染整过程中,门幅发生的收缩越大,其退缩性松捻越大,纤维越趋向于与纱线长度方向垂直排列,因而纤维直径溶胀就越能体现在纱线长度方向,即湿润后胀幅越大。因此,降低织造门幅/成品门幅比也对这种湿后伸长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4,粘胶纱换棉纱.
如前所述,棉纤维的溶胀程度远小于粘胶纤维,换成棉纱后,此现象基本可以消除。
以上四个思路,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一起实施。
另外,这种溶胀性纱线伸长,染厂做再生纤维素织物经常遇到,干布浸入染液或柔软液,门幅胀大,导致进入轧车时产生胀幅皱。染厂解决这种问题有三个措施:
一个是拉幅后再浸轧,使门幅预伸长,拉幅门幅可以通过打湿整个匹条量湿幅来确定,一般拉幅门幅取的数比湿门幅宽一寸为佳。
另一个是湿布或潮布浸轧,原理和第一个方法类似,湿态或潮态下,织物门幅还处于宽的状态,不会因浸轧导致大幅度胀幅,也可避免轧车上的胀幅皱。
第三个是在织物浸渍和进入轧车之间,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溶胀的门幅进行舒展,以平整状态进入轧车,也可以避免胀幅皱,这个就需要浸轧和轧车之间有较长的距离,以及车速适当降低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