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砸文旅牌子,我就砸他饭碗”背后的三个“主义”

文摘   社会   2024-12-28 14:40   北京  

有人在后台问我是不是换赛道了,不是哈,我如果有一个所谓“赛道”,那就是“社会学观察”“普通人的民生思考”,我的所有文章都是在围绕这些中心思想来写的,至于说有的文章是批评,有的文章是夸赞,这更正常,该夸夸该骂骂,不说鬼话说人话。如果竟然认为我“就应该批判一切”否则就是换“赛道”了,那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认知有问题。我痛苦地发现很多人关注了我很久居然不知道我的主张是啥,一旦某篇文章不符合他的想象就反目成仇……这种人的脑子过于简单,不适合阅读与思考,欢迎“同温层”的朋友关注交流哈。

这篇文章写于2024年1月,当时有感于沈阳市文旅主官的坚定表态,就在前不久,这位主官已升任沈阳市副市长。事实证明,在今天这个时代,依旧有一种正确的“工作方法”,也依旧有这样的人,并且能获得组织认可,这说明啥呢?请不要一味地消极或者无脑地积极,客观一点,当个正常人就行了。

1.市场主义。

文旅是一门生意,尤其是在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社会,或许是最能够体现“自由交换”精神的产业。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热门旅游地出现不和谐声音的时候,当地的文旅主官通过镜头表达姿态——谁砸文旅牌子,我就砸他饭碗。

背后的第一个主义就是市场主义。

哈尔滨在这个冬天的出圈显得很突然,因为这地方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下大雪、打出溜滑、澡堂子里搓得溜光水滑……那为啥今年忽然一下子击中了人们的心巴?

我感觉和文旅的季节性热点密不可分。疫情结束后,节点旅游成为恢复经济的第一针多巴胺,打下去就管用,游客进入某个地方,经济就嗷嗷叫。对于前些年习惯了房地产项目几十上百亿收钱的地方财税而言,这时候也得认真对待文旅产业了,这个就叫切换经济发展动能。

既然是动能,当然带有明显的“一下子”意味,要有爆发性,要有特点,没特点的地方是火不起来的。

哈尔滨的特点,就是冬天,这是老天赏饭吃,赶上了。

市场主义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主官强硬表态,天时地利都有了,人和也必须有。

2.个人英雄主义。

饶是如此,还是要为敢于说出这句话的主官点个赞。

因为“谁砸文旅牌子,我就砸谁饭碗”很显然是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一句话。

慢不说你我身处法治时代,权力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一位官员说这种通俗易懂的话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就算是在丛林法则下,说这种话也需要强大的人格背书,一个没有个性的领导是讲不出这种话的。

所以,尽管这个句式本身已经没什么新鲜度,但它从谁的嘴里说出来还是很有新鲜感的,至少让外地游客和网友们能够明确地接收到来自官方的某个有力量的人给自己撑腰的信心。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这样的句式非但不是陈词滥调,反而是凤毛麟角。

如果每个热门旅游地的主官都能身先士卒,把这句话当做文旅工作的金科玉律,那这个地方总体来说肯定是不差的。

3.集体主义。

其实这句话更让人动容的,可能还是它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包括哈尔滨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共同心声。

心声这种事,体现了某种趋势,某种平民主义,用咱们熟悉的术语来讲叫集体主义。

一说集体主义,很多人都会皱眉头,尤其是读过哈耶克的朋友们,对这个概念有某种深深的反感。因为集体主义与个人权利总是会发生冲突的,假借着集体之名,个人就要牺牲,那确实很可怕。

但这里的集体主义,我认为不是那种集体主义,而是真实凝聚了某个城市、某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它是为了彰显个人利益而非损害个人利益。

当然也会“损害”——那个浴场酒店就不能像从前一样加一床被子要多收一百块钱——网友们说了,没听说过一千块开的房间,想加一床被还要多收一百块钱,本来也不该收。

市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这便是“谁砸文旅牌子,我就砸他饭碗”这个句式背后的三个主义。

这句话到底好不好,见仁见智。但我坚持认为,这样的句式能够出圈,本身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证明我们这个社会里掌握权力的人群里面,还是有很多性情中人的,你先别管人家的动机是啥,至少在代表老百姓说人话这一块,人家说了。你看,老百姓多容易满足啊。这个时代,谁也不差那一百块钱,大家想要的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道理。

阿亮评论
社会学科班出身,看透了社会那一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