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足是伪命题,大规模经济刺激需谨慎

文摘   2024-09-30 23:10   新加坡  

1,南海泡沫往事

这将是一次危险的股票投机生意,它会扼杀我国的工商业天才。它是一个危险的恶魔,它使人们陷入财富从天而降的幻想而不能自拔,不再去靠劳动挣钱,它要把人们引向毁灭。这项计划实质上是一场超级的罪恶它的目的是激起和保持人众的疯狂,人为地提高股票的价值,它的超出真实价值的分红诺言是永远也不会实现的。

这是我最近在读《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时,看到的一段话。这是当年《南海法案》在英国下议院通过的时候,议院内唯一的反对派沃普乐发出的呐喊声音。

南海法案:南海公司愿意购入市场总值3,160万英镑的可赎回政府债券及定期债券,并以南海公司的股票作交换。而公司会无条件支付政府400万镑,再加上有条件地支付的360万镑,使政府最多可从方案获760万镑。购入债券后,政府只需向南海公司支付5%的利率,利率到1727年夏天后会降至4%,那时开始南海公司所持的所有国债都会变成可赎回政府债券。在这场交易中,政府获得财政收入偿还债务,南海公司获得独家经营权,股价大涨。本质上,和密西西比泡沫一样,是一个债转股的方案

当然了,当时并没有人理睬他,议员们都手拿南海公司的贿赂,惊叹于南海公司的慷慨之中,政府官员都沉浸在南海公司发行股份,偿还国债的喜悦中,普通民众沉浸在南海公司股价飞一般增长,凭空带来的财富增长效应之中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在南海泡沫中,无数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也亏本离场。甚至,留下了一段经典名言: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轨迹,却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

这段故事让我有了一点危机感,最近一段时间,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刺激、刺激、刺激的声音,所有的人都在要求国家进行经济刺激,什么10万亿、50万亿!!仿佛刺激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仿佛只要把股市拉上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至少也算是警示。

甚至有人说,如果大盘从 3000 点涨到 4000 点,就可以为地方财政提供 25 万亿的资金。这个股权财政的支撑点是地方可以打包基建资产上市变现,或者设置地方投资基金投资地方企业上市变现。

2,假如上证来到5000点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思考。

假设,现在国家通过大量的央行贷款,或者设立平准基金,把股市拉到了5000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一开始,肯定是大家你好我好都很好,因为股民赚钱了开始消费了,经济活跃了,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开始出现了。

可是问题来了,股市上涨会带来通胀问题,比如我的股票从50万变成了100万,当然就要求更高的工资了。在通胀的压力之下,政府就得加息以遏制通胀,高利率之下,经济自然又崩了。

另外,如果股票的业绩和估值不匹配,结果是什么,大量的人就会高位套现,通胀又会带来货币贬值,这时候聪明的资金就会外逃避险。国内就会再次出现流动性危机,为了留住资金,政府又会被迫加息,高利率之下,经济又会崩盘。

3,财富不会凭空出现

南海泡沫告诉我们,财富是不会凭空出现的,如果真的出现了,要么是幻觉,要么就是骗局。同样的道理,当一个社会的资产回报率走低的时候,强行用资产泡沫的方式,人为创造超高的资产回报率,这样的事情是无法长久的。

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只要国家把股市搞起来,充值个几十万亿,然后股民有钱了就会消费,经济自然就会好起来。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南海泡沫的前传?

当时的英国政府,为了偿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留下的财政窟窿,才会迫不及待的同意南海公司的大胆融资计划。而南海公司,则负责开动宣传机器,不断向市场散布“在墨西哥、秘鲁一带发现巨大金银矿藏”“金银财宝就要源源不断运回英国”之类的虚幻信息,给人充满了幻想,带动股市上涨,财富效应大量出现,一场虚假繁荣景象快速浮现。

这种虚假繁荣的景象,我们刚刚经历过。2020年,美国大幅印钞,创造了无数的新需求,中国也跟着扩张产能,等到疫情1结束,人家加息了,我们产能过剩了。

现在呢?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有不少的声音要求强烈的刺激,甚至有人觉得应该效仿美国一样进行超级量化宽松。可是问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财富是有限的,国家只能实现财富转移,并不能凭空创造财富。

我一直赞同在当前的背景下,实施适度的刺激,以抵消通缩的力量。但,超出所需水平的刺激,除了给将来埋下更大的坑之外,没有太大的作用。(参考《不会有强刺激了!醒醒吧!》,以及下一篇文章《假如上证来到5000点》)

如果政府短期内印钞过多,就会转嫁为企业和居民的成本,因为财富的数量是有限的,需求超出政策水平,肯定会以通胀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再以高利率结束。

4,需求不足是伪命题

我看到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不继续刺激房地产、基建就行了,还有很多新的可以刺激,比如 数字经济、教育、生育等等。我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刺激总规模一定要控制。我们要知道,任何资产都是需要折旧的,而且财富是有限的,超出正常水平则需要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如果你不愿意,通胀就会找上门,逼你加息。

现在,我们整个国家的杠杆已经很高了,这时候需要的是去杠杆,而不是继续加杠杆。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一样,病了就要休息,为什么非得打吗啡让他继续工作?但是,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在鼓励进行大规模刺激,有人说50万亿,有人说10万亿,而且很多都是一些著名的学者。(参考《中国经济现状:通缩去杠杆的拐点在何方?》)

我不是学者,但是我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寅吃卯粮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儿。很多人在说,中国是需求不足,我觉得中国经济的核心还是供给问题旧的供给过剩了,无法产生足够的利润。新的供给,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依然在通过低价让利的手段抢夺市场。不管是旧供给还是新供给,资产回报率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试想一下,要是华为手机能够获得全球市场,抢夺苹果的市场份额,经济自然就会好了,需求自然就会起来了。如果中国的芯片企业能够大规模替代,高利润自然就会带来需求。

再试想一下,一个干了一辈子泥瓦匠的工人,现在不需要房子了,那么他得到的收入自然是下降的,这是供需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强行给他多发钱?多出来的钱谁来掏呢?

所以,需求不足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需求受购买力约束,而购买力的高低取决于收入,而收入取决于供给能力。财政刺激,一定要适可而止。

私募研习社
以客观独立态度,评测市场中的私募产品;读懂私募各类策略,避免踩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