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精彩
当下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去提高老龄人口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一个尤为关键的话题。现如今有这样一个观点,因衰老而引起的各种老年病其实是可以得到延缓的,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逆转。本期节目,来了解专注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与创新发展。
嘉/宾/介/绍
INTRODUCTION
老龄化趋势推动学科发展
当社会中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数中的占比超过10%,就可以被定义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根据这一比例来看,上海于197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放眼全国总人口数据,我国从1999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华东医院老年医学科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科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保志军教授一直以来专注于由老年科、营养科、康复科、骨松科等共同参与的多学科老年衰弱症研究。他介绍说,人类寿命因为医疗技术的发展得以延长,但是大家关心的不是绝对寿命的延长,而是如何健康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也就是“健康预期寿命”。
目前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与人均期望寿命之间的差值,大概在8到10年,也就是人类生命中最后8到10年的生活质量相对较差。而把这两者之间的差值尽可能地缩短,是保志军教授及其团队的目标。他认为老年人自身存在多病共存的情况,老年科常常面对的老年患者,会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慢病。老年人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身体的各项功能会逐渐地减退,就形成了老年人特有的“衰弱”,这就需要有效地综合管理、通盘考虑。
免疫年龄检测 精准干预
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性,给老年医学的临床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例如研究老年人高血压,如果该老年人同时患有高血脂、高血糖等慢病,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临床对血压情况的分析判断。面对这一挑战,华东医院通过对高端仪器设备的研发,持续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研究。
保志军教授一直以来提倡做“衰弱”的早期筛查,利用单细胞的测序,来分析血液指标,从而能够判断每个人的免疫年龄。免疫年龄如果与生理年龄相符,被认为处于正常范畴;免疫年龄更年轻,说明身体状况很好;免疫年龄远远高生理年龄的,则被判断为进入到“衰弱”状态,需要针对“衰弱”进行干预,早期干预“衰弱”,就可以延缓甚至逆转它。
“衰老是一种科学的规律,我们无法去逆转整个衰老的过程”
“衰弱”并不是老年人特有的,它在年轻人中也会存在。人体在大约20岁到30岁左右,肌肉骨骼的能力达到顶峰,30岁以后会逐渐下降,一旦进入到60岁甚至70岁以后,下降率就会加快。保志军教授认为如果能够让肌肉骨骼的能力顶峰变得更高,就可以相对延缓“衰弱”,在年纪轻的时候就可以加以干预,任何时候都不为早。
节目中保志军教授还为观众展现了华东医院的创新研发,一款锻炼老年人下肢肌力的康复辅具和一款辅助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可穿戴设备。对他来说,老年医学不仅需要科研创新,还离不开优质服务,通过集合华东医院自身优势,将前沿医疗技术进一步辐射上海乃至全国。
大医问诊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收看11月23日17:20第一财经频道《主角·大医》。本节目由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指导,约珥传媒出品,沃尔沃汽车作为节目指定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