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2.0,能为广电解困吗?

文摘   2024-10-17 11:34   山东  


编者按

一根线上的三网融合1.0,是从电信网角度出发的融合,并且是朝着弱化广播网的方向发展,对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不利。

或许是一个历史错误。

尽快启动三网融合2.0,提高广播电视产业的生产力,才能为行业彻底解困!
本文所有图片,以及带下滑杠的文字,均有对应的关联文章链接。


1


重新定位有线电视市场
市场定位高大上的说法,就是企业的初心使命从功能定位角度,就是企业的主责主业从接地气的角度,就是企业拿什么比较优势产品或服务到市场上去交易,并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使交易双方都能受益。
《视频网站要重蹈有线电视衰退覆辙?》一文推送后,就有网友表示,不论网络视频,还是有线电视,都是内容为王!
这话没毛病!
但视频网站是媒体,有内容比较优势。而有线电视网络是媒介,内容来自于电视台,广播传输服务才是其比较优势。
但是,三网融合却改变了有线电视的功能。
在《有线电视的功能正在改变》一文,我们会看到,三网融合1.0时代,有线电视的电信(互联网)化,是朝着弱化广播网的方向发展,站在了电视台的对立面。
有线电视公司既要降低电视台的传播力,又要电视台提供优质内容,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于是,电视台率先衰退,现在轮到了有线电视。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为什么要整合有线电视网络?》一文,给有线电视的产业定位是“抓中间、带两头”。
意思是,国家让有线网络公司把广播网做好,带动广播电视媒体、终端以及信息文化产业发展。
这需要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者理解比较优势这个比较反人性的基本的经济学概念。
在《有线电视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电视厂家,能化敌为友吗?》一文,有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视频。
受历史条件限制,我国有线电视早已经错过了转型电信运营商的最佳时间窗口。
尊重历史,尊重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新定位,避免刻舟求剑认真检讨仍然按十几年前的计划,将有线电视整合成为一张电信网,是不是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产业的生产力?是不是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
有线电视公司如果定位电信运营商,就会用电话、流量、宽带等电信产品或服务参与市场交易,电视业务则是在宽带业务基础上的扩展。
这等于先服务好互联网新媒体,一起与广播电视媒体竞争,从削弱广播电视媒体的角度,再服务广播电视媒体,还希望电视台提供优质内容。

这种媒介与媒体的内斗,就好比一条吃自己尾巴的蛇。这就是充满矛盾的三网融合1.0。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信化比较成功的欧美有线电视,已经不将广播电视传输当作主责主业了。

我国一些有线电视公司,即使觉悟很高,但在利益驱使下,也没能免俗。
甚至,我国的有线电视公司,还以传统广播电视媒介业务收入下降、其它业务收入增加,作为转型的成绩进行炫耀。
而实际上,有线电视的比较优势主营业务丢失,转型后的业务亏损,可谓祸不单行。
我们相信,这绝对是当初的政策制定者所想不到的。

2


补救
电信网和广播网是两种异构网络,需要独立分配网络资源。
一根线上进行融合,并且有线电视定位电信运营商,势必压缩广播网资源,进而改变有线电视功能,朝着干掉电视台的方向发展。

甚至,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有线电视,会利用广播电视媒体传输专营权,将广播电视业务作为捆绑其它收费业务的工具。

捆绑销售让广播电视媒体覆盖面减少,由公共服务变成了私人服务。
甚至,连新闻联播都成为收费内容。
捆绑销售的三网融合1.0,等于传播主流文化的广播电视媒介,向新媒体技术投降,降低了广播电视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或许,这是一个历史错误!
这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媒体失去传输媒介优势,被互联网挤压,逐渐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也是三网融合1.0条件下,广播网电信化的发展路径依赖和提高分工水平的必然结果

十几年过去了,技术进步却让看电视难、看电视烦成了社会问题。
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从去年开始,我国政府针对电视产业乱象,大力开展“双治理”活动。
经过了一年的大力度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要巩固加强治理效果,还必须认真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长效机制,加快调整或淘汰不适应创新、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

3


重新定位有线电视市场功能
如上所述,有线电视的市场功能定位,就是拿什么到市场上去交易,并且还能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让交易双方都受益。

就目前的条件,如果定位广播电视传输,有线电视能够拿得出手的比较优势产品或服务,非超高清全光广播网+DVBC2莫属,并且必须广播光纤独立入户。
至于时移回看功能承载的宽带,要尊重用户的选择权,既可以是三大运营商宽带,也可以是广电宽带。
这种多纤入户,广播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基于终端的融合,就是可避免通信产业内卷式竞争的三网融合2.0。
这时,有线电视的市场定位必须是广播电视传输。
在《【重磅】中国广电或启动划小承包改革!》一文,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中国广电心无旁骛地将全国人民看好超高清电视当作主责主业,仅仅把这一件事做好,其它业务作为辅助,就已经功德无量了。
这时,平均名中国广电员工为1.4万人提供服务,一定不愁吃饭
但是,定位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有线电视下一步的网络整合,将与定位电信运营商有所不同。
因为,本地化的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没有电信网的外部性,不需要将县级广电网络的经营决策权集中到省网或市网。
保持县级网络的经营自主权,更适合区域化的广播网经营,更容易调动县级广电网络的积极性,更容易与本地融媒体中心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本地党委和政府,也更容易获得本地政府的资金支持,省网的干线及内容聚合收费也可以得到保障,形成多赢局面。
已经获得本地政府支持的广电网络,大都是这种情况。
这样还能避免用经营电信网的集权模式经营广播网的弊端。
因为集权式经营管理,是为了解决电信网跨区域的外部性,用内部交易替代外部的市场交易。
这些内部交易,对于没有外部性的区域广播网经营是多余的。
比如,机顶盒等电视终端设备,本来应该是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现在却变成了有线电视网络省公司与县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成为县级广电网络公司的经营成本。
这种多余的内部交易十分有害,会形成省网利用集权、以安全为由、通过捆绑销售方式、从县级网络转移利益的弊端。
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腐败。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专门的司法解释,公布捆绑搭售有线机顶盒违法判例,保护用户选择权,会倒逼我国有线电视产业的安全分离,将有利于建设有线电视终端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这对于已经形成集权的省网,市场化改革的难度可能较大。

除非很多县级广电网络发展到当年的小岗村时刻,揭不开锅,才会被迫进行市场化改革。

4


引入市场机制?
其实,有线电视的市场失灵,本质上是价格传导机制的失灵。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政府定价;一个是省网按照电信网集权管理体制的集中定价。
定价的本质是利益分配。
但政府定价是从公益服务和保护国有资产等多重因素考虑,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
作为国有企业,省网定价也参考政府定价,但多了省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加价诉求,这是捆绑搭售的重要诱因,也是电信运营商的通病。
引入市场机制的目的,就是将定价权从政府或省网手中转移出来,解除捆绑搭售,根据区域差异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由县级网络或者更小的网格自主定价。
政府放权应该问题不大,但让省网放权就未必。
假设县级广电网络已经获得了自主定价的经营自主权,针对大众用户的广播业务比较容易实现市场化定价,但针对干线网传输业务,就比较麻烦。
因为,干线网传输业务来源单一,不能形成市场竞争机制。没有竞争机制,就不能形成市场价格,省网很有可能定价偏高,降低县级广电网络的竞争力。
这时,要么由政府或者国网,制定省网为县级广电网络提供服务的标准及价格,对省网提出考核要求。或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有线电视改革的关键一步:深化安全分工!》一文,我们提出,将公共频道传输成本支出独立核算,作为政府公共消费预算内投资。
该部分政府公共服务消费采购,可以由新媒体公司和省级广电网络公司竞争。
在《又一IPTV新媒体公司即将上市,给省级广电网络带来利好启示!》一文,我们提到,只要广电省网消除捆绑搭售行为,其播控权可以与广电新媒体的播控权一样变现。
如果允许新媒体公司向县级广电网络提供信源,那么也应该允许省级广电网络向IPTV提供信源,形成安全播控竞争。
这种竞争,可以给县级广电网络提供干线网络接入的选择权,有利于优质内容直达基层的通道不断演进和迭代,激励干线网络传输创新,消除二次压缩劣质传输,丰富优质内容来源。
优质内容直达县级广电网络,可很方便地插入本地县级新媒体的电视信号,在本地进行边缘调制、加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这样既可以保障广播电视安全传输,也可以避免公共服务权力的设租与寻租,还可以提升县级广电网络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但需要政府制定市场规则。


【关联阅读】

泰信电子
专注广播网与互联网的融合,解决电视难、看电视烦、看电视贵的难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