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要重蹈有线电视衰退覆辙?

文摘   2024-10-16 10:04   山东  



编者按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有网友问:博主,视频网站和有线电视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视频网站怎么会重蹈有线电视的覆辙?你又风马牛了!

仔细阅读完本文,你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本文所有图片,以及带下滑杠的文字,均有对应的关联文章链接。

民愤

10月8日,B站著名UP主“影视飓风”发布《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科普了视频平台通过压缩博主上传的视频画质,降低视频码率等方式,降低流量费用支出。

这既影响博主的内容表达,又会降低用户体验。

因为该视频打击面太大,第二天就被迫全网下架。

但这并没有降低该视频对行业的冲击力,反而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付费看的4K,连高清都不如!为降低流量费用,同一个视频,越多人看,就越模糊……

10月11日,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主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余英发表了题为《超高清赋能精品创作》的主题演讲,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

她说:在传输环节,由于网络容量不足,导致高成本的超高清节目制作出来传不下去或者被低码率劣质传输。在用户终端环节,还有为数不少的机顶盒电视机不支持超高清,或者技术质量良莠不齐。经过层层折扣,可以说我们国家的用户大多数没有获得真正的超高清体验,难以形成超高清的收视习惯和消费意愿,损害了产业生态。

看来,视频网站的骚操作,可谓人神共愤!

有关的分析文章已经很多了,我们不再赘述。下面我们从基础理论技术角度开始分析,并找出解决之道。


共同的祖师爷

视频压缩技术并非首先用于视频网站,而是最先用于DVB数字电视,以及同时代诞生的数字影碟(VCD、DVD)。最初的压缩技术标准是MPEG1,后来是MPEG2。

MPEG2基础上,形成了广泛用于DVB、IPTV/OTT的DVB传输技术标准体系。

再后来就是H.264、H.265、H.266,对应了我国的AVS、AVS2、AVS3。视频压缩效率大约按照提升1倍递增,升级周期大约10年。这些压缩技术,既用于网络视频,也用于广播电视。

此外,还有其它视频压缩技术。比如AV1、VP9之类的,主要用于网络视频。


这些压缩技术都涉及到著名的香农定律。

美国数学家香农在1948年提出了三个定律。分别是:可变长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也叫香农第一定律;有噪声信道编码定理,也叫香农第二定律;有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也叫香农第三定理。

香农第一定律是基础网络通信前向纠错FEC编码的理论基础,比如BCD编码、LDPC编码。第二定律是信道调制的理论基础,比如DVBC/C2等等。这两个定律是整个基础网络通信的理论基础。

视频压缩本质上是信源编码技术。所以香农第一、第三定律也同样是视频压缩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可见,香农的理论应用范围涵盖了整个信息产业,指导我们如何将信息传得更多、更远和更广。

所以,香农是网络视频OTT与网络通信行业共同的祖师爷。


干掉电视台?

有了上述铺垫,网络视频就可以和有线电视网络找到共同语言了。


进入《有线电视的功能正在改变!》就可以知道,美国至少60%的固定宽带,使用的是有线电视网。它承载了大量的网络视频数据。

现在,美国有线电视公司,遵从香农的祖训,在同轴电缆上已经实现了万兆宽带。

而我国的有线电视仍在使用数字化初期的DVBC或E/GPON技术,网络传输带宽有限。

在有限的带宽上,既要开展广播电视业务,又要开展宽带业务,并向宽带倾斜,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广播图像压缩得很模糊,减少组播(广播)宽带占用,多给互联网留出些带宽。

这就是一根线上的三网融合1.0。

广播用的视频压缩技术一般是MPEG2/H.264,比网络视频压缩技术效率低。

广播带宽降低+带宽利用率低,即使电视台图像质量再高,也传不下去,难以发挥广播电视的大屏优势。

结果,很多眼神好的年轻人发现,自从有线电视捆绑了宽带之后,不但变贵,图像也变模糊了,宽带体验差,率先流失,剩下的大都是眼神差的老人。

因为分工水平更高,网络视频的体验逐渐变好,广播网的市场价值降低。剩下的老人电视台观众也在逐渐流失,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下降有线电视广播业务的吸引力也下降。

这又导致有线电视对宽带业务的依赖加强,势必继续降低广播传输带宽,更加倾向转型电信网。

于是,广播电视产业就进入了广播传输网络媒介-电视台媒体的双输的恶性循环状态。

这与有线电视在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道路上跑出的加速度有关!

于是,有线电视变成电信运营商,为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成为一家人!


但是,有线电视公司将原因一股脑地归咎于电视台内容不好,手机分流等外部原因,认为必须IP化、云化,进行互联网转型,唯独把降低广播电视用户体验的做法忘得一干二净。

有线电视与网络视频一起成为电视台共同的“杀手”!


干掉电视台,重蹈有线电视衰退覆辙?

先撇开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公共服务属性不说,它的技术产业属性,是一直引领视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标清到高清,在清晰度和图像质量上,都是络视频追着广播电视跑。

现在,我国已经开通了10个超高清电视频道。

多年过去了,很多有线电视都没传,即使传了也是二次压缩的,看的人也不多。主要原因是,要么有线电视传输技术准落后,要么因为转型电信网,导致广播网资源匮乏。

高清电视传不下去,会导致众太少,电视台没有动力更新优质内容

人们看不到真正的超高清广播图像,视频网站也就没有了比较和参照,仅靠虚假宣传糊弄观众,让很多人感觉超高清也就是质量稍好的高清视频。甚至,看网络视频的人多了,图像质量还不如4年前。

干掉电视台后,视频网站没有了竞争,自己也不能进步。

所以,“影视飓风”的视频引起了人们的共情,形成舆论风暴。

轻视用户体验的网络视频,难道要步有线广播电视的后尘?


迷惑百姓的三千兆

视频数据压缩后,主要降低的是互联网云计算资源消耗,网络宽带的限制并不大。

不到10Mbps的网络视频超高清码率,百兆的4G+百兆宽带,对于网络视频网站声称的高清、极清、超高清、蓝光画质足够。

那么,5G+超高清、千兆光网+超高清,千兆WIFI+超高清,又变成了另外一个群体的忽悠。因为,这个群体刻意忽略了云计算资源的限制。

互联网的基因是电话网,云计算相当于电话网的交换局。交换局的算力,限制了电话网通信容量。

同样的道理,云计算的算力也限制了互联网的通讯容量。云算力不够,宽的带宽也没用

你花了大价钱,办理了三千兆业务,得到的仅仅是与测速服务器之间的带宽,连接视频网站的体验并没有改善多少。

网络视频体验取决于视频云计算分配给你的算力资源,也就是云计算中心机柜里的服务器资源。这是很昂贵的,连有钱的美国佬都撑不住。

这才是网络视频资源消耗的大头。

这种消耗主要由服务器折旧和电费组成。电费占大头。

互联网中的电费消耗,可以用交通网中的车损和油耗类比。

因为服务器是常年不断地连续运行,折旧周期通常为5年,是货运卡车10年折旧期的一半。

云计算耗电已经超过交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已经看到云计算不再是政策鼓励建设的对象。发展超高清,必须从超高清广播开始。


变革或将来临

在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主论坛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发表了题为《书写伟大时代  精品奉献人民》的致辞提到,到2025年底,将新开播13个央视和地方卫视超高清主频道;2027年,超高清频道将超过50个,头部网络视听平台年新增节目中超高清占比将超过65%,全面推进大屏小屏超高清化。有关项目已纳入了国家“两新”“两重”支持范围。

那么多超高清电视频道,靠地面波肯定不行。靠卫星,不适合城镇楼房场景。

最好的传输通道就是有线电视。但有线电视的转型,又远离广播电视这是个矛盾

如果不能将有线电视从向电信运营商狂奔的路上拉回来,上面曹局长宣布的超高清计划,有可能会落空。


光把有线电视拉回来还不行,还必须尽快建设全光广播网。

既然有关超高清频道开播项目已纳入了国家“两新”“两重”支持范围,传输网络也要一起纳入才行。

本号曾经推送了一篇名为《政府补贴全光广播网的必要性!》的文章,从广播网的本质,以及通信能耗的角度,提出政府应该补贴建设全光广播网。

建设全光广播网,一定是中国广电的机会。

但这要改变让有线电视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机制,尽快向三网融合2.0升级!

这就关系到对中国广电的重新定位。如此重大的话题,泰信君不敢多言!

【关联视频】

【关联阅读】

泰信电子
专注广播网与互联网的融合,解决电视难、看电视烦、看电视贵的难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