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期}
编辑/胡恬
校订/孙宇凡
如果你想系统地了解人类学领域,哪些大师的思想是不可错过的呢?他们又有哪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成果和经典著作呢?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本《Fifty Key Anthropologists》一书,由Robert Gordon、Harriet Lyons和Andrew Lyons共同主编。这本书精选了50位在人类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派与研究方向,为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新天地。无论你是初次接触人类学的入门者,还是希望进一步深入理解该学科的研究者,都能从中收获宝贵的知识与启发!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学大师,详细讲解他们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及代表性作品,帮助你系统地掌握人类学的核心议题与理论脉络。这本书不仅是人类学爱好者的入门指南,更是学术研究者值得收藏与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01.
马塞尔·莫斯 (Marcel Mauss)
【人物简介】
马塞尔·伊斯雷尔·莫斯(1872-1950)是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埃米尔·涂尔干的侄子,被誉为“法国民族学之父”。莫斯对于人类学的影响深远,尤其是他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的巫术、献祭和礼物交换等主题的分析。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礼物经济与交换行为,研究社会关系中的互惠模式。
仪式与社会结构,探讨仪式如何维持社会团结。
【重要观点】
提出“整体社会现象”理论,认为礼物交换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社会义务的体现。
他的研究为结构功能主义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品】
2016年,中译本,《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商务印书馆。
2007年,中译本,《巫术的一般理论:献祭的性质与功能》,理想国。
2003年,中译本,《社会学与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礼物》
*《社会学与人类学》
02.
阿普杜雷 (Arjun Appadurai)
03.
乔治·巴朗迪埃 (Georges Balandier)
04.
弗雷德里克·巴尔特 (Fredrik Barth)
【人物简介】
托马斯·弗雷德里克·韦拜·巴特(1928-2016)是一位挪威社会人类学家,出版过多本具有明显形式主义观点的民族志书籍,以对社会边界和民族认同的研究闻名,是现代人类学“边界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民族关系:研究民族群体如何通过互动构建和维系社会边界。
文化动态性:强调文化的流动性与变迁过程,而非静态存在。
政治生态学:探讨资源分配、生态环境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重要观点】
提出“边界理论”,认为民族群体的核心在于与他者互动时形成的社会边界,而非群体内部的同质性文化特征。
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能动性,挑战传统人类学中“文化整体论”的观点。
主张动态观察文化交互过程,通过田野调查揭示文化变迁的机制。
【荣誉认可】
1985年,被任命为政府学者。
【代表作】
2014年,中译本,《族群与边界》,商务印书馆。
*《族群与边界》
05.
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
(Ruth Fulton Benedict)
06.
弗雷德里克·巴利 (Frederick G. Bailey)
07.
弗朗茨·博厄斯 (Franz Boas)
【人物简介】
弗朗茨·尤里·博厄斯(1858-1942)是一位德裔美国人类学家和民族音乐学家。他是现代人类学的先驱,被称为“美国人类学之父”。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文化相对主义,反对进化论视角的文化优劣论。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北美印第安语言及其社会结构。
【重要观点】
提出文化多样性理论,强调所有文化都有其内在价值。
认为人类行为与环境、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荣誉认可】
培养了美国人类学的“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 、 语言学 、 考古学以及文化人类学,开创了一整套科学研究方法。
【代表作品】
1999年,中译本,《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华夏出版社。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08.
皮埃尔·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09.
让·科马罗夫和约翰·科马罗夫
(Jean and John Comaroff)
10.
玛丽·道格拉斯 (Dame Mary Douglas)
【人物简介】
玛丽·道格拉斯(1921-2007)是一位英国人类学家,以其关于人类文化、象征主义和风险的著作而闻名。她被认为是埃米尔·涂尔干的追随者和结构主义分析的支持者,对比较宗教有着浓厚的兴趣。,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文化与象征,探讨社会秩序与文化符号的关系。
污染与禁忌,研究文化如何通过禁忌维持社会边界。
【重要观点】
提出“洁净与危险”理论,分析文化如何通过分类定义秩序与混乱。
认为社会边界与文化分类是权力与社会控制的重要机制。
【代表作品】
2018年,中译本,《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商务印书馆。
*《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
11.
艾伦·邓德斯 (Alan Dundes)
12.
爱德华·埃文斯-普里查德
(Sir E. E. Evans-Pritchard)
13.
雷蒙德·费尔斯 (Sir Raymond Firth)
14.
梅耶·福尔蒂斯 (Meyer Fortes)
15.
克利福德·格尔茨 (Clifford Geertz)
【人物简介】
克利福德·詹姆斯·格尔茨(1926-2006)是一位美国人类学家,对象征人类学的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文化人类学,强调对文化意义的阐释。
符号人类学,研究文化符号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要观点】
提出“深描”方法,通过详细描述揭示文化行为的意义和逻辑。
将文化概括为“一套以象征形式表达的继承观念体系,人们通过这种体系交流、延续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强调文化是意义的网络,人类学家的任务是解读这些意义。
【荣誉认可】
被称为“三十年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人类学家。”
【代表作品】
2014年,中译本,《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
*《文化的解释》
16.
马克斯·格鲁克曼 (Max Gluckman)
17.
杰克·古迪 (Sir Jack Goody)
18.
阿尔弗雷德·洛维尔·克罗伯
(Alfred L. Kroeber)
19.
埃德蒙·利奇 (Sir Edmund Leach)
20.
埃莉诺·伯克·里科克
(Eleanor Burke Leacock)
21.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évi-Strauss)
【人物简介】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1908-2009)是一位法国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他的工作对结构主义和结构人类学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神话与亲属关系,探讨文化结构的普遍性。
符号学,研究文化符号系统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重要观点】
提出文化结构的“二元对立”理论,揭示人类思维的深层逻辑。
认为神话是人类心灵的镜子,表达了普遍的人类经验。
【荣誉认可】
1959 年至 1982 年担任法国学院社会人类学系主任。
1973 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曾是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成员。
获得意大利国际诺尼诺奖等等世界各地大学和机构颁发的无数荣誉。
【代表作品】
2005年,中译本,《忧郁的热带》,三联书店。
2006年,中译本,《野性的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中译本,《结构人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忧郁的热带》
*《野性的思维》
22.
梅尔维尔·赫尔斯科维茨
(Melville Jean Herskovits)
23.
尚塔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
24.
爱德华·萨丕尔 (Edward Sapir)
25.
奥斯卡·刘易斯 (Oscar Lewis)
【人物简介】
奥斯卡·刘易斯(1914-1970)是一位美国人类学家,以其关于贫困文化的研究著称。他通过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深入揭示贫困家庭和社区的生活模式及其背后的社会机制。
【研究方向】
贫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探讨贫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独特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如何代际传递。
家庭与社区研究:通过个体和家庭的视角分析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现象。
城市人类学:聚焦城市边缘化群体,研究贫困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
【重要观点】
提出“贫困文化”理论,认为贫困不仅是经济状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特定的适应性行为和价值观。
强调通过个人和家庭故事揭示社会结构性不平等对生活的影响。
认为贫困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导致贫困群体难以通过传统的经济支持摆脱困境。
【代表作品】
2014年,《桑切斯的孩子们:一个墨西哥家庭的自传》,上海译文出版社。
*《桑切斯的孩子们:一个墨西哥家庭的自传》
26.
尤尔夫·汉纳兹 (Ulf Hannerz)
27.
马文·哈里斯 (Marvin Harris)
28.
罗伯特·H·洛维 (Robert H. Lowie)
29.
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
【人物简介】
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是一位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现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田野调查法,开创系统的参与式观察方法。
经济人类学,研究原始经济体中的交换和礼物经济。
【重要观点】
提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文化各部分都有助于整体社会的运作。
通过对特罗布里恩群岛“库拉圈”交换体系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观的作用。
【荣誉认可】
奠定了田野调查的规范化基础,被称为“人类学之父”。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曾师从马林诺夫斯基。
【代表作品】
2017年,中译本,《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商务印书馆。
2002年,中译本,《文化论》,华夏出版社。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文化论》
30.
刘易斯·亨利·摩根 (Lewis Henry Morgan)
31.
乔治·彼得·默多克
(George Peter Murdock)
32.
罗德尼·尼达姆 (Rodney Needham)
33.
玛格丽特·米德 (Margaret Mead)
【人物简介】
玛格丽特·米德(1901-1978)是一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作家和演说家,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的重要的学者,以研究南太平洋文化而闻名。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文化与性别角色的关系,探索社会对性别分工的影响。
儿童成长与文化传承,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行为。
【代表作品】
2008年,中译本,《萨摩亚人的成年》,商务印书馆。
*《萨摩亚人的成年》
34.
谢里·奥特纳 (Sherry B. Ortner)
35.
霍尔滕斯·波德梅克
(Hortense Powdermaker)
36.
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
(A. R. Radcliffe-Brown)
【人物简介】
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1881-1955)是一位英国社会人类学家,他帮助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研究方向】
社会结构和功能,探讨社会各部分如何维持整体稳定。
亲属关系系统,分析家庭和亲属在社会中的作用。
【重要观点】
提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制度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整体社会的需要。
将人类学研究从个体行为转向社会结构。
【代表作品】
2005年,中译本,《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安达曼岛人》
37.
保罗·雷丁 (Paul Radin)
38.
雷纳托·罗萨尔多 (Renato Rosaldo)
39.
让·鲁什 (Jean Rouch)
40.
盖尔·鲁宾 (Gayle Rubin)
41.
马歇尔·萨林斯 (Marshall Sahlins)
【人物简介】
马歇尔·戴维·萨林斯(1930-2021)是一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以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民族志工作和对人类学理论的贡献而闻名。
*图源:Google
【研究方向】
经济人类学:探讨经济行为的文化嵌入性,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普世假设。
历史与文化的交互作用:研究殖民过程中文化如何变迁和适应。
【重要观点】
在《石器时代的经济学》中提出“原始富裕社会”理论,认为原始社会通过满足基本需求实现了经济上的满足。
【代表作品】
2009年,中译本,《石器时代的经济学》,三联书店。
*《石器时代的经济学》
42.
朱利安·斯图尔德 (Julian Steward)
43.
玛丽莲·斯特拉森
(Dame Marilyn Strathern)
44.
维克多·特纳 (Victor W. Turner)
【人物简介】
维克多·维特·特纳(1920-1983)是一位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是象征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对符号、仪式和成年礼的研究而闻名。
【研究方向】
仪式与象征,研究社会仪式在文化与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边缘性与过渡仪式,探讨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转换。
【重要观点】
提出“阈限”(liminality)概念,揭示过渡仪式中社会秩序的暂时性。
认为象征在仪式中是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情感的重要媒介。
【代表作品】
2006年,中译本,《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
45.
阿诺德·范·热内普
(Arnold van Gennep)
46.
安东尼·华莱士 (Anthony Wallace)
47.
莱斯利·怀特 (Leslie White)
48.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Sir Edward Burnett Tylor)
【人物简介】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1832-1917)是一位英国人类学家,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 图源:Goole
【研究方向】
文化进化论,提出文化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模型。
宗教起源,研究万物有灵论的普遍性。
【重要观点】
提出文化定义,强调文化是习得的、共享的行为和信仰。
认为宗教和文化的起源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
【代表作品】
2005年,中译本,《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始文化》
49.
莫妮卡·亨特·威尔逊 (Monica Hunter Wilson)
50.
埃里克·沃尔夫 (Eric R. Wolf)
相关课程
>> 想写出让导师和审稿人一眼心动的论文?点击了解👇
>> 也可以直接扫码海报报名
一年只开一班!扫码报名👇
* 从选题到成稿、发表,助你一口气通关论文写作和发表全流程。
往期相关推送
如何通过顶刊仿写,发表第一篇C刊?我的20篇中英发表经验汇总